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宝军:一眼看穿宝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宝军:一眼看穿宝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入行10年,李宝军经手的宝石不计其数,但他觉得,自己看不懂的石头却在渐渐多起来,担心也变多了。

显微镜的底座上装着一盏灯,在幽暗的房间里放出一小团暖光,把镜坐上夹着的小块红色宝石完全包裹住。“这就是宝石显微镜,它能通过不同的照明方式,帮助观察到宝石内部和外部的特征。”47岁的李宝军一身白褂,如果不是站在“国家珠宝玉石监督检验中心”的旧办公楼里,身边还摆着这么多石头和鉴定设备,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医生。当然,他的工作和医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做诊断,只不过李宝军看的全是石头。

从矿物到宝石

拍照间隙,李宝军脱下白褂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最开始我是搞地矿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宝石鉴定在中国刚刚出现,第一批人多是由地质部门转行过来。李宝军亦是其中之一。

1980年,李宝军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这个年轻人满脑子装的都是找矿,“填图、打刨面、取样、化验,铁矿有多少?埋藏有多深?能不能开采出来?用什么方式开采?”毕业后,他如愿回到内蒙古,去地矿局的岩矿鉴定室上班。

“中国原本有很深厚的宝石传统,但这一链条在‘’期间断裂开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复苏。”李宝军记得。

他曾动心拜师研究宝石,可那时,只有类似北京玉器厂的“大地方”,或专门为老外服务的外贸商店才有真正的师徒传承。“于是,当时只能靠自学。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书,大部分是国外翻译过来的,中国人写的我记得有一本,叫《珠宝首饰肉眼识别法》。”他说。

但由地矿鉴定向宝石鉴定转变也并不突兀―“宝石本身就是矿物中的精华。”几千种矿物当中,宝石矿物占了两三百种,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含氧盐类,比如橄榄石、翡翠、软玉、月光石等。“所以学习它并不困难。只不过从技术角度讲,是由有损鉴定换成了无损鉴定,”他笑一笑,“这么说吧,岩石矿物鉴定可以切成片,或磨成粉末,但宝石可绝对不行啊。”

后来,宝石开始盛行,宝石鉴定也跟着发展。李宝军说,要想知道哪种宝石在流行,送到他那儿做鉴定的数目就是风向标。“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中低档宝石,比如紫荆、石榴石、橄榄石。94、95年是中高档宝石,如红、蓝宝石。96年以后,钻石。2000年直到今天,玉石。”稍微回顾了一下,他给出一份单子。

肉眼识别

“一块样品搁在鉴定者手上,颜色和光泽如何,密度怎样?有无瑕疵?先进眼的是这样一些感性的因素。”李宝军说偶尔觉得自己像个老中医,因为他到今天已经是“九分靠感觉了”。

“拿蓝宝石举例,一些死的指标,比如硬度为9,相对密度为4,折射率在1.760~1.768之间等等,在光下转一转,再用手掂一掂,虽然说不准数目字上的差距,但就有感觉。”李宝军说。

不过剩下的一分还是要借助科学仪器。李宝军从架子上取下一块翡翠原石,捏住一个只比拇指盖大一圈的放大镜,贴近它的纹理,上半身伏过去,“用倍数为10的宝石放大镜可以很容易发现宝石表面的破损、刮痕、凹坑和裂纹。”

他直起身,顺手按下了桌上那个显微镜的开关,“常规用到的还有这个。宝石显微镜的两个光源会产生暗视域照明、亮视域照明、散射光照明、顶光照明灯多种方式帮助鉴别”。“我用斜向光照明。”李宝军把一块红色的宝石夹在了宝石镊子上,灯扭到斜上方,眼睛对准目镜,两手调节变焦旋钮。视野中,羽状的不规则内含物清晰起来。“你看这些包裹体,多么清楚。”包裹体,宝石的一种胎记,是不同生长环境留下的烙印。上亿年的时光,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供给在不断地变化,这些变化以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包裹在宝石中成为“瑕疵”。

“你知道宝石有一种星光效应,光线照射下,弧形表面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亮线,如同闪烁的星星。这便是细小密集呈平行排列的纤维状或针状包裹体反射形成的。”所以李宝军说,宝石也无所谓“瑕疵”,“不过包裹体太多肯定也不行,比如说这个。”他从一个标明“红宝石”的小袋子里取出一块东西,那东西看上去浑浊无光,如同一团橡皮泥。

检测宝石的不同特性要使用不同的科学仪器,李宝军介绍,如测折射率的折光仪、测多色性的二色镜、测密度的密度天平等。“如果碰到稀少宝石、新的合成宝石或新的优化处理宝石,还有更厉害的高精尖大型仪器,如红外光谱仪、紫外荧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

宝石其实是……

当问起李宝军什么是宝石,他“嗯”了一声“这是个好问题,因为普通人和专业人士的理解实在有差别。”

他随即引用书本上的定义―宝石泛指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和岩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机材料。“按这个定义,玻璃也是宝石。但人们似乎总认为宝石应该是十分昂贵,甚至可以保值的。”

“天然的宝石一定比加工过的要好吗?也不一定。”李宝军继续自问自答。“比如翡翠,人们习惯给分成三等。A货:只经过机械加工,即天然翡翠;B货:对含杂质较多品质欠佳的翡翠用强酸清洗漂白去除杂质,再对强酸腐蚀的缝隙作注胶处理;C货:由于天然颜色较差,通过人工方法增色的。”他说,B货的处理方式属于“优化”,C货属于“处理”。“通俗一点,优化好比美容,指传统人们广泛接受的使宝石潜在美显示出来的方式。如斯里兰卡灰白色蓝宝石经热处理变为蓝色蓝宝石,祖母绿浸无色油等等。它们在市场上可以不予声明当天然宝石出售。处理则好比整容,是尚不被人们接受的方式,如蓝色钻石的辐照处理、红宝石的裂隙填充等。它们在出售时,必须声明经过人工处理。”李宝军解释。

但能说不施粉黛的人就最美吗?就翡翠而言,有的B货价格会高于A货,好的C货也可能比B货贵。

对宝石鉴定者来说,优化处理方式令真与假变得扑朔迷离。李宝军说,为了检测出无良商家没有标明的处理方式,动用大型仪器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市场上不断冒出的人工合成宝石也在给鉴定者加码。李宝军说他碰上过一种“夜光石”,是有心人开发出来的人工宝石,原料当中的少量稀土让它在夜晚熠熠发光,“在市面上卖得还不错。”

鉴定之外

对于宝石鉴定人员,业务越来越忙倒是真的。在李宝军供职的“国家珠宝玉石监督检验中心”,有五六十个鉴定人员,平均下来一天要检验上万件。高峰期,每人加班加点,验过几百件。

不过李宝军已经不在第一线了。他现在的工作以讲课培训为主,对象是一些质检师、营业员和评估师。比起宝石,李宝军以后将更多同摆弄宝石的人打交道,他正在将经验传授给后来的同行,“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职业道德。”例如钻石,它的每个重量等级之间相差3500到10000元不等,净度级别之差是10%~15%,颜色为10%~15%,切工差价最高30%。商人为追逐利润,极可能会试图贿赂收买鉴定人员帮忙作假。“而我们的责任是用事实给商家、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不干具体鉴定工作后,李宝军的眼光反而打得更开。为考察白玉,他带队去了新疆和田地区。听说一些石头被从山上冲到白玉河里,形成了次生矿,他们准备去看看河床。

“太壮观了,也太可怕了。”李宝军永远记得眼前的景象。白玉河面目全非,几千米宽、250千米长的河床,被瓜分为一小块一小块,十几万台挖掘机齐声轰鸣,像怪物的巨爪,在河泥里翻找。以前,孩子们路过河边,随手就能拣出几块玉玩,然后,开始使铁锹,再后来,动用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现在已经不知被筛过多少遍了。

李宝军站在庞然大物的脚下发呆。他想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山东昌乐发生过的事,那时没人意识到蓝宝石的价值,国外宝石商趁机以几块钱一麻袋的价钱收购石料,一车皮一车皮运出国,几乎将其挖绝。这种掠夺式开发在和田重演了,不过强盗是自己人。这些能算宝石鉴定这一行的事吗?不算吗?“宝石都没有了,还鉴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