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方法 将80只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40只和观察组(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组)40只,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对两组大鼠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巢蛋白(Nestin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并比较。 结果 两组大鼠干预前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Tarlov评分0、1级比例分别为60%、50%和40%,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172.08±15.56)、(221.46±18.63)、(255.56±20.43)μV和(2.97±0.25)、(2.89±0.22)、(2.78±0.20)ms,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分别为(229.19±19.69)、(280.73±23.07)、(312.48±27.85)μV和(2.91±0.22)、(2.80±0.19)、(2.65±0.15)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脊髓组织Nestin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26±1.98)、(21.33±2.68)及(18.78±2.53)个/HP,GFAP为(36.27±4.83)、(44.18±6.37)及(41.26±5.94)个/HP,5-HT为(26.83±1.78)、(33.27±2.38)及(30.68±2.07)个/H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干预后7、14、28 d均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运动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更为明显,且改善作用也较为持久。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脊髓损伤;功能恢复;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022-04

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危害程度较大,预后较差,可造成患者出现瘫痪等不良情况,肢体功能状态极差,因此早期改善脊髓损伤造成的功能异常状态是治疗的一个重点,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反映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1-2]。神经营养因子是近些年来用于神经损伤治疗的常见干预方法,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多,但是对其肯定性的应用价值的研究仍缺乏,同时诸多研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认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有较高的价值。本研究对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进行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80只健康Wistar大鼠采用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治疗组)40只和观察组(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组)40只。对照组雌雄各20只,体重202.5~248.5 g,平均(223.4±6.9)g,均为3个月龄;观察组雌雄各20只,体重201.8~250.3 g,平均(224.2±6.6)g,均为3个月龄大鼠。两组大鼠性别、体重、月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干预方法 Allen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俯卧位固定,以T10节段为中心做一个切口,以10 g的铁锤从高处自由跌落打击创口,高度大约为3.0 cm,然后依次缝合创口。两组大鼠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分别取10只大鼠进行Tarlov评分、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组织巢蛋白(Nestin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的统计及比较。两组大鼠均首先进行手术治疗,然后对照组大鼠采用电刺激治疗进行干预,频率设定为10 Hz,30 min/次,1次/d;观察组则以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因子3进行干预,电刺激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另将2.0 μL神经营养因子3注入损伤部位。

1.2.2 检测方法 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采用BL-410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进行检测,统计项目包括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峰峰值与潜伏期;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取干预治疗前和干预治疗后7、14、28 d大鼠损伤部位的脊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于高倍镜下对视野内的相关细胞数进行统计。

1.3 评价标准

Tarlov评分分级范围为0~5级:其中0级表示大鼠后肢完全不能负重且无活动;1级表示大鼠后肢虽不能负重,但有轻微活动;2级表示大鼠后肢不能负重,但是活动较为频繁;3级表示大鼠后肢可部分负重,可行走一两步;4级表示大鼠后肢仅仅存在轻微的障碍;5级表示大鼠后肢可正常行走[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大鼠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的Tarlov评分比较

对照组及观察组大鼠干预前Tarlov评分0、1级比例(90%、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Tarlov评分0、1级比例(60%、50%、40%)均低于对照组(80%、80%、70%),且观察组干预后7、14、28 d(60%、50%、40%)均低于同组干预前(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大鼠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27.35±3.26)、(27.37±3.23)μV]、潜伏期[(3.78±0.36)、(3.79±0.34)ms]和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42.26±6.06)、(42.28±6.03)μV]、潜伏期比较[(3.80±0.33)、(3.79±0.35)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干预后7、14、28 d观察组皮质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172.08±15.56)、(221.46±18.63)、(255.56±20.43)μV]、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峰峰值[(229.19±19.69)、(280.73±23.07)、(312.48±27.85)μV]高于对照组,皮质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2.97±0.25)、(2.89±0.22)、(2.78±0.20)ms]、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2.91±0.22)、(2.80±0.19)、(2.65±0.15)m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大鼠干预前和干预后7、14、28 d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大鼠脊髓组织Nestine [(8.15±0.63)、(8.17±0.62)个/HP]、GFAP [(15.52±2.17)、(15.53±2.14)个/HP]、5-HT [(14.35±1.54)、(14.38±1.51)个/HP]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干预后7、14、28 d Nestine[(17.26±1.98)、(21.33±2.68)、(18.78±2.53)个/HP]、GFAP[(36.27±4.83)、(44.18±6.37)、(41.26±5.94)个/HP]、5-HT[(26.83±1.78)、(33.27±2.38)、(30.68±2.07)个/HP]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造成瘫痪的重要原因,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造成的不良影响极为突出,因此本病的治疗目的主要为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临床较多研究显示[4-5],较多治疗方法均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中电刺激及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均是较受肯定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较佳,但是对其在改善功能中较为全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另外,临床中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功能评估中除Tarlov评分价值较高外,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也是评估其运动及感觉传导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其可以作为监测脊髓损伤修复情况的重要方面[6]。而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也可以作为了解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的重要指标,对于患者功能状态的治疗效果监测价值极高[7-8]。其中Nestine为一类中间丝型蛋白,对于神经上皮干细胞有较佳的反应作用,另外,对于神经元的营养再生有极为积极的作用,当其在神经组织中表达增强时说明神经元处于积极再生状态,脊髓神经的恢复较佳;GFAP也为一类中间丝蛋白,其对于神经再生及修复的作用也较为积极,其可以通过调节自身表达来激发突触重塑,故对于神经受损修复的作用及价值较高;5-HT是有效加强突触间传递效能的一类物质,其对于神经元再生的减少具有较佳的抑制作用,从而为脊髓受伤后的神经元再生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因此对其研究的价值也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神经元再生的情况,从而了解疾病的状态。综合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对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Nestine、GFAP、5-HT等方面的监测也可以作为了解治疗干预手段有效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

神经营养因子3是临床中广受认可的一类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为一类由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元生长所需物质,且其是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在机体中的价值,尤其是神经中的价值极高,其可有效促进神经组织再生,这主要与其为神经元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有关[9-12],另外,其还对提高基底前脑和纹状体胆碱能神经元的cAMP水平,增高胆碱乙酰移位酶的活性有积极的作用,而这些是有效保证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13-15]。

本研究就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进行观察,发现其较电刺激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改善Tarlov评分和皮质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效果,说明其肢体功能及感觉的恢复相对更好,另外脊髓组织Nestine、GFAP、5-HT阳性细胞数的改善则进一步肯定了神经营养因子3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效果[16-18],而在采用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干预前至干预后不同时间段上述监测指标呈现持续改善的状态,说明其对机体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较佳的同时,作用也较为持久,进一步肯定了其临床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神经营养因子3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较高,对于运动及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均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新枝.丙戊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及NT-3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23-25.

[2] 王俊梅,曾园山.过表达NT-3 SCs和过表达TrkC NSCs移植减少脊髓损伤处瘢痕形成和促进神经再生[J].解剖学研究,2011,33(5):367-372.

[3] 詹瑞森,龙雄武,王卫国,等.NT-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59-2262.

[4] 张巍,曾园山,张雪宝,等.NT-3基因修饰及维甲酸预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8,39(1):12-17.

[5] 郭家松,曾园山,李海标,等.NT-3基因修饰施万细胞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损伤脊髓内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J].中国生物学文摘,2006,20(6):6.

[6] Kobayashi N,Nagata T,Shinagawa 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neurotrophin-3 polymorphisms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mild alzheimer disease [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12,34(3-4):190-197.

[7] 岑景盛,万勇,邓宇斌.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2):1117-1120.

[8] Gomes LE,Dalmarco EM,André ES. Th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nerve growth factor,neurotrophin-3,and 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s after low-level laser therapy in an axonotmesis experimental model [J]. Photomed Laser Surg,2012,30(11):642-647.

[9] 张峡,王正国,朱佩芳.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与内源性神经营养素表达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6(4):104-106.

[10] 袁伟,冯新红,汤押庚.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78-279.

[11] 郭庆山,王爱民,王晓军.多种神经组织修复成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2127-2129.

[12] 邓兴力,梁袁昕,杨智勇,等.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的相关蛋白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6):6751-6752.

[13] 张强,廖维宏,王正国,等.胚胎脊髓移植兼用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J].神经外科学,2000,22(7):59-60.

[14] 富灵杰,郑连杰,王鸿飞.急性脊髓损伤后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36-337.

[15] 熊敏,何宁,曾云,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11):2271-2273.

[16] 刘杨,苗宇船.滋补脾阴方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10):33-36.

[17] 王莉,衣玲,陈亮,等.利用稳定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245-1247.

[18] 张卉,田芸,饶莹,等.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GFAP和NT-3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23-25.

(收稿日期:2013-02-18 本文编辑:李继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