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针刀平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6例)及对照组(61例)。治疗组采用浮针加针刀平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及颌枕带牵引治疗。针刀平刺及浮针治疗每5d 1次,2次为1疗程;针灸、颌枕带牵引均1次/d,10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4%,对照组为83.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针刀平刺;浮针;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引起的颈、肩、臂、手疼痛与麻木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2012年01月~2013年02月本科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刀平刺加浮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137例患者,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7 d~2年。对照组61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均39~71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7 d~3年。所有患者均全部通过颈椎CT或MRI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方面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1]①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相一致;③扣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④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均符合。

1.3排除标准 ①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②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③网球肘、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④顺应性差,不能坚持本方案或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者;⑤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⑥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有出血倾向患者。

1.4方法

1.4.1治疗组

1.4.1.1针刀平刺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定点,寻找筋膜病损的部位,(常为病变部位的棘突上及棘突旁开一横指或肩胛内上角或肩胛下角寻找压痛点),避开浅层血管,便于操作,便于平刺针刀进入到治疗区域。进针并调整好角度,一般选择15°角后,快速向病损间隙推拨,针体微上翘弹性用力,每个推拨之间注意停顿,分散刺激,减少痛感。针体在浅深筋膜之间,无病损针下感觉空软无阻力且患者无感觉,粘连挛缩则针下紧涩阻力感,且患者感觉有轻微酸痛或拨离的刺痛感。针刀平刺治疗1次/5 d,2次为1疗程。

1.4.1.2 浮针 在患有症状的上肢选择筋膜扳击点(为压痛最明显的点),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直接斜刺入皮。进针发力时针尖搁置于皮肤上,不要离开皮肤。迸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采用扫散动作进行治疗,治疗后用无菌胶布贴敷留针24h。浮针治疗1次/5 d,2次为1疗程。

1.4.2对照组

1.4.2.1针灸治疗 以颈部夹脊穴为主穴配合大椎、天柱、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等。取穴:以上穴位根据具体病情每次取5~7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选用合适尺寸的针灸针。劲夹脊穴:选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双侧取穴,直刺,刺入约1~1.2寸,得气后提至0.5寸处留针。大椎穴直刺1.5寸。天柱穴斜刺1~1.5寸。以上各穴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

1.4.2.2颌枕带牵引 患者取舒适坐位,配合颌枕带牵引,牵引角度在15°~30°度范围内,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具体病情调整,以患者感觉症状最舒适为宜,一般以5~6 Kg为宜,1次/d,20~30 min/次,连续10 d为1疗程。

1.5疗效标准 参照《颈椎病疗效f评定的研讨》相关疗效拟定[2]。痊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部及上肢功能够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显效:症状明显好转,颈肩背疼痛减轻,颈部及上肢功能改善明显;有效: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经Ridit分析,P

3讨论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在40~60岁极容易引发神经根型性颈椎病。颈椎椎间盘向外侧突出,椎体边缘,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的骨赘凸向椎间孔可压迫脊神经根、硬膜囊引起脊神经根激惹征,沿臂丛神经方向循颈、肩、臂、手出现疼痛继而伴随着开始麻木。在临床医学上,通过结合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一致认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非手术治疗应视为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颈托、消炎止痛、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及物理治疗。主要作用是在急性期脱水、消除炎症和改善血循,效果有限。对缓解期的病程进展和防止复发却无能为力。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外敷,推拿手法、牵引、功能锻炼(导引)等手段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针刀疗法是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的结合,对骨退行性变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疗效明显,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适用等特点。

“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说明经筋系统通过对骨骼的约束,附在骨上收缩与弛张,产生屈伸和旋转运动。施杞等发现"痹阻经筋,筋骨失衡,气血失和"是退变性脊柱病的中医学病理基础。退变性脊柱病病程往往较长,早期风寒湿邪久留经筋,并流注经络、血脉,导致"荣血泣,卫气去",临床表现为"不通则痛";该病中、后期,往往正不胜邪,缠绵不愈,所滑"积劳受损,经脉之气不及贯串","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引起气虚血瘀。气虚则推动无力,血瘀滞不行;瘀血之不除,新血不可生;气碰尤援,血行不畅,不仅引起"不荣则痛",而且加重"不通则痛"。所以说退变性脊柱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是"痹阻经筋,气血失和"[3]。故通过针刀平刺及浮针刺激筋膜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4]。新近研究表明: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浮针疗法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5]。我们通过针刀平刺及浮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疗效确切,且安全,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

[2]宋祥平,马庆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全科医学,2001,4(7):513.

[3]孟凡萍,胡志俊,钱雪华,等.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9.

[4]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

[5]时王显军,战文军,赵晓霞,等.多种非手术疗法联合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附13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