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恶性肿瘤的防治要从儿童期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恶性肿瘤的防治要从儿童期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成人恶性肿瘤一样,儿童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及其主要的致死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传染病、先天性畸形已不再是儿童病死的主要原因,而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却呈急骤上升趋势,成为儿童病死的主要原因。

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呈两个高峰,约70%左右的儿童肿瘤在2~5岁之内发病,其中45%左右在3岁之内发病。主要为白血病、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胚胎癌、肝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胚胎性恶性肿瘤,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机会越来越少。直到青春前期,随着骨肉瘤、甲状腺癌、消化道腺癌、肝癌的发病率的逐渐增多,形成了儿童恶性肿瘤的第二个发病年龄高峰,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0~15%。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统计38年来1620例13岁以下儿童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占56.7%,病例数逐年递增趋势明显。因此,每一位年轻的父母对儿童肿瘤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应有所了解,从儿童期即警惕恶性肿瘤发生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杜绝环境和生活习惯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和成人肿瘤的发生一样,儿童出生后的环境污染、某些电离辐射、医源性放疗、化学药物、药物或激素的长期应用、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甚至饮食等生活习惯都与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尤其是学龄期和青春期的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常因某些后天因素的长期刺激而导致人体基因发生突变,最后演变为恶性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常在某些儿童中形成高发危险人群。如婴儿期病毒性肝炎患者常易发生肝细胞肝癌;幼时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儿,青春期发生皮肤癌、白血病的比例明显增高;青春期骨肿瘤的发生常与婴幼儿期的反复轻微损伤有关;而高脂肪少纤维饮食习惯者易发生消化道腺癌等等。

总之,保持儿童的身体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或放射接触,是儿童肿瘤一级预防的基本概念。

恶性肿瘤前期病变的预防性治疗 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良性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发生恶变的机会很高。有一名出生时即发现背部有一块黑色毛痣的女孩,在她高兴地背上书包上学的第二天,发现腋下长出一个鸡蛋样肿块,经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原来女孩背部黑色毛痣恶变并已导致淋巴结转移,一朵尚未盛开的鲜花就这样早早地夭折了。除此之外,先天性骶尾部畸胎瘤,如在新生儿期不切除,5岁以上的恶变率达80%;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至成年发生结肠癌病变的机会是正常人群的80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如不在儿童时期进行手术根治,被认为在成人时期发生胆道癌的机会可达70%以上。其它,如先天性黑痣、甲状腺腺瘤等均被认为是具有恶变可能的疾病,均应在儿童时期作早期预防性切除,防患于未然。

儿童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早治疗 小儿恶性肿瘤除了具有发病年龄较小的特点外,常具有发病急、生长快、转移早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儿在短期内可出现发热、贫血和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而且症状在短时期内即急骤发展。由于前期症状不明显,加之家长和许多非小儿肿瘤专科医师对小儿恶性肿瘤的忽视,常常至白血病患儿明显出血、恶性实体瘤压迫引起呛咳、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时才被注意,许多肿瘤就诊时已侵袭邻近组织、区域淋巴结或经血运转移到肺、肝、骨骼或脑,经常有因转移灶引发症状甚至脑出血、病理性骨折等症状时才来就诊。

小儿恶性肿瘤的另一个临床特点是患儿的消瘦、贫血等全身恶液质症状常不明显,食欲不振、乏力等征象由于儿童无主诉能力而不易察觉。常有不少患儿活动自如,无任何症状而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恶性肿瘤,甚至肿瘤已扩散或转移。

因此,小儿恶性肿瘤的二级和三级预防,即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首先要强调对儿童恶性肿瘤的注意和警觉。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包括部分非儿童肿瘤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对儿童恶性肿瘤的忽视,加之儿童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病程短、儿童缺乏主诉能力等客观因素,常使儿童恶性肿瘤就诊时60%以上已成Ⅲ、Ⅳ期以上的晚期肿瘤,严重影响儿童恶性肿瘤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父母要特别重视儿童恶性肿瘤的预防和后期发现。

(作者系上海儿科医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图/方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