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下艺术标准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下艺术标准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下艺术界鱼龙混杂、名目繁多,艺术品数量多精品少,而且随着商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媒体、装置、观念艺术对架上艺术的入侵,当代艺术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当代多元性艺术在提供给我们丰富想象的同时,也使得我们陷入了一种“失语”的尴尬境地,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作品,我们往往不知从何谈起,“当下艺术标准的问题”成为许多艺术工作者的普遍困惑之一。为此,2010年12月12日上海浦东艺术家沙龙论坛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论坛围绕“当下艺术标准在哪里”这个论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者有艺术家韩绍光、侯林、李林祥、李伟、蒋正根、郑文,艺术批评家刘晓丽、石鸿瑜、王亚敏、章琴。

李林祥:针对今天艺术界的现状,我们想问:到底什么样的艺术是好的?应该怎么样判断何者为好,何者为差?今天我们邀请了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有从事当代艺术探索的,有画国画的,有画油画的,有搞设计的,还有艺术理论家和艺术评论家们,我们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今天的艺术标准到底在哪里?我们怎样来看待这个艺术标准?我先来个开场白,接下来交给主持人刘晓丽。

刘晓丽:那我就抛砖引玉了,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给诸位艺术家和批评家竖起一个批评的靶子也好。

我们通常会认为,没有艺术标准就没有艺术创作也没有艺术批评,那么似乎艺术标准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怎么会让今天的艺术家、批评家及观众们困惑呢?而且是一个真实的困惑。

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追根溯源的话,可以看到这样的线索,古典时期,回答艺术标准在哪里这个问题并不难。比如在达芬奇时代,艺术标准就在行会里,行会有自己制订的一套标准。除了行会之外,艺术标准还在订购者那里,无论是王公贵族订购还是教会订购,订购者满意就是标准。如果按照贡布里希对艺术史的描绘――艺术越来越写实。在他的艺术史里,尤其是近代印象派以前,艺术的标准就在于:画得像、画得逼真。

但是自近代以来,从印象派往后,再谈艺术标准的时候,这话题就变得特别困难了。第一,行会没有了:第二,艺术品与订购者分离。艺术独立出来变成了一个人的行当,画家只管创作自己的作品,不管这作品是谁收藏,被安放在哪里,艺术家自己满意就成了艺术创作的标准。而艺术品除了鉴赏之外别无用处,那么鉴赏者满意就成了鉴赏者的艺术标准。这样一来,艺术的标准就变成了“我”的标准。如果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便不复存在了。今天,我们谈论艺术标准的问题就变得非常困难。

蒋正根:我是这样想的。最近我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艺术家的工作,一方面是策展人的工作。当这两重身份在转换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艺术层面上的标准问题。我以为标准是肯定存在的,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任何的艺术活动。重要的是标准在哪里的问题。

我们说古典时期是有标准的,它的标准是比较明确的。因为古典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比较慢。大家知道,当事物在慢的发展过程中,是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秩序的。而进入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以后,艺术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概念,即艺术的概念和对艺术标准的评判是发展的。由于现代艺术是从形式革命开始的,它的重要特点即是对艺术内部进行反叛。因此它所形成的客观标准在于艺术家个人语言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以对艺术形式的独创性为标准。当代艺术则不一样,一方面,它从个性的角度看问题转化为以公共群体的角度看待问题,艺术家更多的是从社会认识角度看问题。现在我们判断当代艺术作品的“好”与“坏”时,更多的是从艺术家对社会理解的深度来看,而不是从简单的个人风格和绘画技巧来看,当然这些都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向信息化多媒体化发展,这种时代特性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形成了思想的多元,因此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也必然是多元的。

李伟:从美术史的发展来看,中世纪,艺术服务的对象是宗教,那么我们说谁画得更有神性,谁的画就好。后来到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人性的解放,谁的画具有人性的光辉,那就是好画。所以说艺术标准从美术史发展上来看,是时代选择的一个结果。就我们现当代来讲,就有人提到当下艺术就是艺术家的排泄物。从艺术家个体来讲,他们对环境的时代的感受因人而异,艺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现的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很难产生两种很相近的艺术形式。

王亚敏:从时间线索上来看艺术标准总在变化,另外还有一个是评定角色不同,那么相应的标准便不同。比如从策展人的角度出发,从艺术家本身出发,从博物馆代表的艺术管理系统出发,从市场上商人的角度出发,在这个艺术系统中从不同利益、不同立场、不同身份出发,艺术标准也在变动。所以说,我觉得标准肯定是有,但是它必然是多样的。我们不应把标准简单化为单一化,另一方面艺术家创作者应该勇于建立适合自己的标准。

石鸿瑜:我想谈的是一个关于艺术标准话语权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当下艺术标准名目繁多,比如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画廊等都有一套所谓自己的标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创作者就需要有独立性,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西方艺术样式,一味地听从权威的标准。

章琴:讨论中国当代艺术标准,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话语、资本运作和权力要挟下的标准被辖制。那么,在这种局面之下,艺术家应如何应对,又如何成功突围呢,我以为在这个方面,抽象画家黄源青的探索之路提供了一个突围成功的实例。

韩绍光:我以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在有标准中砸碎标准,在没有标准中建立自己的体系。杜尚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撕开了标准,他把小便池拿到展厅展览时就告诫人们,形而上的艺术已经死亡,新的、精神的、观念的都可以成为艺术。但是现在我们来谈当下艺术标准的问题,我更愿意把标准转换成立场、话语权这样层面来谈。我们说当下中国的艺术标准是多元的,我以为艺术家自身遵从的标准不是体制内的官方的标准,也不是批评家的标准,它更多的是艺术自身规律的标准。那么作为我自己来讲,我一般是从这三个框架来判断一个画家作品的“好”与“坏”:一看思想与观念;二看样式,样式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十分重要;三看技术,因为技术能形成独特语言。如果那么往深里说,我对总体艺术也有三个方面的判断标准:一是精神性,二是人文性,三是审美性。

侯林:我从艺术设计这个方面来谈谈,总的来说艺术标准具有流动性和时代性这几个特征。艺术设计又有艺术设计的标准,过去是指包装,现在呢,它肯定要有视觉传达性,要有诱导性,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艺术设计的标准又不同于纯艺术的标准,艺术家表现的是“自我”,而设计家表现的则是“无我”,它首先是实用的艺术,好看并且耐看,最好能把观者的眼睛留住,最终目的是能把作品卖出去、推销出去。

郑文:我接着侯林先生的话说。艺术肯定是有标准的,这似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然而又为何会有艺术有无标准的疑惑呢?我以为这是因为艺术已成为一个极为宽泛的词汇,其指向性也已日趋繁杂和模糊,故其标准似乎也就变得模糊而无序了,以至于让人产生艺术标准何在的困惑。所以,我认为要探讨这一问题,首先要对艺术所指向的内容进行分类,而后,才能为不同的艺术样式和表现形式建立各自不同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一个有序的交流平台,才可能平等公正地来评价艺术作品。

刘晓丽:艺术标准问题的确烦难,尤其在今天的语境中谈论。我们并不期待一个本质主义的回答,而想就此展开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更深入的思考,也想就此为中国当代艺术画像,哪怕描绘出蒙娜丽莎被剃掉的一撮胡须也好。谢谢诸位。

李林祥:在这样一个雨雪交加的天气里,感谢诸位艺术家和批评家的到来,感谢浦东图书馆提供场地支持我们的活动,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精良,已经成为上海地标式建筑,这里也将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块风水宝地。坏天气,好地方;难话题,好朋友。期待我们在这里再一次会饮欢谈。

(章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