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踏寻体育课堂的生活足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踏寻体育课堂的生活足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学目标:把准《标准》,用活“生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3点和“生活化”有关: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关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参见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的教案和《体育教学》杂志实案选登栏目的教案,其教学目标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思想。

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要实现小学体育的“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作为教学的根本。同时还要考虑两点:一是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特定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意识的人;二是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生价值实现的整合。简言之,制订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应以《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认识起点,以现实课堂生活为条件,以学生的可能生活为根本。以教学的实效性为着眼点,从全人的角度构建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走出“竞技”,观照“生活”

以江苏省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教学创新奖的课――《爬行游戏》为例。

设计意图:攀爬能力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习内容是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的快速爬行和爬行游戏。教学设计重点放在通过语言、器材、小动物爬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创设各种宽松的爬行生活环境,使学生欢快自主地进行练习。教师从婴儿爬引入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爬行;接着学生尝试练习各种姿势爬行,教师不对模仿动作作具体规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模仿、比较和讨论,琢磨在各种爬行姿势中膝盖不着地爬行最快的方法;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结论:降低重心。膝盖不着地是爬行最快的方法。

教学片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但要练习快速爬行,还要自己布置场地、角色分配等等。寻求到有效的快速爬行方法后,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传统游戏“钻山洞”和“钻隧道”、“蜗牛爬”。学生需要更多的参与、合作与竞争,不但发展了体能与技能,还促进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教学启示: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生存能力时,教师要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素材,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间的自主合作与竞争总结得出技能、技术的有效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强调课程内容的观照生活,其意义就在于改变以往课堂不重视学生直接经验,使教学过早地陷入了符号化、抽象化、竞技化的怪圈。教学内容选择要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运动世界的束缚,更加关注生活世界,要有选择性的将生活化情景,科学地、合理地再现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另外,教学内容不仅要有现实感,还要有理想性。实践表明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学生就越有兴趣,就越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体验生活,活化教法

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是团身不紧、滚翻时不低头。我从生活事例出发运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方法1――猫抓老鼠:通过“猫抓老鼠”这一生活现象,展开游戏活动能够解决前滚翻教学的难点问题。

游戏玩法:将小垫子竖立起来。当“猫”要抓“老鼠”时。“老鼠”迅速地躲到垫子后面,学生只有深深地低头,团紧身体才能不被“猫”抓到。

方法2――跳动的小皮球:“跳动的小皮球”是在学生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细微细节,学生对此有完整的概念并能在教师的诱导下快速、准确地做出模仿。

游戏玩法:学生低头下蹲,两手抱紧小腿,大腿贴紧胸。教师说:小皮球!学生说:跳跳跳。跳几下?教师说:跳2(3、4等)下。

此外。我还将“小刺猬”遇到危险、“不倒翁”等生活现象灵活运用到前滚翻教学中。

通过观摩各类体育比赛课、公开课,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灵活运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们运用了生活中的交通规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投掷教学中,教师们运用直尺的弯曲和反弹来引导学生成“满弓”;在攀爬教学中,教师们诱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爬行,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等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系统性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创造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评价激励法。这些教学方法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主题化、游戏化、情景化的创编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生活化教学方法成为一种隐性内容贯穿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之中,也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

四、场地器材:拓展生活物品,走进生活场地

传统的体育教学器材是建立在竞技体育思想基础上配置的,其中有许多器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也很少真正得以使用。通过对这些生活中遗弃、废弃、不起眼的物品进行体育器材化的改造,从理论上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游戏并运用在多种体育教学内容中。

2007年以来,我校开展体育器材化改造生活类物品并在实践中运用的研究。以鞋盒在小学《障碍跑》教学中运用为例,将鞋盒等间距地放在一条直线上,快跑中安全地跑过障碍;将2到3个鞋盒横放在一起,等间距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快跑中安全地跨过障碍;将3到4个鞋盒竖放在一起,等间距地放在一条直线上,在跑动中安全地跳过障碍;将4到5个鞋盒重叠起来竖着,在跑动中安全地绕过障碍;用4到5个鞋盒摆成城墙,再将竹竿搭在鞋盒上就变成城门。学生依次排到离城门大约20米左右的地方,当跑到障碍物前约1-2米处时。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可采用屈膝团身或屈膝侧身的方法迅速钻过障碍物,也可以用膝盖着地或不着地的手脚并用的爬行爬过障碍。

此外生活物品的器材化改造还有很多,比如:各种汽车的轮胎、板凳、课桌、报纸、饮料瓶等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生活类物品作为体育教学器材,可以做到“一材多用”,“一材用到底”。生活类物品体积适中,轻便不坚硬,作体育教学器材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一般不会发生运动损伤。场地布置简单易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抓住器材本身的环保因素,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这些由学生主动收集、开发的器材,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体现了废物开发利用的环保思想和“一物多用”的节约型经济思路。这样的尝试和探索活动,激发了师生的聪明才智,提高了

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解决了学校小型、活动型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体现了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生活化的理念。这样不但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热爱运动,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最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五、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误区

现象1:一位教师在教立定跳远时,先让学生两臂向前上方摆动,比喻成大象甩鼻子;接着再模仿小白兔双脚跳,最后归纳为“把大象甩鼻子和小白兔跳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立定跳远”。

现象2:教师在教授“前滚翻”时,为了突出“前滚翻”在生活中的运用,用垫子设计成了“一座山”,让学生从“山顶上”采用前滚翻动作向下滚动。

现象3: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下棋、多米诺骨牌、电子游戏等等生活教材。

以上3个现象是某些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活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结果。他们认为生活化的内容与方法运用得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对学生越有利。现象l牵强附会地创设了两种生活情境,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体育技能的误导;现象2与基本生活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人从山顶上滚下应采取侧滚翻,采用前滚翻是非常危险的;现象3不是运动项目,也不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学习的“内容”。更不是对竞技项目的改造。这些对学生发展无益处的“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还有很多,表面上看是观照生活,但实际上与生活是相脱节的,或者是简单地照搬生活场景,有的甚至是对生活素材的机械杜撰。

追求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并不是任何生活中的事物、事件、事例都能运用到课堂中,也并不意味着体育课程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所有生活都可以是体育课程内容,课程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对体育课程庸俗化的理解。同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更不能认为没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就是错误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决定着“生活化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果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实效,那么就不能称之为“生活化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活内容做出教材化的改造,要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寻求教学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学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最终达到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