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国外过圣诞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国外过圣诞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圣诞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的春节。比较一下圣诞和春节,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同样是节日,它们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意味深长的差异。

北美

圣诞节了。在公司的电梯里也能听到年轻人们在说:该去买棵圣诞树,挂彩灯了。

北美人把从感恩节(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甚至是万圣节(10月31日)开始,到元旦后的这一段时间叫做“HOLIDAY SEASON”――节日季节,是一年当中最寒冷也是最喜庆的季节。

中国古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北美的商家来说,一年的销售就在于圣诞节了。几乎全年三分之二的营业额要出自这个“节日季节”。通常在临近圣诞的最后一个周末,这种“疯狂大采购”会达到巅峰,在各大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外,几乎望不到边的停车场,你有可能转上一个小时也找不到车位,平时晚上9点钟关门的中高档商场也把营业时间延长至午夜。

并不是这个时候人们格外需要添置新东西,也不是因为这个时候东西便宜,只是因为一个传统,就是圣诞是团圆的日子,亲友们之间要互相送礼物。爷爷奶奶要给他们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孙子孙女每人送一件礼物;中青年人呢,要给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的孩子送礼物,在外地的也要用彩纸包装好,装在箱子里面寄去。还有单位里的同事之间,好朋友之间也互相送礼物。

孩子们从小被告知,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里给孩子们送礼物,所以在这圣诞前的活动中,会有一项:给圣诞老人写信,告诉他你今年最想得到什么礼物。互相送礼当然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收到礼物总是令人高兴的。不过对送礼人来说,有时候这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要送礼物,许多人事先得列一个清单,然后煞费苦心地想这个人需要什么东西,送什么东西那个人会喜欢。一般人互相送的礼物不大,多在10美元以内。

当年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月就赶上圣诞节,应邀到一个美国友好家庭参加晚宴。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来参加晚宴的还有女主人的父母、哥哥嫂子和他们的孩子。晚宴是一只火鸡,一些生菜沙拉和蛋糕。饭后一大家人围着圣诞树拆礼物,大家都兴致盎然,充满期待。当其中一个人打开一个包装得很漂亮的大盒子,里面放的是一小块擦桌布――也许这正是她所需要的,收受者表现出很意外、很惊喜的样子,真是非常可爱有趣。

美国人也不都那么浪漫,有时候是很讲究实用的,从圣诞过后第二天的商店里就能看出来。12月26日清早商店一恢复开门(美国商店一般一年关两天,一是感恩节,另一天就是圣诞节),退货的柜台前就能排起长龙,人们用购物车装着几天前(当然不一定是自己)买回去的,不合适不需要的东西,拿来退掉。商店为此要把几条平时的收款通道改为退款通道。这是北美特有的景色,因为在欧洲,退货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美国,一般的产品买回去不合适,都可以拿回来退掉,连理由都不需要――你只要说不合适,或者说买重了就可以了。这是信任,也是鼓励人们无所顾忌地购物、刺激消费的一种方式。

曾经有一位瑞典同事说,以前他们家里每到圣诞节也这样互相送礼,后来发现互相净送一些“stupid stuff”(愚蠢的小东西),因为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后来就停止了这样做,除非有特别的需要。“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吃晚饭,见见面,唱唱歌,谈一谈,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她说。

瑞典

人在异域,不同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节日上。我所在的瑞典同中国一样,一年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节日,如二月份的情人节,四月份的复活节,六月份的仲夏节,十月份的万圣节,以及十二月份的光明女神节和圣诞节等等。他们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自然是圣诞节。实际上,在圣诞节前的第四个星期日(他们称为第一个降临前日)就开始庆祝。

在第一个降临前日,这里的人们点燃了第一支蜡烛,闹市区挂起了各式各样的彩灯,街边“栽”上了长青的圣诞树,商店里也摆出了具有浓郁圣诞气氛的红桌布、红窗帘、彩灯、圣诞老人和各种圣诞物品。

瑞典的商店里还会推出一种特别的物品――“圣诞日历”,孩子们特别钟情于它。这种圣诞日历上开有24个小窗户,从12月1日开始,每天打开一个,里面或是一幅有关圣诞的精巧图画和一段文字,或是一粒别致的巧克力……开至第24个窗口时,即为圣诞除夕。

前几日,我的儿子就买回了一个“巧克力圣诞日历”,商店送了一个“彩画圣诞日历”,他自己还动手做了一个“手工圣诞日历”。每天早上,儿子总忘不了打开那三个神秘的“小窗户”,有吃有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乐在其中。

瑞典人过圣诞节的色调与中国人差不多,也讲究一个“红”字,基调则为星(蜡)光和松树(枝)。有些讲究的人家还有一套专门的圣诞物品,到了第一个降临前日,他们便换上红色的窗帘、桌布、毛巾,摆上红色的圣诞老人,插上翠绿的圣诞树,亮起耀眼的电烛、星星灯,点起考究的圣诞烛。夜暮降临之时,这窗前的烛光与街上的华灯竞相映照,早早就将孩子们送入了圣诞气氛之中。

瑞典人为迎圣诞而点蜡烛,很有意思。第一个降临前日,只点亮一支蜡烛,表明圣诞节期已经开始。到了第二个降临前日(即第二个星期日)点亮两支,第三个降临前日为三支,第四个降临前日为四支,当四支蜡烛一起点亮时,意为圣诞节近在眼前。到圣诞除夕,亲朋好友便围着装饰华丽的圣诞树,一起吃圣诞餐,唱圣诞歌,送圣诞礼,将节日气氛送进高潮,此时也是孩子们最愉快的时候:他们兴奋地抱着一大包礼物,迫切地想知道这里面包的是什么!

瑞典人过圣诞节之前,还有另一个与圣诞节相映衬的节日――“光明女神节”。在“光明女神节”到来之前,各地的报纸已竞相选出了各自的“光明女神”,届时瑞典有成千上万的“女神”,身着白装,头顶熊熊燃烧的蜡烛,踏着歌声,缓缓步入早已等候的人群之中。学校也免不了要举行欢庆仪式,在欢庆的歌唱队伍中除了一位“光明女神”外,还有多位“伴娘”,多位“星童”和圣诞老人,“伴娘”手持蜡烛,腰系银练;“星童”头戴“尖尖帽”,手拿“星星棍”。

“星童”仍然是儿子选择装扮的角色,自他从幼儿园起就喜欢装扮成这般模样,因他感觉戴“尖尖帽”很漂亮。看着他不时高戴“尖尖帽”,在家里得意忘形地走来走去时,常常引得我开怀。孩子以为我是笑他“俊”,更来劲,而我呢,却笑的是另一桩:这不是当年被斗争的“地主”的装扮吗?儿子有时会疑惑地问:“妈妈,什么是‘地主’?‘斗争’又是什么意思?戴上尖尖帽不是很好看吗?”对于孩子的发问,我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他虽然生在国内,却长在国外,那段国内的复杂历史,是无法与一个才几岁的孩子讲解清楚的啊。

在国外过圣诞节,总会不知不觉地联想起中国的第一大传统节日――春节:那家家户户张贴的大红对联,那喜气洋洋的“舞龙灯会”,那清脆悦耳的鞭炮声,以及那香喷喷的“团圆年饭”,走亲访友的拜年宾客,再加上春节期间电视台的联欢晚会,确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感的超脱,一种美的延续。

而这种感受,现在已有多年不曾“享用”:国外的圣诞节提不起它来,即使身处于浓浓的节日气氛之中;春节之际,又拿不出它来,尽管饭桌上也摆了几盘“团圆年饭”,孩子的手中也拿了几块“压岁钱”。常常有外国友人问起我是否过春节,我说当然过。其实只是在夹缝中过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