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如何按造林地区选择造林树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如何按造林地区选择造林树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树种选择应该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要求的综合体现,也是造林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所用手段的有机结合。正确地处理好树种的特性,造林地的特点和造林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把可能性变成为现实性。

关键词:造林地区 选择 树种

选择造林树种虽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真正要选得好,却并不容易,这主要是我国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造林的目的多种多样的缘故。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的区域辽阔,地跨亚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五个热量带。地势起伏很大,山地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还有高原、平原、沙漠和盆地等。气候万千,各地的降水量、温度等都有明显差别,南方和北方、平原和山地的气候迥然不同。树种繁多,全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不下一千种。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树种选择带来了困难。从造林目的来看,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要求,或是为农收业生产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或是为了获得木材及其他林副产品;或是为了使人们劳动和居住的环境优美,舒适等。因此,如何通过树种选择尽可能地满足多方面的要求,的确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1、优先选用乡土树种

天然分布在某一地区的树种,叫做该地区的乡土树种。这种土生土长的树种,由于长期经受分布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驯化,适应经常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并把这种逐渐增强的适应能力固定下来,遗传给下一代。因此,用乡土树种造林容易成活,而且种源丰富,可以就地采种育苗。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强调优先选用乡土树种。

1.1树种的天然分布范围。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民间有“杉不过淮,樟不过江”、“桉树不能过五岭”的说法,说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树种分布。影响树种分布范围的因素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温度和降水,其他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等)的影响,一般也是通过温度和湿度(降水量)的变化而表现出来。

1.2树种分布的中心区和边缘区。树种的天然分布范围有大小之分。比如红松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的湿润山地,范围不大,而马尾松几乎遍及长江以南各地,分布很广。

分布范围大的树种,在中心分布区和边缘分布区,其习性、生长情况常有明显的不同。如毛白杨在中心分布区,生长迅速,扦插容易生根,耐不良气候能力较强;而在分布区北界,生长较慢,且容易受低温冻害。又如杉木的中心分布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而分配比较均匀,全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杉木生长快、干形好、产量高;在偏南的分布区,雨量虽大但分配不均,夏季高温,蒸发量,杉木多生长不良,经常出现早衰;在北部边缘分布区,冬季比较寒冷,降水量低,尤其是在杉木生长旺盛的春夏之交出现干旱,相对湿度低,杉木长

势弱、干形差、产暈不高。华北落叶松在东北的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可以看出,对分布范围大的乡土树种,要进一步分析它的中心分布区,以便确定适生范围。

有些树种的适生范围比较接近分布范围,就是说虽然分布范围可能很广,但地理因素引起的生长差异不大。这样的树种是适应性强的树种,用它进行造林是稳妥的。适生范围与分布范围差别大的树种,并不是说不能在边缘地区造林,而是要尽量利用有利条件进行造林。例如,杉木在偏南地区,看来主要应在蔽风湿润的山区造林,而在北部边缘区可选山麓、山洼等背风温暖的地方造林。在边缘分布区生长不良的树种,可以考虑用其他适生的树种代替。

1.3无林地区树种资源的扩大。一些无林地区的树种源不够丰富,可供造林选择的树种不多。因此,需要有计划地扩大树种资源。在做法上,首先是努力发挥当地的优良树种,如辽宁、吉林选育的日本落叶松,就比长白落叶松发叶早,落叶迟,生长期长,直径生长量大,纤维质量好,而且抗早期落叶病。甘肃选出的天然杂种二白杨,生长速度、抗逆性都超过小叶杨、箭杆杨,已在河西走廊广泛栽植。其次是扩大相邻林区天然分布树种的栽培范围,因为天然林的树种分布和组成及生长发育都是自然的、“合理”的。所以仿真天然林,以其作为选择树种的依据,容易收到成。早在五十年代末,北京地区试验把华北落叶松,从天然分布的海拔1500米左右,下移到海拔860—1000米的荒山,结果海拔较低处的林木生长情况正常。

2、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在一个地区造林,应该优先选用乡土树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树种。外来树种是本地没有天然分布,而从外地引进的树种。我国引种的历史悠久,仅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就有上百种之多,大多表现良好。近年来,在南方推广的湿地松、火炬松原产北美,生长迅速,抗松毛虫,产脂量高,优于我国的马尾松。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原产湖北、四川交界的地方,面积很小,现已引种到全国许多区,生长良好。如在吉林,树龄二十四年的水杉,平均高达17.5米,平均直径21,8厘米。班克松、欧洲赤松、刚松、美国白松、黄松在吉林引种均表现良好,这说明在东北引种是可行的。

外来树种对引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是否能适应,还应该仔细比较引进地区和原产地区自然条件的相似性,经过长期试验观察,证明外来树种确实比本地同类树种具有明显的优点时,才能推广引种。

3、依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

造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尽可能选出理想的树种,是保证实现预期目的的一个关键。现在不少地区都有林业区划,确定了不同地点应发展的林种类型,也就是林业的发展方向。

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燃料和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可分为一般商品林和专用商品林两种。前者主要是生产用材,后者是按照某种特殊需要,由林业或专业部门营造的树木等。

公益林是以发挥公益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培育这种森林是把森林作为改造自然的武器,用以国防、陶冶情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旅游观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护岸护路等。也分一般公益林和重点公益林两类选择树种。

4、要适地适树选择树种

一是要熟悉造林地的小气候,因为小气候的不同,适生的树种也不相同。如在吉林省比较喜欢温冷气候的日本落叶松,常因海拔较低处的阳坡气温高,干早、瘠薄,生长不良,二、三十年生的林木,年平均高生长量仅14—16㎝,而海拔上升到500m以上时,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就是土层较薄,生长却显著好转,年平高生长量可达18—20㎝以上。喜冷凉湿润的青杨等,在狭窄山谷中生长,往往比地形开阔的山谷外为好,这是因为谷外温度高,温差大,湿度小,不能很好地满足青杨的生态要求。发展某些经济林树种,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果实,应该特别注意利用小气候,以使树冠充分发育多座果。如栽植核桃楸、板栗等,一般应选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方。

二是要考虑到造林地的土壤。在水分条件方面,应在了解不同树种有不同要求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其适应范围。就是说,如果仅根据水分条件选择树种,不但要为干旱地方安排耐早树种,湿润地方安排耐水湿的树种,而且还要知道每个树种对干旱能够忍耐到什么程度,对水分过多可以忍耐到什么限度。许多树种都要求土壤湿度适中,即不过干过湿,但它们的适应能力不同。如核桃楸要求水分条件比较高,但适应的幅度较窄,因而稍有干旱,生长、结实就出现异常;而侧柏,柞栎等,虽然也是在水分条件良好时生长最好,但出现干旱时,它们能够适应,不立即显现生长不良。这些例子说明,核桃楸对水分多少反应敏感,而侧柏、柞栎对干旱反应比较迟钝。所以,在造林时,要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让给那些生态幅度适应范围小的树种,而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留给那些适应幅度大的树种。

如果选择造林树种经验不足,除了根据上述谈的道理仔细斟酌外,还可以试用以下方法:调查本地区天然林的树种组成,用来作为借鉴;调查本地常见树种及其生长情况,然后加以确定;参考相邻地区的经验,以及搜集民间流传的林业生产谚语等。也可采取如下措施:

4.1为“地”找“树”,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于生长的树种;或为“树”找“地”,即为已经确定发展的树种,选择能满足其要求的造林地,供其安家落户。如在高寒地区,可以选用耐寒性强的树种;在经常遭受水淹的洼地,可以选择耐水湿树种等。这两种情况都是把“树”与“地”简单地加以平衡,在生产上普遍采用。

4.2改“地”适“树”,就是遇到造林地的条件不能或不完全满足树种的要求时,需要采取技术措施,改善造林地的不协调部分,使之达到“树”“地”的统一。具体的措施有整地、灌溉、施肥、松土等。东北一些地区,在干旱、贫瘠、病虫害多的低山丘陵,通过秋整地等措施,使不少原来不能适于某些树种生长的地方,长起了葱郁茁壮的新林。应该指出,人们“改地”的能力有限,而且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技术标准也只能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

4.3改“树”适“地”,就是通过育种、选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原有特性,增强某一方面的抗性,使之能够在原来不适于它生长的地方造林;或者引进外来树种,替代其他树种。但是,不难理解,“改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驯化一个新品种,不但受技术条件的制约,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