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京大戟现代研究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京大戟现代研究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查阅近年国内京大戟研究文献,对其药材基原、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历史沿革、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尤其对京大戟的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通过对书籍和文献的系统归纳,得出了较为明确的结论,为今后京大戟的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京大戟;化学成分;现代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77-03

Modern Research of Radix Euphorbia Pekinensis

ZHANG Le-lin1,SUN Li-li2

(1.College of pharmacy Shan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

2.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

Abstract:Refer to the documents of Radix Euphorbia Pekinensis in recent years.Analyze the Original of Radix Euphorbia Pekinensi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y and Potency、Historical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And conclud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method of processing detailedly.Get a properly conclusion by making a summary of the books and ducuments.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andardized research of Radix Euphorbia Pekinensis.省略。

京大戟是我国传统中药,收载于历次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等症[1]。临床上常用于胸膜炎积水, 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肝硬化腹水及精神分裂症等。京大戟主产于江苏南京、扬州、邳州等地,此外,四川、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亦产[2]。

1 药材基原

京大戟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京大戟应用历史悠久,但目前市场上多用红大戟代替京大戟使用,二者所含化学成分不同,临床应用亦有所区别,红大戟泻水、逐饮、消肿的作用不及京大戟,但其攻毒散结作用较强。由于其毒性作用较小,使用较为安全,亦有泻水逐饮的功效,故现在临床上多使用红大戟。

经孟庆安等考证,历代本草所载大戟即为大戟科植物京大戟,而从未对红大戟有任何描述,直到民国之后,各种中药书籍中开始出现红大戟的描述,由于红大戟毒性较小且有一定的疗效,市场上逐渐流行使用红大戟代替大戟入药,而历代所用京大戟却逐渐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可能因为自《本草图经》以来便记载大戟“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本草纲目》也记载“杭州紫大戟为上”,此后,诸本草均以此称大戟“春生红芽”, 很多方书也注明用“紫大戟”、“红芽大戟”。虽然实际指的都是现在的京大戟,但正因为这些名称的刻意注明,另加红大戟的花也是淡紫红色,且顶生数十朵密集呈头状的聚伞花序,所以将书中描写的京大戟误认为是上等的紫大戟(红大戟)。又由于红大戟的毒性确实较京大戟小,使用较为安全,亦有泻水逐饮的功效,所以后人可能误以为现在用的红大戟是大戟中的上品紫大戟,以致造成现在市场上多用红大戟,几乎不见京大戟。红大戟虽也有泻水逐饮的作用,但其功效完全比不上京大戟,所以对京大戟进行必要的现代研究,使其能更好的得以应用是非常必要的[3-4]。

2 化学成分的研究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京大戟中主要含有三萜类、二萜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鞣质、树脂胶、大戟色素体A、B、C等成分[5]。

2.1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学成分大戟苷,也有文献叫做大戟酮,经查阅,二者为同一种化学物质,大戟苷是由大戟苷元euphornetin与D-葡萄糖、L-阿拉伯糖结合而成。有报道说大戟苷是京大戟中主要的毒性成分,其在体内有类似巴豆油或斑蝥素的作用,对消化道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的腹泻、腹痛、便血。分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大戟苷溶解红血球而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腐蚀消化道出血所致[6-7]。目前京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并未有分离得到大戟苷的报道,分析其化学成分得到最多的是三萜类化合物大戟醇。梁侨丽等从通过对京大戟乙醇总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三萜类化合物大戟醇(euphol)和甘遂甾醇(ticullol),二者质谱数据基本一致,分析得出,二者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8]。姜文红等通过硅胶柱色谱以不同比例正己烷-三氯甲烷及三氯甲烷-甲醇洗脱,从京大戟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ene-cycloartenol)、大戟醇(euphol)和甘遂甾醇(tirucallol)[9]。郭增军等从湖北大戟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三萜类化合物大戟甾醇(euphol)[10]。大戟醇作为京大戟三萜类成分的主要分离物,其药理药效作用目前仍不是很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加以验证。

2.2 二萜类化合物 Kong LY等分离并鉴定了4种具细胞毒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Euphpekinensin、3,12-o-diacetyl-7-o-benzoyl-8-methoxyingol、ingol-12-acetate、ingol,能显著抑制体外鼻咽癌细胞的活性[11]。也有报道说京大戟中所含的二萜酯类是其毒性作用的成分,主要表现为对粘膜、皮肤和胃肠道强烈的刺激性。梁侨丽等从京大戟提取物中分离得到casbane烷型二萜类化合物京大戟素(euphpekinensin),并证明其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以抑制人体的KB细胞[8]。

2.3 黄酮类化合物 Ahn MJu等从京大戟中分离出4种黄酮类化合物,并证明其具有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的作用[12]。

2.4 其他成分 孔令义等对京大戟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京大戟中分离得到九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Ⅰ)、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Ⅱ)、β-谷甾醇(Ⅲ)、伞形花内酯(Ⅳ)、2,2′-二甲氧基-3,3′-二羟基-5,5′-氧-6,6′-联苯二甲酸酐(Ⅴ)、d-松脂素(Ⅵ)、槲皮素(Ⅶ)、3,4-二甲氧基苯甲酸(Ⅷ)和3,4-二羟基苯甲酸(Ⅸ),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13]。梁侨丽等同样对京大戟进行研究,通过硅胶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除三萜类化合物大戟醇(Ⅵ)、三萜类化合物tirucallol(Ⅶ)和二萜类化合物京大戟素(Ⅷ)外,其余五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4大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正十八烷醇(Ⅰ)、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Ⅱ)、β-谷甾醇(Ⅲ)、正三十烷酸(Ⅳ)、2,2′-二甲氧基-3,3′-二羟基-5,5′-氧-6,6′-联苯二甲酸酐(Ⅴ)、其中Ⅱ、Ⅲ、Ⅴ结构鉴别与孔令义所做的化学结构鉴别一致,Ⅰ、Ⅳ、Ⅵ、Ⅶ均为首次从京大戟中分离得到[8]。

3 京大戟药理作用的研究

3.1 泻下作用 京大戟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国外学者早已对京大戟的泻下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京大戟泻下作用机理是由于其化学成分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增加,从而产生泻下作用。其药效作用是通过刺激肠管,促进肠蠕动,增加肠道内肠液,加速肠内容物的推动而产生泻下作用,减少内容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及增加水份的吸收而达到消除腹水、胸腔积液等的目的[14]。日本学者Masakazu也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京大戟的乙醚提取物和热水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烈的泻下作用。

3.2 抗炎作用 通过对大鼠、小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水肿实验发现,京大戟石油醚提取液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京大戟石油醚提取液对由佐剂或甲醛引起的关节炎有明显的抗炎活性。通过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胸膜炎实验发现,京大戟抗炎作用的机理是其提取液通过抑制相关组织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使白细胞总数增加而使渗出液减少,从而发挥其抗炎功效[15]。

3.3 利尿作用 通过对大鼠先造成实验性腹水后,再灌服京大戟煎剂或醇浸液,则可产生明显的利尿效应[16]。

3.4 其他作用 京大戟醇提取物有兴奋离体妊娠子宫的作用。京大戟提取液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并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尚溪瀛等研究发现京大戟注射液可以延长L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并阻断了S期细胞。由此证明了京大戟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17]。

3.5 毒性作用 京大戟提取物对肾有刺激性,过量服用能引起咽喉肿胀、充血,呕吐,剧烈腹痛及腹泻,继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昏迷、痉挛,瞳孔放大,终因虚脱而麻痹死亡。我国历代本草记载,大戟与甘草配伍是禁忌,属十八反之列。动物实验证明,小鼠腹腔注射京大戟,甘草乙醇浸出液或灌服煎剂,可增加大戟的毒性[18]。

4 京大戟的炮制历史沿革

京大戟为一泻水、逐饮、消肿的要药,其作为药物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载为下品,言其味苦、寒。主蛊毒、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已经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为中医传统的泻下药。历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十分重视对大戟的炮制,记载和保存了京大戟炮制的丰富经验。

大戟的炮制方法始见于刘宋时代雷的《雷公炮炙论》,书中要求“蒸”后用。此后逐渐发展为单制和辅料制两类制法。单制法有:炙( 炒) 、蒸、煮、焙等,其中唐代最早提出大戟炒法,如《外台秘要》有大戟切片,炒令黄,治膀胱不通,四肢急满。其后,各朝代医书中都有相同的记载,其中还记述了炒制的不同要求。如宋・《博济方》中有大戟“炒令黄色”的记载;明・《医学入门》中也提到了大戟“微炒”等等。大戟辅料制法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代,宋代及之后所记载京大戟的辅料制法有:浆水制、泔制、酒制、盐制、麸制、面煨、醋制等,如《圣济总录》以麸炒大戟治水气肿满;《太平圣惠方》中有大戟以生姜汁和面裹煨熟,捣为末,治积年厌食症;明・《景岳全书》中提到“醋浸炒”,治一切沉积痰饮;明・《医学纲目》也中有“酒浸三宿,切片焙干”使用的记载;清朝时期《串雅补》中又新增“盐水炒”的制法等等。

京大戟现代炮制方法中,最常用的是醋制法。其中醋制法又包括醋炒和醋煮两类方法。醋煮法是05版《中国药典》收录京大戟的唯一炮制方法。而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收载京大戟的炮制方法则是醋炒法。有资料研究,通过生品京大戟与不同醋浓度醋制京大戟比较,在相同量煎煮、浓缩8g生药/mL的情况下,发现京大戟未炮制品对小鼠的LD50显著低于各浓度醋制品对小鼠的LD50,生品LD50为157.35g/kg,而10%、30%、50%、70%的京大戟醋制品依次为188.31、176.43、214.60、197.49g/kg,由此可以看出,京大戟经醋炮制后毒性作用显著降低(P

5 京大戟临床作用的研究

京大戟主要功效是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古代医书对大戟此功效亦有记载。如《活法机要》中记载大戟与牵牛子、木香同用,具有逐水退肿的作用,可治疗水肿壅盛,临床上用于脏腑水湿在中、下焦,腹大如鼓,二便不通,胀满急痛等症。《三因方》中记载大戟与甘遂、白芥子同用,具有逐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痰涎留在上焦,咳嗽黏稠,喘急背冷等症,亦可治头痛不可举,或咳唾喘急,或痰迷心窍。

京大戟作为药物应用于现代临床,其主要治疗肾炎水肿、结核性胸膜炎、百日咳等病症[21-22]。除以上临床应用外,同时现代研究还发现,京大戟用作注射液在临床上对于抗肿瘤作用有一定的疗效,文成英等通过对KY821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京大戟注射液可以明显的阻断人体S期细胞的生长,从而有效的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验证了关于京大戟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抗病毒的报道[23]。但京大戟注射液作为抗肿瘤药物依然存在问题,低药物浓度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不如西药敏感,但如过大地增加药物浓度仍可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

6 小结与讨论

目前市场上对于京大戟的应用比较混乱,对于京大戟和红大戟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甚至有些地方直接用红大戟来代替京大戟作为药用,虽然两味药材在功能主治上有相似之处,但其各有侧重点,京大戟虽然毒性较大,但其泻水逐饮消肿之力完全在红大戟之上,红大戟作为药用更侧重在其毒性稍小,攻毒散结力稍胜。而红大戟在泻水逐饮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京大戟的。

对于京大戟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虽然国外早已对大戟属植物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京大戟的化学研究尚不充足,京大戟的有效成分及其毒性成分尚未十分明确,国内关于京大戟化学成分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少见,这一领域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虽然京大戟具有较多药理功效,但由于临床上缺乏对其药理作用,特别是毒副作用机制更深入的研究,因此京大戟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解毒、减毒,从而更好地发挥京大戟的药理治疗作用,也是研究人员致力的目标。现代研究逐步证明,大枣中的某些成分确实可解大戟类植物的毒性。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大枣的解毒机制是从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作用、抗炎作用、黏膜保护,与毒性成分结合生成对机体无毒或低毒的新物质,等等。目前已有相关课题从以上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大枣缓解大戟类药材毒性机制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继续深入地研究,将为未来临床安全使用大戟类药材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并且为将该类化合物开发利用为新型、安全、高效的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过历代医家和现代科学实验的不断摸索实践,对于京大戟的炮制已有了比较确切的方法,目前大家一致认为醋制法是减少京大戟毒性的最好方法,2005版《中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也收载了有关京大戟醋制的方法,也有很多文献报道,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也证实了京大戟经醋制后其毒性作用可以显著的降低。所以说目前为止炮制京大戟的辅料选择基本已经发展成熟,唯一欠缺的是其炮制规范化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希望本文能对京大戟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6.

[2] 《中华本草》蒙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61-262.

[3] 孟庆安,徐志尧,刘秀书.大戟用药品种的探讨[J].天津药学,2007,19(6):25.

[4] 李伟,蔡霞.大戟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5):1-5.

[5] 翁维良.中药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7-228.

[6] 宗倩倩,唐于平.大戟科中药材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283-285.

[7] 严亨波,肖新月.大戟科5种有毒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7,10(6):544-546.

[8] 梁侨丽,戴传超,吴启南,等.京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8,39(12):1779-1781.

[9] 姜文红.京大戟石油醚提取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26(6):15-16.

[10] 郭增军,左建峰.九牛造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7,30(4):412-415.

[11] Kong LY,Li Y,WuXL,et al.Cytotoxic diterpenoids from Euphorbia pekinensis[J].Planta Med,2002,68(3):249.

[12] Ahn MJ,Kim CY,Lee JS,et al.Inhibition of HIV-1 integrase by galloyl glucoses from Terminalia chebula and flavonol glycoside gallates from Euphorbia pekinensis[J].Planta Med,2002,68(5):457.

[13] 孔令义 闵知大.大戟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6,31(7):524-529.

[14] 窦志华,丁安伟.大戟属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炮制减毒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226-232.

[15] 左风(译).大戟提取物的抗炎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3):39.

[16] 崔珉等.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1964:136.

[17] 尚溪瀛.大戟注射液对L615白血病小鼠体内药物实验及DNA含量的检测[J].中医药学报,2000(2):67.

[18] 郭晓庄.有毒中草药大辞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39.

[19] 金世元,王琦.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75-477.

[20] 王琦,王虎龙.现代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8-239.

[21] 汤礼文.大戟红枣汤治疗急性肾炎4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1):36.

[22] 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18-221.

[23] 文成英.大戟注射液对KY821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药物实验及DNA含量的检测[J].中医药信息,199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