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8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第1组单纯行微波热凝术,第2组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第3组行微波热凝术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随访2年。

结论:微波热凝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疗效优于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和微波热凝术。

关键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微波热凝术鼻中隔矫正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9-02

PAR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变应原所致的Ⅰ型变态反应,但同时与鼻腔的植物神经支配和神经反射密切相关。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临床发现,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PAR患者,单纯用抗组胺药、激素或脱敏治疗等保守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除鼻中隔偏曲解剖异常因素,疗效常不满意,需结合手术治疗。近年来,本科对84例P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微波热凝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疗效较单用上述方法显著,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选择能够坚持2年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19-67岁,平均32.6岁;病程9-17年。全部患者均接受过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和局部治疗,疗效不佳,伴有鼻中隔偏曲,将其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单纯行微波热凝术;第二组仅行鼻中隔矫正术;第三组同时行微波热凝术与鼻中隔矫正术。

1.2治疗方法。微波热凝术:患者取坐位,将1%地卡因与1∶1000肾上腺素(10:1)混匀后浸湿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和收缩鼻甲3次,然后用MTC-4型多功能微波手术治疗仪(南京启亚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在视频鼻内窥镜引导下,对双侧鼻丘与一侧鼻丘对应的鼻中隔黏膜、中鼻甲后上方及下鼻甲外下方行热凝,输出功率为45W,每次2~3s,行鼻中隔矫正术者只对鼻外侧壁(无鼻中隔面)热凝,以局部黏膜变白为宜。单纯行微波热凝术者不需要鼻腔填塞。鼻中隔矫正术者,按常规步骤进行,术中将偏曲的骨或软骨去除,尽可能使鼻中隔达到平直状态。术毕鼻腔用膨胀止血材料填塞,如同时伴钩突肥大、中鼻道阻塞等病变,术中需同时行相关病变的处理。术后第2天取出填塞物,清除鼻腔坏死黏膜,每日用生理盐水洗鼻,防止粘连,同时加服维生素C、维生素E及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促进鼻腔黏膜恢复正常。

2结果

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手术后6、12、24个月复诊,各组术后总有效率见表1。

3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联合应用微波热凝术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其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微波热凝术和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表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同时鼻中隔偏曲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将微波热源直接作用于鼻丘和与之相对应的鼻中隔处高敏反应区病变黏膜,使之高热凝固、变性萎缩,不同程度地破坏筛前神经末梢,致其功能降低,同时破坏感觉神经末梢和刺激物受体,降低其敏感性。而且微波治疗可以分解病变组织、高温杀菌、灭活神经肽、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及肥大细胞敏感性,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鼻中隔偏曲造成鼻腔机械性阻塞,使抗原在鼻腔内积聚,易于达到疾病发作所需的抗原浓度。另外两侧鼻腔长期受到不平衡刺激,即鼻腔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副交感神经在局部释放乙酰胆碱,加重临床症状,是诱发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鼻中隔矫正术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改善鼻腔通气,减少抗原在鼻腔的滞留,减少对鼻腔粘膜的刺激,对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筛前神经为副交感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分布于鼻腔内、外侧壁前部,实行鼻中隔矫正术则破坏了分布在该区域的筛前神经副交感纤维,使之形成瘢痕,阻断了神经反射,使感觉神经功能降低,对外界的物理、化学等不良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传入刺激减弱,从而减轻血管扩张,降低腺体分泌,可消除喷嚏、流清涕症状,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3]。但我们在患者的复诊过程中发现,患者术后疗效较好,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部分患者复发,这与受损的鼻黏膜细胞再生及神经末梢的逐渐恢复有关。变应性鼻炎复杂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决定了治疗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更增加了治疗难度,单一的方法来完全解决是困难的,而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微波热凝术,虽然仍有个别患者复发,但远期疗效仍远远优于单纯一种方法治疗。所以,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喉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喉杂志,1998,33,(3):134-135

[2]贵平,梁伟平,周水淼.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04,28(3):95-98

[3]孙树岩,董震,卜国铉,等.筛前神经与常年性鼻炎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0,25(4):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