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包的时代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包的时代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寒假过后,中小学生们迎来新的学期。他们的书包和书包里的文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新颖。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不会忘记陪伴他们度过纯真年代的文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趟时光之旅,回忆自己当年背的是怎样的书包,以及书包里的那些心爱的文具吧!

上世纪50年代——能放笔的就是铅笔盒,能放书的就是书包

讲述者:李诚 身份:某公司经理

“那时候大家的书包都很简陋,有的甚至没有文具,也很简单。”现为某体育用品公司经理的李诚说。

李诚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上小学,那时解放不久,百业待兴,1958年开始,很多人都生活得很困难。李诚上学时,五岁刚过。妈妈找来一块花布,用她那缝制棉袄的巧手,给李诚缝了一个小书包。“我背着花布书包,跨进学校是最漂亮的一个。”

那个时候,上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李诚的书包里没有装多少书本,而铅笔盒也不是真正的铅笔盒,而是妈妈医院里注射针剂的纸板盒。李诚把里面的纸板夹层撕掉,就是一个现成的装铅笔的盒子了。尽管学习条件这么艰苦,但李诚却从没觉得,她说:“那个时候,文具好坏我从没在意过,我觉得能够放笔的就是铅笔盒,能放书的就是书包。有的人连这种自制的书包、文具盒都没有,是夹着书、铅笔则放进兜里去学校的。那时,大家一门心思在读书上。”

上世纪60年代——妈妈用废布给我缝书包

讲述者:陈小林 身份:某商场客服部经理

“我记得要上小学时,在市纺织厂上班的母亲,连夜加班用她们厂里淘汰的废布,为我缝制了一个单背带的简易书包。这个书包特别耐磨,因为做了二层包角。我一直用到上中学,算来前后用了整整7年!”陈小林说,当时不是因为家里买不起书包,关键是市场上没有书包可买,供销社里供应的都是整齐划一的军用挎包,上面都写有“为人民服务”5个红漆大字。当时陈小林还是小学生,整天盼着能背上这样的书包,这样的梦想直到他上高中才实现,不过那军用挎包还是他哥哥用过的。

但陈小林还有个在当时同学中颇为得意的文具——一个绘有金鱼的铁皮铅笔盒。在那个年代,陈小林的铅笔盒算比较高级了。

上世纪70年代——“牛气”的军用挎包

讲述者:徐远 职业:广告公司经理

从小,徐远就生活在军营大家庭里。在那个红色年代,他最能感受到作为部队子女的优越感。

上学前几天,徐远父亲的战友送了一个真正的军用挎包给他做书包,“我突然感觉背着书包上学,原来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情。这个书包陪伴了我整个小学时代。”

“我对这个书包很爱惜。记得有一天上学,同学抓着我的书包带不放,我怕他把书包弄坏了,和他打了一架。”

在徐远这个军用挎包里除了装着课本和作业本外,还有一个爸爸托人从外地捎回来的铁皮文具盒。铁皮文具盒里放着橡皮擦、铅笔还有铅笔旋刀。“在那个时候,有一块香的橡皮擦、一个铅笔刨、一支钢笔都是很牛的事。虽然包里没什么值钱的文具,但这个书包实在是太给我长面子了,让我感到我在整个小学时代都比别人高出一等。”

上世纪80年代——让同学羡慕的红书包

讲述者:吴晓晓 职业:医生

吴晓晓的第一个书包是红色的双层“抽屉包”,这在那个年代的小伙伴中算比较时髦的书包了。书包是塑料材质的,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防雨布,宽宽的双肩带还可以调节松紧,大翻盖的包盖上印着一个卡通的动物,活灵活现的。打开翻盖是两个口袋,上面那层窄些,可放铅笔,下面那层宽些,可放练习本或尺子等。她却是在里面塞进了橡皮筋、毽子之类的小玩意。

吴晓晓说,她特别喜欢自己那个带泡沫的塑料文具盒,有两个面,正面可以打得开,反面也可以,就是相对扁一些,估计是放尺子之类的。

吴晓晓小学的橡皮擦以方形为主,厚的橡皮擦稍贵点。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学校流行一种球形的橡皮擦,可是附近的文具店都没有卖。为了得到球形橡皮擦,她不得不在桌面上把方形擦成球形。终于,她也跟上了这种潮流,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得每天对着桌面“奋斗”呀!

上世纪90年代——品牌书包让我爱上学习

讲述者:曾一隆 身份:大学生

上小学前,曾一隆妈妈早就为他买了品牌书包,大概花了150多元。说明书上说它是根据人体工学设计的,双肩背带,上面有按钮式的扣扣,金属扣子闪闪发亮。

上了四年级,曾一隆改用水笔了,所以笔盒里又多了一瓶涂改液,经常在平静的教室响起“咔哒,咔哒”的声音,那是涂改液里面有两颗珠子在动。

之后,曾一隆的一位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玩意——涂改纸。它一面是白色可写字的,另一面是粘有胶水的小纸块。后来,又有了涂改带,曾一隆和同学们都迷上了它,因为它很方便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