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生命力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生命力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时12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10月18日在宁波落下了帷幕,作为从事声乐艺术近五十年的声乐工作者,心情是振奋的。当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选手多次在联欢节以及在舒曼比赛获奖时我们振奋过。当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始中国选手在西方各大赛事接连获奖时我们雀跃过。几乎所有的声乐工作者和爱好者都为中国声乐在新时期的进步由衷地高兴。也有不少人在发言、文章中谈到希望看到有一天由我们中国举办国际声乐比赛。结果在新世纪我们的这个理想和希望在国家文化部的领导、组织和声乐界有志者的奔忙、筹备下终于实现了。当我们看到中国年轻歌手在本国举办的国际赛上夺冠,当我们看到外国的选手在我们的比赛上获奖,尤其是看到每个外国选手按规定认真准备和演唱中国歌曲时,我们心中升起了一种幸福感、自豪感,每个人都会为中国声乐地位的提升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努力而欢呼。

欢呼之后,兴奋之余我们还要思考。毕竟搞了三届了,如何使中国国际声乐比赛长盛不衰?如何使我们的国际声乐比赛不断完善、提高,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想这是文化部和每一位关心中国声乐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研究保持生命力,首先要弄清我们的生命力在哪里,我们这个比赛的生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

第一个要素是人气。常识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经验告诉我们:聚民气者安天下,顺民心者昌天下。中国国际比赛的人气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声乐界,二是国际声乐界。我们有没有人气?有!国内、国外都有相当数量的选手报名,我们搞起来了,搞了三届,怎能说没有人气?但人气在国内还不够旺,在国际上更是还不够旺,我们的人气没有一届一届明显增长。人气增加有赖于参与的广泛性,而这种广泛性又有赖于对比赛公平的信任感的提升。国内如有相当数量的有水平的歌手不参加,那在比赛中就很难显示出国家的最高水平和实力。国际上,给我的印象前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参与多,而西方国家歌手参与的很少。在这方面找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不断提升这个比赛的基础的广泛性,也才能提升我国声乐国际比赛的规格和水平。

第二个生命力所在,在于比赛前面所冠的“中国”二字。我们比赛的特色和民族性在于指定选手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以这个比赛为载体将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的影响力扩展至全世界。这种生命力的核心在于我们的选手演唱中国歌曲的质量。从颁奖音乐会来看我们对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还远不够重视。我们获中国歌曲演唱奖的选手所唱的宋代李之仪词、青主作曲的《我住长江头》,体现不出那种诗意,也听不出演唱者自己较深的理解和感动,更谈不到对观众的感染力了。在从西方引进的声区统一、整体共鸣的用声方法和汉字语音结构的结合方面显得不平衡,不适应,仿佛从来未认真钻研过。这首歌有些较有难度的字,如“水”、“休”、“时”“只”、“似”、“思”等既涉及多因素复合元音,又涉及卷舌音,有多处,这些字还出现在高音延长音上。我们的歌手觉得难唱,就采用牺牲语言,满足她理解的西方歌唱需要的“打开”的办法。结果“水”就变成了“甩”,“思”就变成了“思啊”或像“撒”,结尾的“相思意”一词因“思”唱得不舒服,迫使在“意”字前还大换一口气,再把“意”字毫无控制的唱出。这样演唱何来的意境?不但没有意境,连艺术歌曲的种类特点也失掉了。我们这位选手在唱外国歌剧选曲上还是有相当功力的,在外国歌上有感情,也有人物。一些声音上确实也掌握了西方传统歌唱的真谛,能出现很光彩、集中、空灵并传远的头声共鸣。但这些声音色彩我们在中国歌中基本听不到。第一届在北京的比赛时,我也发现中国歌手对中国字的语言动作,字头、字身、字尾还远没有外国人讲究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不重视。外国人生怕把中国字唱错反而认真,尤其是那些在用声上真正作到松、通、自如的人本身就获得了语言动作的自由,而我们的人总是觉得“我们会说中国话难道还唱不好中国字?!”或“我们唱中国歌好歹一唱就比外国人强!”遗憾和可怕的不是你一次演出的中国歌唱得不够好,而是以下的地位和事实:

1、我们是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比赛上唱中国歌。

2、我们唱的中国歌是我们自己指定的。

3、我们的演唱质量是得了奖的,也就是被我们国家肯定了的。

4、所有的外国人认为我们发给外国选手的中国歌曲范唱是蓝本,获奖选手的唱就更是蓝本了。

这样粗糙地对待我们自己的声乐作品造成的后果会把外国人对中国歌的理解搞乱,和我们扩大中国声乐作品演唱影响的愿望会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

诚然,有些问题不是年轻歌手的责任,是我国整个声乐界多年存在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学西方,如何中国化?中国的优长又如何和西方结合,走向世界?中国风格、气质、文化如何融进人类迄今已作到的对人声的解放、驾御的科学之中?有很多问题仍然处在探索和努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摆脱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歧路才能进步。

其一,你认为:演唱的外国歌得到外国人承认,能在外国以演唱外国作品为生了,就算达到了至高无上的人生目的。唱中国歌只是一种装饰。

其二,认为唱不顺中国歌是因为中国字难唱,中国话不是歌唱语言,而不是自己还不行。要不就一头扎进原始民歌的原始方法,要不就以声代字,含糊其词。

其三,在艺术歌曲范围的界定上概念混乱。有的认为非歌剧就是艺术歌曲。有的认为非流行歌曲就是艺术歌曲。有的认为内容健康,有艺术性的就是艺术歌曲。有的认为民歌或群众歌曲也是艺术歌曲。概念上和国际无法接轨。

其四,中国歌、中国乐队只要进了西方重要演出场所如金色大厅、卡内基音乐厅等或进入国际比赛曲目就算走向世界、融入国际了。

我们总说建立中国学派,这是个很严肃的系统工程,单靠我们声乐工作者是不行的。要音乐学家、作曲家和评论家和演唱家、声乐教师的共同参与,在审美、作品、表演上形成整体优势才成。我建议:在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的中国曲目的规定、录音、中国选手的演唱质量上要认真组织力量、研讨、培训、选拔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初衷。

我们历届参赛的中国选手都付出了极大的热情,经历了多年刻苦的学习、辛劳的排演。坐在观众席内听他们演唱,我都很感动。无论获没获奖或名次如何,他们和他们的老师们都应得到极大的肯定。真正严格地讲,艺术如何能够量化呢?又如何能够科学地比赛呢?我们举办国际比赛本身不是仅为了便于中国人拿奖,更不是为了一小部分人出名得利,而是为了以这艘大船吸引来更多的水手,扬起巨帆,奋力划桨,把中国声乐艺术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