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献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献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未来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质性披露;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36-01

一、引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司管理层自愿或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公开报告的形式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本公司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完整、有效、合理的评价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或投资者对市场进行价值判断的行为过程,一般表现为公司管理层定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及其执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与执行情况的有效性,其前提是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己进行评价。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评价,通常应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方式提供给相关信息使用者使用。

二、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及改进

张立民等(2003)以我国四家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参照,对2001年和2002年A股的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T公司2002年的披露状况比2001年有所改善,但是不少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前后矛盾,且以说“好话”为主。杨有红、汪薇(2008)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对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2006年上交所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不足;未能有效执行强制性内控信息披露的要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的自评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核意见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现象。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市场效应

蔡吉甫(2005)以200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状况优良并且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企业更具有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而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不佳的上市公司普遍不愿意披露其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方红星、孙、金韵韵(2009)根据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立足于公司特征和外部审计角度,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总体水平较差,但在2003―2005年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是否在海外交叉上市、是否聘请“四大”进行外部审计、资产总规模、资产净利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与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样本年度正相关;在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因素中,是否海外交叉上市、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百分比和资产净利率是比较一致的显著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审计尚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周勤业、王啸(2005)在借鉴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否强制性披露、披露内容是否限定、是否需要审计验证、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否需要统一指定以及内部控制及其披露的责任主体等,并针对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系统建议。戴新华、张强(2006)通过回顾美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由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的制度变迁历程,提出分建章立制、市场主导和更新观念三步来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上趋同了,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其规范化、信息披露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信息披露的成本及市场效应、信息披露的国际间比较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等,但在研究深度上仍有一定的欠缺性,而且缺乏创新性。

三、文献评述与启示

虽然国内学术界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以上文献的支撑,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由于国内的研究大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运用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文献则较为缺乏,因此需要在研究的深度上进一步拓展。

第二,在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国内的现有研究成果显得较为粗略,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简单的评判,因此,以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三,完善关于内部控制的审计师报告与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

第四,国内学术界缺乏在实质性缺陷的披露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实质性缺陷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质性缺陷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