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笔筒玄机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笔筒玄机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很多新仿的笔筒,在我看来:它们根本不是笔筒,全像痰盂或者线轱辘。你会对它们产生不敬,可以往里面扔各种东西甚至垃圾。古代的笔筒绝不是这样,它在亲近你的同时,还会令你产生敬畏感。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南方的、号称“笔筒收藏家”的有钱人,家里收着二三十个笔筒,专程请我去“掌眼”(行话,鉴定的意思)。我“仔细”端详了一遍,不得不告诉他“东西不对”。其实,一进去我隔着门缝就看出那些笔筒“全不对”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收藏很多家具,但意识里总想有一个笔筒。凡是崇拜中国古代文化的人,一定希望自己的案头能摆放一个笔筒。

古代文人书房中的家具,尤其是明代文人书房中,家具风格都是简素的,基本上不雕花。但简素并不意味着简单。越是简素,越能体现高雅和文化――而且全部体现在对于细节的推敲上。

很多人在古玩市场、地摊上都见过笔筒,但很常见的这样一个物件,同样蕴含着诸多玄机。比起床柜、桌椅、几案等家具,一个小小的笔筒似乎很不起眼,但它也凝结着中国古代家具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包含着很多的人文气息,细节处甚至令人叹为观止。鉴赏笔筒也几乎全在于对细节的掌控上。

光素

我不太喜欢雕花笔筒,对于光素类型的笔筒情有独钟。因为这样的笔筒显得很光润。其实,一般现有存世的老笔筒多为黄花梨材质,这是一个规律――红木笔筒极少;紫檀笔筒也不是很多见,大概数量仅能占到1%。

黄花梨材质特别温润,颜色接近于亚洲人的肤色,纹理清晰、舒展,整体感觉行云流水。

这样光素的黄花梨笔筒,看起来不压迫你,当你坐在书桌前思考问题、写作时,摆在眼前的笔筒不会龇牙咧嘴般破坏你的思路,最适合放在文人的书房中。

曲线

现在很多新仿的笔筒,在我看来:根本不是笔筒,全像痰盂或者线轱辘。你会对它产生不敬,可以往里面扔各种东西甚至垃圾。古代的笔筒绝不是这样,在亲切你的同时,你还会敬畏它。

老笔筒外观上并非正规的圆柱体,两侧线条是微凹进去的曲线形状,而且上沿比下端口径略大,相差也就是一毫米左右。侧面线条中,最凹进去的点在1/3处或者2/5处,要不或在0.618处,也就是说:一定处在黄金分割点上。如果凹进点在1/2处,那就不是笔筒了,是线轱辘。

但请注意,老笔筒最底部线条一定是垂直于桌面的。如果是我们想象中的外撇站立之势,这个笔筒就成为痰盂了。这里体现出的是一种古代儒家思想:虽然我服务于你,但我有自己的气节――独立、能够站稳自己的脚跟。

还有,很多人都会误以为:笔筒是一个长圆柱体。实际上,仔细测量你就会发现:老笔筒高度和直径的比例一定是1:1。

刚柔相济

笔筒是用来搁东西的器物,因此被做成上大下小状,整体呈敞开之势,给人一种承纳之感――欢迎你来使用。但上下口径大小对比又不是很强烈,只是略微有点区别。

如果你仔细观察笔筒上端的敞口处,就会发现:它的外径呈正规的圆形,但内口却有明显的棱角――显示出了刚柔相济的文人品行。这又是古代儒家入世思想中,文人遵循的必须要有气节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提供的服务是有原则的、有度的,一味的阿谀奉承是真正的文人所不齿的。

尊重自然

几乎所有老笔筒底部都有一个圆洞,或者都有一个镂空的脐,接合处是松动的。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由于南北不同气候条件下,干缩湿胀后引发木头产生裂纹。而且,老笔筒底部不是平的,都成上凸状,这样利于笔筒上下部同时接触空气,整体同步发生干缩湿胀。

当你逐渐掌握了以上这些鉴赏笔筒的规律,隔着门缝,你也能和我一样看清楚哪一件是真正的老笔筒了。

(张德祥: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主要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