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制双腔引流管在腹部吻合手术中应用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制双腔引流管在腹部吻合手术中应用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双腔流管腹部消化道吻合手术中预防冲洗引流的作用和优点。方法:用10号脑室引流管套入剪去短臂的T管制成双腔引流管,将其放置于667例腹部消化道吻合口下方进行预防性冲洗引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引流通畅,无放置引流管后引起的并发症,5例吻合口瘘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灌洗引流。经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瘘口在1个月内一期愈合。结论:在腹部消化道吻合口下方应用双腔引流管进行预防性冲洗引流,安全,有效,且双腔管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 消化道吻合口; 自制双腔引流管; 预防引流

本院自2009年5月-2012年3月共完成腹部胃肠道,胆道吻合手术667例。术中常规于吻合口下方置自制双腔引流管进行预防性引流。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均经放置的自制引流管得到满意引流。未因引流管不畅行第2次手术。经过全身支持,抑制消化液分泌,促进组织生长,通畅引流等综合治疗,1个月内瘘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5月-2012年3月共完成胃肠道,胆道吻合手术共667例,其中男401例,女266例,年龄29~81岁,平均53岁。胃肠吻合286例,肠肠吻合309例,胆肠吻合72例。术后发生胃肠吻合口瘘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胆肠吻合口瘘1例,直肠吻合口瘘1例。

1.2 处置方法 常规于吻合口下方放置自制双腔多侧孔引流管,从侧腹壁戳孔引出并固定于腹壁,术后即经进水管滴入生理盐水500 ml ,2次/d,进行冲洗引流,观察引流管的情况。并记录冲洗及引流量。如体温正常,引流液清亮,进食后无何不适,每日冲洗量与引流量的差小于10 ml,B超无腹腔积液,则拔出引流管。如引流液浑浊有炎症存在,则继续生理盐水冲洗直至炎症控制。如有肠内容物流出,考虑有瘘的发生,则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洗(早期每日冲洗量6000~10 000 ml)。同时出水管接低负压引流(

1.3 引流管制作 取26号T管一根,剪去T管短臂,放入腹腔端剪4~5个侧孔,再于其管腔内置入10号脑室引流管一根,超出外管腹腔端2~3 mm。距离腹腔外末端3~4 cm处戳孔将脑室引流管引出,并固定脑室引流管于外管上,即完成制作。

2 结果

所有放置自制双腔引流管的病例,无引流管放置后引起的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引流通畅,无管道阻塞引流不畅现象。本组发生肠瘘5例,经正压生理盐水灌洗,低负压吸引处理,都达到满意引流效果,未出现严重的全腹感染,瘘口在1个月内均获得一期愈合(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分别于12 d,15 d后瘘口愈合,胃肠吻合口瘘22 d后愈合,胆肠吻合口瘘18 d后愈合,直肠吻合口瘘27 d后愈合)。

3 讨论

自19世纪70年代Sims医生第一个把腹腔引流技术应用在妇产科手术以后,腹腔引流技术逐渐被外科医生作为一种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为预防和治疗肠瘘起了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对腹腔引流的问题存在一些争议[1],但笔者认为肠瘘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有资料显示,44.7%肠瘘是由吻合手术引起[2]。为此,有必要对术中行消化道吻合的患者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通常术中行消化道重建时,肠腔开放难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污染,另外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也是多因素的(如感染,血运差,肠壁组织不健康,吻合技术错误等),难以准确预测。一旦吻合口瘘发生,早期彻底的腹腔冲洗和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是控制腹腔感染和促进瘘愈合的关键[3-4],对疾病的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单腔引流管属于被动引流,主要靠腹腔内外压力差及虹吸作用来完成,且不能进行冲洗,易堵管,通畅性相对较差。当出现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病发症时,不能及时行冲洗引流,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放置引流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导管因为其通畅性佳,具有冲洗引流优势,越来越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笔者自制的双腔引流管具有侧孔大,双腔结构,可正压冲水,通畅性好的优势。尤其炎症明显或者肠瘘发生时,一方面可以早期及时正压进行冲水,另一方面低负压吸引引流,使引流更加顺畅,不会因为负压过高吸附网膜肠管造成管腔堵塞。这种早期即冲洗和主动引流的方式,有效避免了纤维蛋白,肉芽组织,炎性残渣堵塞管腔,增强了通畅性。另外生理盐水的持续冲洗,既可使瘘口周围局部清洁减轻炎性反应,又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瘘口的早期愈合。

本组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均通过自制双腔引流管得到充分有效引流,病变局限,未再次手术,获得一期愈合。笔者认为,在吻合口附近放置有效的双腔引流管进行预防性灌洗引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吻合口瘘发生时,通过该引流管流出的引流液可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发挥其充分有效的灌洗引流作用,使炎性坏死组织及溢出的消化液被稀释后排出体外,大大降低了炎症扩散至全腹引起严重腹腔感染的机会,减少了消化液对周围组织的腐蚀,有利于病灶局限,感染的控制和全身内环境的稳定,避免了再次手术,为病情好转和瘘口愈合创造条件。笔者自制双腔多侧孔引流管具有可正压冲洗,通畅性好,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腹部消化道吻合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世强,陈祖兵.腹腔引流管的选择与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16-17.

[2] 黎介寿.肠外瘘[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5-21.

[3] Sawada S,Yamagishi F,Suzuki S,et a1.Continuous irrigation with suction started at early days after pancreatic surgmy prevents severe complication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8,55(82-83):725-728.

[4] Kalpesh J,Gajiwala.Puncture,drainage and irrigation:Is that enough for treating an abscess[J].Ideas and innovations,2006,39(2):189-195.

(收稿日期:2012-05-15)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