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击退是耳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季是小儿中耳炎的高发期。万一宝宝得了中耳炎,那可真是苦不堪言。所以妈妈一定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一举一动,全力击退中耳炎。
中耳炎主要由感冒引发
中耳炎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类,化脓性有急性和慢性两种;非化脓性包括分泌性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急性中耳朵炎的高发期是出生后5~6个月到6岁,主要是由感冒引发的。
我们平时能看见的耳朵里那个喇叭形状的通道称为“外耳道”,鼓膜位于外耳道尽头,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鼓膜以内的一个不规则的小空腔即鼓室,鼓室有一条咽鼓管连接至鼻咽部。咽鼓管平时是闭着的,但会在人喝水、咳嗽或是打喷嚏时张开,空气便会从鼻咽部进入鼓室。
宝宝的咽鼓管比较平直,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宝宝感冒之后,鼻腔会积聚合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这些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在宝宝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关于急性中耳炎的疑问
3岁的宝宝已经反复得过6、7次急性中耳炎了,是不是说明他天生就比较容易得中耳炎呢?
事实上,婴儿在3岁前咽鼓管平直、短粗,容易进入病毒和细菌引发炎症。再加上抵抗力较低,所以才造成中耳炎频发。家长不必担心是体质的问题,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咽鼓管会变得细长,患中耳炎的概率自然会下降。
急性中耳炎的信号
妈妈们要注意,当宝宝有如下表现时,很可能是得了中耳炎。这是因为当中耳发炎的时候,分泌液或脓液会压迫鼓膜,让宝宝产生疼痛感,吸吮和吞咽时耳痛还会加重。伴有鼓膜穿孔时,还会有脓液流出。
无缘无故地大声哭闹
喝奶时露出不舒服的表情
不停用手去挠耳朵
把头摇来摇去
发烧
耳朵里有液体流出来
听力减退
急性中耳炎怎么防
坐姿喂奶
有些妈妈习惯让宝宝躺着喝奶,这样奶汁很可能会逆流入鼻咽部,经过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炎症。应该把宝宝抱起来,采取坐位,在头部竖直的情况下喝奶。
清理鼻涕
当宝宝患了感冒、鼻涕较多的时候,妈妈要及时清理。不过要注意的是,擤鼻涕时如果两只手指捏住宝宝的鼻翼两侧,会将鼻咽部细菌压入咽鼓室,引发中耳炎。妈妈应该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擤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然后交换,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婴儿吸鼻水器帮宝宝吸出鼻涕。
深护耳朵
妈妈要看好宝宝,防止他们把小东西塞到耳朵里,引起感染波及中耳。也不要随便用细长的物件给宝宝掏耳朵,这样很容易把宝宝的鼓膜戳破,使外耳道细菌经由鼓膜破损处进入中而引起炎症。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
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影响宝宝的听力和语言接受能力。所以妈妈们一旦发现宝宝得了急性中耳炎,要立刻前往医院就诊,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是使用滴耳液消炎止痛。
刚开始用药时,发炎状况会明显好转,疼痛感也会减轻。但这时不要马上给宝宝停药。急性中耳炎的治愈周期一般长达2~4周,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直至脓液停止渗出、鼓膜充血消失1周后,才算彻底杀灭细菌。
当脓液堆积过多时,可能会造成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反而能减轻宝宝的疼痛和发热症状,加快痊愈。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状
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会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鼻子和咽喉部的一些疾病也会使中耳积聚分泌液,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没有发烧和明显耳痛等症状,但会影响听力。不少妈妈在宝宝患病后很久才发现问题,延误了病情,导致宝宝早期听力损害。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有以下表现的宝宝宝宝,很可能已经患了分泌性中耳炎:
看电视时突然喜欢把声音调大,或是坐在离电视很近的地方看。
被叫名字时不做回应,或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对话时经常搞错内容,鸡同鸭讲。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
症状较轻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在渗出液持续积聚的情况下,一般会采取鼓膜切开术排出积液。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时,将会采取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插管拔出后,鼓膜上的插管口会自动愈合,妈妈无需担心会影响宝宝今后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