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方法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方法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37-02

减负增效可谓老生常谈。多年来围绕减负和增效这个问题,老师虽想了许多办法,但学生的负担都是有增无减,因为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确保,还要逐年提高,可学生的负担还要减下来,对于老师来讲确实是两难的事情。尽管造成学生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来相应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既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也是一条根本的途径。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做一阐述。

一、展示数学之美,变苦学为乐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每天必修的一门功课。然而现在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毫无兴趣可言,他们认为学习数学完全是为了中考、高考的需要。《课堂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展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展示数学的魅力,变苦学为乐学,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数学家讲:“数学非常具有挑战性,同时数学的美丽使研究数学的人成为一种乐趣。”在数学实践中经常设计一些富于挑战和趣味的问题,展示数学的魅力,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方程组”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五个同学买了10瓶汽水喝,商店规定3个空瓶子可以再换一瓶汽水,问这五个同学在不剩空瓶子的条件下,共喝了几瓶汽水。孩子们可以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和列方程组的方法很快就求得了结果。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学生们兴奋异常,积极思考,动脑筋想出了办法:可以先向售货员借1瓶汽水,自买2瓶汽水,喝完退瓶不找钱了,正好可以喝3×(10÷2)=15瓶。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王国的奇思妙想,还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乐趣,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可以轻松学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的整齐划一,这必然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我们倡导的数学教学,目标达成有梯度,教学内容有弹性,不强求每个学生都一样优秀,我们追求的是人人投入,尽情投入,尽力而为。例如,在“设计画平行线的方法”这一数学活动中,每个学生至少都能运用一种方法,有的画同位角相等,有的画内错角等,有的画一条直线的两条垂线,有的动手折叠……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学生的答案虽然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但都是积极思考的效果。对此,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尊重和激励,这样学生可以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了足够的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才能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七年级《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利用数学活动,带学生走进家乐超市……活动之后,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问及孩子们这次数学课的体会,他们无不感叹,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可以这样轻松地学习。

二、把握思维特征,变被动为主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的学习轻负而有效。

1.根据思维特点找准切入点。

13-16岁的孩子正在经历从具体想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严密性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难点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可以化解难点,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能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y=ax2+bx+c图像与a的关系”时,我把学生带到电教室来上。首先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利用描点法做出y=ax2+bx+c图像,然后设置旋扭,变换a的正、负和a的绝对值的变化,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记录图像的变化与a的变化有什么关系。经过学生反复演练、操作和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他们很容易地掌握了y=ax2+bx+c图像与a的关系:变a的正负,会发现决定图像的开口,a为正,开口向上,a为负,开口向下。变换a的绝对值大小,发现a 大,图像开口的程度大,a小,图像开口的程度小。这一难点的突破,以初中生思维特点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动静结合,教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起来积极主动,真正达到了负担轻、效率高的目的。

2.根据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特征找准发散点。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一条重要举措。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提问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已经向理解迈近了一步,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提问题的机会,以基础题目为发散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特别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发展。例如初中代数内容“方程”“函数”是核心,同时函数又是代数的“纽带”,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都与函数知识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掌握了代数式2a2+3a-1可以看成函数y=2x2+3x-1 在x=a时的值以后,可以放手发动学生大胆猜想,借助函数知识利用数形结合能否理解方程式ax2+bx+c=0,不等式ax2+bx+c<0与函数y=ax2+bx+c的关系。这样学生不再满足于知道的结果,思维重新被激活,并进入了兴奋状态。他们学习更加积极,讨论更加深入,进而提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方程式ax2+bx+c=0可以看成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ax2+bx+c<0的解,可以看作是满足函数y=ax2+bx+c的图像开口向下,并且与x轴没有交点时x的取值范围。这样,有效地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兴奋点,实施了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就变得深入而又轻松。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触动学生的灵魂,在孩子的内心埋下数学的种子,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开遍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