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惠州推进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惠州推进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惠州市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做好整合教育资源这篇文章,打了一场发展高中教育的“攻坚战”,探索出一条高中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路子。一方面,政府在制定高中教育发展政策的同时,下大气力加大高中教育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源进入高中教育发展领域,使高中教育呈现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资推动、规模快速扩张与质量稳步提升并重”的发展格局。

2003年以来,市、县(区)两级政府投入和吸纳社会资金累计达15.3亿,新建高中6所,民办职校10所,扩建高中25所、职校10所,新增高中阶段优质学位5万多个;高中阶段招生规模连续5年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长,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总数达到12.16万人,与2003年相比翻了一番,在校生普职比达到54∶4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比2003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4所学校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评估暨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2所学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另有3所学校已申请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市一级高中达到97%,全市现有8所国家级重点职校,2所省级重点职校;高考成绩稳步上升,2006年本科上线率比2005年增长12.3%,2007年比2006年增长16.6%,2007年广东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花落惠州;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

一、全市统筹,形成全市高中教育“一盘棋”管理格局

2003年以来,惠州市以省政府将惠州作为全省中职布局调整示范点为契机,大刀阔斧改革管理体制,调整中职教育布局结构。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中职学校统一归口管理,除技工学校外,由行业管理的8所中职学校全部归口教育部门管理。在教育部门成立了大中专管理办公室,同时将40所公办中职学校撤并调整为20所,实现了职教管理“一盘棋”,为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这样有利于政府统一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统一出台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全面落实办学自,为职业教育排忧解难。市政府为职教产学合作搭建平台,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理事会,市长担任名誉理事长,分管副市长任理事长,9个政府单位、9个行业协会、39家大企业以及30所职业院校成为首届理事会理事;同时市教育局与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工业总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搭建平台;今年初,市政府一次性规划中职学校的教师编制,至2010年新增教师编制700个,并由财政统筹教师工资;在全市范围内公选中职学校管理干部。目前惠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宽松,产学合作平台广阔,潜力优势明显。

惠州市大胆创新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将原来隶属不同行政管辖区域的高中学校以“联盟”的形式统筹起来,建立了“9+6高中教学联盟”、面上高中教学联盟和全市学科核心备课组,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平台,形成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学校龙头带动、校际间协同并进的“一盘棋”管理局面。“一盘棋”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又为规模进一步扩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增强了普通高中的吸引力,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从而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做大做强公办优质学校

近年来,惠州市一直探索通过体制创新,走教育社会化路子,使社会资源全面参与教育发展。在坚持政府办学自主,坚持公办学位成倍增长,坚持老校区初中不改制的前提下,政府出台了全方位优惠鼓励政策,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品牌价值,采取名校带动房地产、后勤社会化、部分择校生学位留成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高中发展,建设的新校区既减轻了政府发展教育的资金投入压力,推进了学校快速发展,使教育品牌从无形价值转化为有形价值,又确保了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和社会资源取得合理回报。近4年来,社会资金共投入近7亿元发展公办高中阶段教育。东江学府公司无偿为惠州市一中建起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新增优质高中学位4000个的新校区,产权归学校所有,学校完全独立自主办学;惠阳区利用社会资金先后建成了惠阳高级中学、崇雅中学和惠阳一中实验学校3所学校新校区,三校的校区共占地695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增加优质高中学位1.2万个;惠州旅游学校发挥品牌优势,吸引惠州市宏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起了占地60亩、校舍3万平方米、学位3000人的新校园;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引入长城教育集团投资,合作建设分校区,扩大了办学容量,新增学位2000个。同时,惠州市在引入社会资源办高中教育的过程中,高度关注群众利益,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高中分离出来后的初中老校区,坚持不改制,全部留办公办初中。这种引入社会资源发展高中的做法,受到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赞誉。

三、增加财政投入,新建、扩建一批优质学校

在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发展高中教育的同时,惠州市政府最大限度地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2003年以来,市、县(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4.5亿元发展高中教育。一是政府拨款新建了公办性质的惠州市第四中学、博罗中学高中校区、惠东中学高中校区、惠港中学4所普通高中,占地总面积47万平方米,新增高中优质学位总数达1万多个。二是政府投资改扩建了惠州市田家炳中学、惠州市第三中学、惠阳中山中学、惠东县平山中学、博罗县华侨中学、博罗县华侨中学、龙门县平陵中学等14所学校,新增学位10690个。三是政府统筹贷款改扩建了惠州市实验中学、惠东高级中学、龙门县中学等学校,新增学位2180个。

四、鼓励民资独立办学,培育高中教育新增长点

在大力发展公办高中的同时,惠州市将民办教育作为高中教育发展的生力军,积极引进和培育民办教育,使之成为高中教育的新增长点。市政府于2004年2月下发了《关于对学校建设项目实行收费减免的通知》,对全市学校校舍建设项目的收费实行减免,学校的土地出让金、土地登记费、征地管理费、城市设施配套费和房产权属登记费实行全免,并对学校建筑质量监督费等10项收费实行减半收取。民办学校完全享有公办学校一样的优惠政策。教育部门将民办学校纳入管理,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学校的各项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民资举办高中教育的热情,近年来有超过3.8亿元民资兴办民办高中教育。惠州市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规定》,制订了《惠州市民办学校资金管理办法》,由民办学校与教育部门、银行三方共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这些措施强化了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了民办学校健康快速发展。至2006年,全市共有民办高中和中职学校18所,在校生2万多人;民办高职院1所,在校生4200多人。2005年4月全国民办中职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惠州市作为惟一的地级市政府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五、发挥优质学校的集群效应,扶持薄弱学校“扩容促优”

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薄弱学校的吸引力问题。薄弱学校没有吸引力,就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就读,以实现扩招的目标。为解决这个问题,惠州市发挥优质学校的集群效应,发挥优质学校的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市高中教育资源“共有共享"的局面,从而扶持薄弱学校“扩容促优”,加快发展。

一是城乡联动。2006年启动并实施了“惠州市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城市的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城市优质学校的中层干部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参与管理和教学,农村学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通过参与先进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教学技艺切磋、教育资源共享、科研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惠州市第一中学与博罗县华侨中学结成帮扶对子一年后,在2007年高考中,杨侨中学一名学生以603分优异成绩跻身博罗县理科总分第二名,本科上线率名列博罗县普通中学第一位,取得了该校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市实验中学与龙门县永汉中学结成帮扶对子,永汉中学2007年的高考上线率名列龙门县第二,创该校历史新高。

二是集团化带动。惠州商校以品牌控股的方式组建规模近万人的职业教育集团,下属惠州技工职校、日升昌职校、通用职校引进了惠州今日金属制造厂等9个集团成员,盘活了教育资源存量,扩充了教育资源总量,集团下属成员的办学、办厂实力显著增强。

三是协会互动。成立了惠州市职教协会,建立了中职校长每月一次例会、每年一次年会的联系交流机制,以此为平台,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建立了惠州市高中校长联谊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设定一个研讨主题,以文赴会,进行交流和切磋,提高薄弱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市职教协会和高中校长联谊会成为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有力推动高中教育发展的行业组织。这些行动有力扶持了薄弱学校发展,目前全市已经没有1000人规模以下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目前普通高中校均1965人,中职校均1490人。

六、校企互动,将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延伸至企业

惠州市抓住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校企互动。一方面,为企业培养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又解决了中职学校大规模扩招后学校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大地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节约了办学经费,优化了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更有利于质量的提升。目前,中职学校规模快速扩张,2007年招生23000多人,比2003年增长206%,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惠州市于1998年就设立了全国首家轮调式半工半读的民办职业学校,2001年市直中专学校开始实践顶岗预就业,这些办学模式的出现,比教育部2005年8月在天津召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提前了4-6年时间。近年来,惠州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出“工学交替、校厂合一、企业冠名、订单培养”等办学新模式,受到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山区贫困学生的欢迎和青睐。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具体做法主要有四点:一是校企签约,保障权益。2006年全市19所中职学校与4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工学结合”合作协议书,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增大了合作双方的约束力,保障了校企双方的合法利益。二是校厂“合一”,工学结合。一些中职学校在厂内设“校”,将教学外置,让“课堂”进工厂,让学生边干边学。惠州商业学校、博罗中专与侨兴集团合作,工业科技学校、理工职校分别与宏伍集团合作,外贸学校与直昌公司合作,把课室开在工厂里。另一些学校则校内设厂,工学结合。惠州西湖职校在校区内成立了模具技术研究所、彩虹五金厂和精学五金厂,将产学研有机结合。2006年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就有1.2万人,学生不仅学到技术,提高了技能,而且创造了8000多万元的收益,减轻了学费负担。三是开展“工程师进校园活动”。各学校以行业为依托,主动与企业发展关系,聘请或邀请企业的专家深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并向这些专家求教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对职业学校发展的顾问和指导作用。四是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将企业作为学生买训实习基地,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师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支持,参与企业生产与服务活动等,实现校企互动互融、互利双赢。全市现有职教实习就业基地、劳动德育基地等各种人才培养基地600多个。

七、全方位构建助学体系,确保农村贫困生能上高中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家庭困难学生能不能上得起学,是制约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张的瓶颈。惠州市非常重视农村贫困生的读书问题,通过建立全方位助学体系,扶助贫困家庭高中学生有书读,来夯实农村高中教育发展基础,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一是市政府2000年出台了《惠州市特困生助学金实施方案》,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门用于扶助基础教育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各县(区)每年从高中学费总收入中提取10%用于资助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学生。二是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在惠州一中设立了“宏志班”,每年招收50名贫困学生,这些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全免。三是利用香港旭日集团捐款,设立了惠州市未成年人品德优秀旭日奖,5年以来用180万元捐款以奖励方式共资助9000名学生。四是启动并实施了“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让学生免费就读中职学校。从2007年起,中职学校每年免费招收2000名山区农村的初中毕业生,通过参与“工学结合”活动,5年内培养1万名就业有能力、创业有本领的技能之星,将为学生减少学费开支近1亿元。据统计,全市每年通过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资助贫困学生的各类款项超过1000万元,受惠学生超过4万人。全市已经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贫困生助学体系,确保农村孩子没有一个因贫困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