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刻影响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今天,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就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课改以来,我听过许多数学课,无数次被新课堂的氛围感动,为我们的孩子能够赶上课程改革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高兴,但同时,又增添了一些忧虑。有感于此,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作过一些思考和摸索,与同行们商榷。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82-001

一、注重“三维”融合,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起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尺度。有效地达成意想的课堂目标,也就成为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论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对数学教师的新考验。那么,到底怎样实现这一愿望?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使我觉得关键是把三维目标自然融合,让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的进程中,不自觉地受到性情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获得知识与技能,而将三维目标生硬拼凑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这种融合依赖于我们巧妙的教学设计,依赖于我们对课堂的灵活驾驭。

教过的一堂课到今天还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设计的三维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享受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激发其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建立在其它两维目标的基础上的,同时它又将对其他两维目标产生有益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与同伴一起“猜一猜”,“量一量”,感受三角形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此时学生心存疑惑,普遍认为测量结果带有偶然性,而且测量误差不可避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其他办法来证明。这样,孩子们忙乎起来,事先准备的工具发挥了作用,一些学生把三个内角标上序号,再剪下来拼一拼。这一拼,他们发现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使学生惊喜不已,大感收获的快乐。我又让学生用特殊三角形进行推导验证,使之再获成功的体验……

二、培养自主意识,确保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教学不是告诉,教学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唤醒。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学生应该得到的,我们没有权利拒绝。作为教师,需要的是强化学生逐步建立起来的自主意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给予鼓励、支持,对于其结果尽可能地给以肯定。

一位老师教学“年、月、日”一部分内容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注意。早在一周前他就让学生通过观察年历、日历、阅读课本、查阅有关资料、请教他人、上网查询等等多种方式自主研究年月日。课堂上,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们多样的学习途径,表扬了他们获得的各项“成果”(虽然其中有些是错误的)。有些学生对于为什么偏偏一三五等月份是大月,四六九等月份是小月,而把28或29天放在二月这些问题难以索解,教师说:“这只是公历的发明者的个人规定,后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才沿用下来。如果这个发明人是你,那么,就是你说了算。”这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鼓舞,也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强化。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记住这些月份,这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的不管是巧妙的还是笨拙的方法总是赢得赞赏。当学生说到一年有平年、闰年之分时,教师及时因势利导:2月有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有29天的是闰年,那199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再次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强化知识联系,增强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从知识系统的视角审视,可以发现我们可能涉及到的每一知识点之间都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或互为因果,或相互包容,或并列存在。有些教师受本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视野等因素的制约,在日常教学中只关注本课的教学内容,而较少将本课的知识点置于整个知识体系当中予以考虑,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此以往,无法在学生的大脑中真正有效地建构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样“狭隘”的教学也很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特级教师纪晓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学会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安排了一个给小动物送信的游戏,其中两封信让孩子们送不出去,因为信封提供的“3+7+6+4”和“4+4+4+3”这两个“地址”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形式,超出了孩子目前的认知水平。这时老师让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联系刚刚学习的知识,想办法把算式中不同的加数变成相同的加数。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活了起来。

生1:第一题3+7和6+4,它们都得10,就变成两个10啦!

生2:第一题7拿2个给3,6拿1个给4,就变成4个5啦!

生3:第二题把3分成3个1,给每个4一个1,就变成了3个5相加。

……

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中,所有的信都成功送出。

四、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多向互动的有效性

“生长”、“成长”这些概念现在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教育辞典中,我想这仍是孔子“教学相长”思想的延展吧。互动,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会产生我们需要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互动局面的形成,却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和谐教学氛围的形成。

我们要实现“和谐”二字,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要学会把学生“当人看”,要蹲下身来,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当我们的课堂达到“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的境界时,才是真正的“和谐”。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历来强调“事师如父”的国度来说是有些难,不光是难于做到,更是难于接受。但这是实现教育民主、教育平等直至教学互动这样的功利目的的必由之路。

冰心老人说:“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这样的爱心是老人至今仍活在我们心头的原因之一。有了近似于冰心老人这样的爱心,我们也会更多地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那样,我们渴求的“互动”将不会是海市蜃楼,它可能随时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目不暇接。

我相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大问题。我希望新课程的学习、讨论与实践能够走得更深入,不要让浅尝辄止酿造出多少年后无法弥合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