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大学的变化对学生事务管理提出了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德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一体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学生自主自治管理、就业指导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本土化考量。

关键词: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启示

德国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Deutsehes Studentenwerk(简称DSW)的前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成立的,它是在缓解大学生生活困难为宗旨,在艰难的经济环境下,经过近80年的变化和发展,已经成为独立于大学的教学功能之外,为在校大学生专门提供完善的福利服务、社会和文化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和管理,也兼有现代的某些经济企业。在德国有65个DSW,照顾约1.8万大学生,相当于一个中型甚至大型经济企业。

德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1.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教与学的自由”、“研究与教学的统一”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的原则。从那时起,在大学,科学研究与学术自由成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大学教师(教授)开始从事自己的研究领域,专注于学术研究,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分身乏术,甚至无暇顾及。在客观上,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学术事务中分离出来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2.管理特点和模式

(1)管理特点

独立性:根据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学生服务中心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在管理体制、人事安排、经营活动、经费渠道等方面都独立于各高校。

垄断性:大学生服务中心均设立在有大学的城市,一般一个城市只设立一个。目前全德有236所高校,而大学生服务中心只有65个。

服务性:大学生服务中心内部运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但不以营利为目的,完全是为大学生生活服务的,缺口部分都由政府给予补贴。

(2)管理模式

一座城一个中心。关于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服务中心——德国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独立机构,中心的使命:为学生提供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为学生的孩子提供幼儿园,管理国家资助学生的各种经费,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专项研究。这是负责大学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推进“一个城市、一个中心、辐射学院和大学,”不管有多少学生或学校,一个城市只建立了一个服务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其性质是公益性质。社会团体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学生由州政府服务中心获委任。

后勤社会化。高校的后勤问题一般由社会组织和企业来承担。他们通常以合同、租赁或完全免费的形式参与,这些企业成为参与高校后勤服务和管理的主力军。在德国,高校一般是不能垄断后勤事务的。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如食宿、工作、就业、文化活动、心理、法律、专业、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免费辅导。在学校里面是没有高大墙壁和学生宿舍的,学生可以选择他们适合与喜欢的学生公寓。大学生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主要是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还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原则,这样依法经营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也为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多元的就业指导。德国的就业指导系统是多种社会资源高效、合理、有序的整合。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和私人的咨询机构参与。学院开设与就业有关的课程,对学生的职前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和发展社会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相契合。德国规定,企业必须注册在该地区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有义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学生自治化。德国学生的高度自治化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上。德国的高校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互动式参与,并且对毕业时间没有限制,学生在课程的安排和毕业时间上,都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专门有学生组织来负责学习方面的信息提供,高年级的同学会帮助低年级的同学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在德国,高校最高的权力机构是校务委员会,为学院的理事会最高权力,代表学生利益拥有一定的比例,此外,作为大学生的最高组织机构的学生议会,财务权力和教学管理的相应权利与学校的关系完全平等。学生联合委员会管理着对内和对外的学生事务,学生不再是学校管理的旁观者,在学校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德国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校园改变了原来的状态,如大学生数量突然扩张,新生素质的降低,稀缺的大学资源不能满足大学的需要等。学生自己承担部分学费与大学生就业的不断市场化,使得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成为 “消费者”,原先的学校内部关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正迈向新的关系的调节和形成。学生成为教育的“用户”和“消费者”。为此,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改。

1.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不动,改革难动”,这是许多主管后勤校长在讲述建设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发出的呼声。这表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政府的支持不够、执行的政策不到位,改革确实是很难推动,是难以深化。在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借鉴德国模式,在资金方面,应根据现有财务资源的后勤服务实体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在改革初期,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国家财政教育资助,毕竟是有限的,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2.确立法人地位

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拥有突出的法律地位,建立联邦立法,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中心”的经济独立性和经营自,有权管理这个“中心”的人力、物力资源,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制定,它是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中国高校后勤分离出来,是一个不规范的市场,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已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为了确保后勤服务实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法律地位的实体物流服务,这是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

3.从“管理”到“服务”的观念转变

在以学生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学生事务管理应该以“服务促发展”。 学生事务工作方式和内容从“管理学生”到“管理学生事务”的转变。新世纪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不再是以操纵学生,束缚学生的旧思维方式和手段,广大的学生事务管理者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有很强自主性,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体现以学生为本,用高效、满意、合适的服务来促进学生全能的发展,这才是如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最基本的理念。对于我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迫切需要更多国际前沿理论的指导来完善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4.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中国的社会服务行业没有能力承担所有高校后勤服务。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德国的经验,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社会改革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第一,德国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学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步到位或分步到位,也就是说,后勤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推向的社会。第二,引进和推出一些服务项目,学校有困难,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引进或推出。第三,学校内部社会化,这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模式。主要的原因是基于由后勤发展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系统的人力、材料、设施、设备均具备雄厚的实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是服务性行业还不是很发达,也没有能力来承担所有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作用。当然,这三种模式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楚,可以是交互式的发生。然而,无论何种模式的实施应该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营。

参考文献

[1] 黄达明.德国大学生后期事务管理中心的 运行机制[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6(06).

[2] 姜玉峰.德奥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及启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8,(06).

[3] 张金山.德国大学生后勤管理的见闻与思 考[J].杭州大学学报,1995,(06).

[4] 朱炜.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 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6).

[5] 赵淑梅.德国高校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对 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2).

[6] 黄开胜.德国大学生后勤服务社会化浅析 [J],高教探索,2002,(01).

(作者单位: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