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悦悦事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素材扫描
2011年10月24日,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以涉嫌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批捕小悦悦被碾案犯罪嫌疑人胡军。10月13日下午,在广东佛山南海区广佛五金城内,2岁女孩悦悦被两辆车先后碾轧,7分钟里18个路人都视而不见,直到拾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孩子抱起。小悦悦随后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因伤重死亡。
二、多维解读
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成了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痛,可以说,它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人的不同心态,不断地拷问着每个人的良知,考验着社会的诚信力。这也是一个训练多角度思维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解读:
1.路人角度
这一角度可作正反观。
从反面来看,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行为已是千夫所指,需要批判。其实,小悦悦事件中最可怕的不是交通事故,而正是路人的冷漠与麻木。面对一个即将逝去的只有两岁的鲜活生命,怎么能忍心离开?由此,可以提炼出观点:拒绝冷漠,伸出你的手,让人间变得有温情。
进一步挖掘,路人何以冷漠?广东佛山经济比较发达,人们腰包虽鼓了起来,可道德却在沦丧,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谴责那18个人,而要反思我们的法律制度是不是完善:为何常有救人反被诬告且败诉的事件发生?为何社会上有堂而皇之地“碰瓷”而得益的人存在?面对这片滋生道德冷漠的土壤,政府如何采取措施,让这些麻木的人心灵变暖?由此,我们可提炼出观点:医治麻木的国人心灵,远比让他们富起来重要。
2.胡军角度
就肇事后不救人反而逃逸而言,胡军的被捕应是罪有应得。问题是他造成事故之后为何逃逸?是怕承担责任,还是想侥幸隐瞒?由此可以提炼出观点:要诚实做人,勇于担当。
除了个别灭绝人性的人用车撞人外,大多交通事故都是驾驶不小心造成的,我们也可以把上述事件看成一起一般的事故。从驾驶者角度看,我们可提出“谨慎驾驶,珍爱生命,幸福他人”的观点。不过,这有些老套。我们还可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入反思:为何这些年“马路杀手”有增无减?能否从源头上堵住此类事件发生?经常看到驾照考试时有人网开一面,对熟人放松要求,这不就是在培养“马路杀手”吗?一个地方这样,全国又有多少这样的地方?想想多么可怕。由此可提炼出观点:交警部门要从严发证,堵住事故源头。
3.家长角度
小悦悦的父母痛失爱女,已然不幸,我们不便再揭人疮疤。但为了小悦悦事件不再重演,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小悦悦的监护人,父母的责任有没有尽到?有报道说小悦悦一般都在五金城里同其他小朋友玩,此次是出去买东西才遭此横祸的。照常理,两岁的孩子怎能去买东西?她哪来的钱买东西?若是家长给钱去的,这个家长就是无知了。出事这段时间里,监护人不在场,本身就不应该。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观点:责任重于泰山,疏忽酿成灾祸。正如欧阳修所说“祸患常积于忽微”。
另外,小悦悦的家长没有对陈贤妹的救人之举持异议,事后,还将人们的善款捐给骨髓移植者,这与南京彭宇案中的老太太形成鲜明对比,十分可贵。由此,可提炼出观点:人生不管遇到什么变故,都不能改变节操与失去良知,正所谓“士穷节乃见”。
4.陈贤妹角度
她虽是一个拾荒者,却是小悦悦事件中唯一出手救人者。由此我们可以提炼出观点:爱心不分贵贱,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
但我们还要进一步反思,为何出手救人的是拾垃圾的陈贤妹,而不是其他人?难道她不怕被惹上官司?或许因为她无所顾忌,于是就不瞻前顾后,凭着良心施以援手。由此,我们可得出观点:在挽救生命的问题上,瞻前顾后是自私的行为,无私方可无畏。
不管怎么说,陈贤妹与前面的18人不同,她出手了,她对政府的奖励感到不安,认为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这正说明她的善良。所以,救人是出自内心的善良。这一本质往往在不太富裕的人身上出现,而在相对富裕的人身上消失,这种反差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5.社会角度
这一角度可生发的内容就多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佛山文明办做事后诸葛,奖励陈贤妹,固然可嘉,但这样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政府部门是否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使人们不再冷漠?由此可得出观点:政府部门应立法保护见义勇为。
(2)每个公民都要用此事拷问自己的良知,假如是“我”在现场该怎么办?会不会是视频中的前18个人?估计作为旁观者很愤世、临到自己头上又是另一番样子的大有人在。由此。我们可得HJ观点:做人要言行一致,应该做了再说或做了不说,空谈无助于解决问题。
三、它山之石
对小悦悦死亡的痛惜,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舆论。客观地说,这18个路人中,可能确实有被舆论误伤的。但是,一个路人为了出名,假冒“肇事者”,只是为了所谓的出名;而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陈贤妹,反而被一些人冷嘲为“想出名”……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确实让我们不寒而栗,甚至比18个冷漠的路人,更让我们惊心。
网络上对见死不救无情谴责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舆论主体,是不是就敢拍着胸口说,如果“我”在场,一定会去救?18个路人都侧目而去,如此“高比例”的冷漠和网络上的激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我怯怯地问一声:假如这些谴责者恰巧路过,他就一定不会是“冷漠”的路人吗?我看未必!
大比例的冷漠者,恐怕不仅仅反映了事发当地道德生态的荒漠化,更反映了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一方面,我们热衷于躲在安全的角落谴责冷漠者;另一方面,我们又可能拿制度作托词,拿“彭宇事件”的不测后果来自我麻醉,自我安慰――见义勇为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还是做一个安全的观望者吧。主流舆论的热切与实际参与者的怯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恰恰说明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淳化之风已经稀缺,道德冷漠症逐渐污染社会空气,道德沙漠化也越来越严重了。
我不认为我们的道德水平已经沦丧至不堪的地步了,对这18个路人,我们不应一味地谴责。谴责无济于事,应当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媒体也不要沉湎于炒作“类彭宇”事件,这反而会放大负面舆论,影响人们见义勇为的信心。
(节选自《除了谴责,我们更需要思考》)
四、新闻链接
1.继31日捐助茂名白血病患者6万元后,2011年11月2日中午,小悦悦父亲王持吕又向一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捐出 3万元善款。他表示,将会捐出所收到的全部善款,用于帮助有急迫需要的儿童,并以此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儿童的关爱。
2.2011年10月19日,江西南昌广场东路,一名2岁女孩被汽车撞倒并被压在车下,周围众多民众携手抬车救人。
3.2011年10月17日下午,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两级文明办领导到陈贤妹家中探望,分别给予陈贤妹1万元奖励,并对其救助小悦悦的爱心之举赞赏有加。
4.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太在南京一公交站台等车。人来人往中,老太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一个叫彭宇的小伙子,主动扶起老太太并应其儿子的恳求,协助送老太太去医院。老太太儿子说自己带的钱不够,彭宇又掏出 200元钱垫付住院费。然而就在彭宇准备离开时,老太太突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她,予以否认,老太太的儿子立刻报警,此后又一纸诉状将彭宇告到法院,要求赔偿。
5.当小悦悦的父亲王持昌在五金城内张贴告示,悬赏5万元征集有用线索时,10月16日,王持昌接到一个归属地显示为西安的电话。电话中的男子自称是碾压了小悦悦的肇事司机,话语仓促轻佻,后经证实,该男子系冒充的肇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