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数学的知识”走向“知识的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数学的知识”走向“知识的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常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数学课,本身的思维容量比较大,这样的课就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容易“出彩”;而有的课,内容相对简单,不容易“出彩”。那么,这样的课仅仅满足于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好就够了吗?到底简单的课该怎么上?

笔者认为,简单的课要上出“数学味”,关键要站在“数学”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角度考虑问题,引导学生从学习“数学的知识走向体验“知识数学”。“数学的知识”侧重于“知识”,重视“教教材”,教师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重在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而“知识的数学”侧重于“数学”,重视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这个载体,探究知识背后的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 发展“知识”背后的“思维”

不少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往往只从知识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教学,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知识背后思维价值的开发,这样对于简单的数学课,也就上不出“数学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一课,就数学知识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掌握倒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倒数,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学习“倒数”仅仅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吗?我觉得还不够,应该要挖掘教材的数学价值,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倒数”的知识,研究的是两个数之间乘积的关系。而在小学数学中,很多内容都是研究事物之间关系的,如“平行”和“垂直”是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研究两个数之间的整除关系;“加”和“减”是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因此“倒数”的教学,要站在数学的高度,把握这一知识点之上的整个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学的知识,贯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两个数之间的特殊关系,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课始,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有关“数”的知识,其实“数”与“数”之间有很多特殊的关系,你能说说你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后,教师举例:比如“( )×( )=0”,( )里可以填哪两个数呢?那么,两个数相乘等于1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两个数相乘等于0的关系”引入到对“两个数相乘等于1的关系”的探究,深化了学生对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化思想。

二、 展现“结果”背后的“过程”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结果的形式来呈现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倒数”一课的教学,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体会到数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从特殊到一般:体会“普遍性”

“倒数”概念的建立,是让学生在对一些具体算式的观察对比的基础上,归纳这些算式的共同点: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那就是“成为倒数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分数,整数或小数也可以互为倒数。”平常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先选择分数的例子,容易让学生形成只有两个分数才能互为倒数的错误认识,即使到后面再研究整数的特例,学生已经先入为主了。

教学中,我出示:( )×( )=1,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四种情况:(1)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情况:0.5×2=1, 0.25×4=1 ,0.125×8=1;(2)整数与整数相乘的情况:1×1=1;(3)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情况:;(4)整数与分数相乘的情况:2×。引导学生概括这些算式的共同点:两个数的乘积都等于1,从而揭示“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样,从特殊到一般,拓展了问题和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另外,避免了“只有两个分数才互为倒数”的错误认识。

2.从一般到特殊:体会“特殊性”

在形成“一般方法”后,再应用到对“特殊现象”的研究,这是数学“演绎”方法的体现,有利于巩固“普遍性”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后,要研究一些特殊数的倒数,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等。那么,能不能把找整数、小数倒数的方法纳入到找分数倒数方法——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这一知识结构中呢?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研究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之间的关系,小结得出: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然后,沟通整数、小数和分数倒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0.25×4=1,1×1=1……0.25的倒数是4,4的倒数是0.25;1的倒数是1……讨论:小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能不能也像求分数的倒数一样,把分子和分母倒过来呢?这样,从最基本的求分数倒数“把分子分母倒过来”的原始方法出发,沟通了与求整数、小数倒数方法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知识“普遍性”的特点,体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三、 追问“方法”背后的“算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与算理的结合,重视算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索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而问题是,对于简单的计算知识,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迁移原有的算法形成新的算法,这样的课,如何重视算理的教学?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课。由于学生有了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因此像“200×2”这样的口算,学生都会算了。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如何教?这是一般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

1.提炼核心问题

本课中,对于“200×2怎么算”的问题,学生可以顺利迁移“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2×2,再在后面添两个0。在学生口算出答案后提出两个问题:你怎么能证明400一定是对的呢?为什么能先算2×2,再在后面添两个0呢?第一个问题解释了乘法的意义:2个200就是400;第二个问题解决了算理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方法,而且要知道这样算的道理。这两个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本来简单的数学知识“厚”了起来,“算理”教学的重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