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10――全国高考新课程卷地理主观题的分析及对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10――全国高考新课程卷地理主观题的分析及对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高考试题在不断强化选拔功能的同时,切实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和基本要求,对于引领高中地理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入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的高中地理试题 ,对于加深理解新课程概念,提高地理新课程教学质量和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笔者对2010--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主观题的分析,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的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题目的基本情况

二、关于试题的分析

(一)关于考查内容的分析

1.考查内容集中

2010―1013年度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地理主观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考查内容集中。

(1)考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尤其亚太地区,具体中、越、新、秘四国相关地理中。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课程原因,一是时事地理原因。众所周知,新课改理念下,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国家考试不以任何一种课本为依据,考试的材料是超越教材的材料。不同版本教材只是完成课程标准而采用的一个工具。日常教学中,除新课程必修教材是课程资源,只要有助于实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地理素材(选修教材、校本教材、地理图册、练习册、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都应作为课程资源。时代在进步,昔日编排的教科书总有滞后性。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选取可以彰显育人观、加强地理思维、体现时代性具代表性的素材为课程资源,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地理素养、地理探究能力、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考点集中在上述地区不是偶然的,①在对大纲时代旧教材优缺点的扬弃过程中,秘鲁、新加坡因在洋流、世界地理中的重要性而被隐性或显性地编排在不同版本新课程教材的“活动”“阅读”“正文”及地理图册练习册中,以其创新命题,不仅不偏不怪,而且角度新颖。时事方面,亚太地区不仅是中国所在区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人口压力最大地区,也是世界自然生态政治国防环境的巨变地区。在涉及时政热点和教育新课改双重深层次背景下,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交界的上述地区理所当然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目标。

(2)考查内容大多从自然地理的一面镜子――“生物”入手,带动区域地理知能观点的考查。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试说明的原因,一是地理要素中间位置原因。教育部考试中心2010―2013年考试说明规定,作为选修部分的“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为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人文地理3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必考内容。第一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涉及内容,主要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必然导致必修、选修考试内容重复,考点过于集中。为避免考查趋同与覆盖全面,第一部分4(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3(3)“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成为地理主观题考点。地理要素方面,水、生物两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在2010―2013年成为高频考点。这与“水”、“生物”两种要素在诸多地理要素中处在承前启后的居中位置,前接“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要素(由三者发展而来),后联“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可持续发展”要素(提供资源),利于上、下游地理要素的综合考查。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程卷Ⅰ37 “尼罗河鲈鱼”题亦属此类命题。

2.考查方向明确,侧重自然原理、产业区位、人地关系

2010―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地理主观题的另一个显著,就是考察方向明确。

地理, 地之理。日渐精细的考查自然、社会、经济、生态领域“地之理”,是新课标主观题考查方向。这也是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如自然原理的考查,在2010年36题(3)、2011年36题(1)、2012年37题(1)、2013年新课程Ⅰ卷37题(1)(2)、2013年新课程Ⅱ卷36题(1)、37题(1)(2)表现特别明显。

(二)关于考查内容的分析

1.关于设问数量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设问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试题的难度。设问越少,每一问分值越高,答案涉及的知识点越多,要求的能力层次越高,试题的难度越大。反之,试题的难度越小。从表格的统计看,2010--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地理主观题,除选修内容设2问以外,其他30道题目绝大部分设3问,少数2问、4问,有1/5的题目每一问分成两个小问题。这种设计,使每个设问的分值一般6分、8分,一般不超过10分(2011年36题(2)12分除外)。因每个知识点2分,回答每一设问涉及知识点一般3-5个,不至于太多太深,有利于保持试题难度适中。笔者认为,每问10分或超过10分,需答5个以上知识点,难度略大。2012年已无12分主观题,2013年每问10分的只有一道,多设问6―8分配置应是未来命题趋势。

2.关于设问用词的分析

首先是较多使用“分析”一词。2010―2013新课标地理主观试题是使用频率多到少依次为是“分析”(“简述”“说明”“推断推测”“是否赞成――理由” “提出办法――理由”“ 选择观点┄依据”“为质疑提供依据”。使用最多的是“分析”一词。有对地理现象的分析、有对地理原因的分析、有对优劣势条件的分析、有对地理过程地理影响的分析,其中对地理原因的分析最多。设问是命题人思想即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现,这反映了命题人特别重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是较多使用专业术语。新课标近几年主观题的材料、设问以及部标答案中出现了不少专业术语。如“等降雪量线”“雪期雪线”“空间”“区位”“集聚”“涵养水源”“形成山前蓄水带”等。这些专业属于的存在,凸显了试题的学术性,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3.设问特点

首先,一藏二。现象带问题。就是前一部分提出问题,让考生归纳地理事物特征规律,解决是什么或怎么样:后一部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0、2011年两年主观题36(1)命题。

其次,一连串。逐层提问题。就是围绕中心问题,层层设问,强调问题之间的内部逻辑。2012年地理主观题36题,围绕红木主题,产区越南为何限产、加工区为何凭祥成为家具基地、相关产业为何在此集聚双边问;2013年新课标Ⅱ文综地理主观题36题,围绕M处沙丘群主题,丰富原因、冬春风强原因、今后是否扩大,空间、时间、发展三方面逐次设问;2013年新课标Ⅰ文综地理主观题36题,围绕主题,丰富原因、冬春风强原因、今后是否扩大,空间、时间、发展三方面递进设问,新课标Ⅱ36、课标Ⅰ36分别围绕引进速生桉树、攀枝花空气主题,从生态影响、相关产业或1月气温特征、天气特征、质疑“避暑之都”依据方面递进设问。这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深度设计联系紧密、逻辑严密的题目,有利于合理区分考生的思维能力层次,有助于提高试题知名度。

三、由2010―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地理主观题所引发的思考

6.昔日考题不可能高考在现,但命题思路、考察方向一定蕴含、深化、发展于未来高考,“指挥棒”“淘金器”功能不会弱化。因此,我们要根据试题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地指导高三地理复习备考

1.高三地理复习要突出学科能力培养

无论材料选择、命题立意,还是设问用词,都说明新课标高考地理主观题将能力考查放在第一位。因此,高三地理复习中,必须突出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深化践行新课改。

(1)切实改变教学观念,跳出知识中心的窠臼

改外先改内,洗脑落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知识是思维的材料,智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的获得和内化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重现知识生成过程,感受知识存在,体验知识就在身边,应用操作训练记忆巩固内化为精神财富,交往环节对话对比分享观点深层理解活化知识,是新课程向年轻一代传递世界文明成果文化精华的重要方法和原则,教学必须遵循。

(2)突出材料意识和“地”从“理”出意识,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地理材料似海,博翰众多,却可归纳分为:必备教材教参以往高考所列、主要地理刊物科普读物影视专题片所载与其它三类。第一类,必须一题多练,变通活化,一网打尽;第二类,时刻关注,专题引用,通晓会用;第三类,一般了解。要向语言类学科(语文、英语)阅读材料文章那样,读(默读、甚至朗读)析(分析语句联系、段落大意)填(填空、关键词预留空白)绘(手描脑绘所示示意图简图)材料所涉及内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强化“地”之“理”意识,高中地理涉及地理原理规律有限,如昼夜长短变化原理、大气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区位论原理、产业迁移原理等,平时通过自学探究、语言直观、板图板书板画、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手段,理解掌握,学透练深。可以提取大学地理某些图文,用于高三相关重点地理内容备考复习。如此,图文分析透习惯成自然。

(3)高三地理复习要关注学术研究动向与成果

新课标高考智能考查与时事地理密切联系,2010年东北地理等降雪量、2011年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空间分布、2012年中越红木边贸、2013年西南速生桉树与产业发展生态变化、2013年4月份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等,都是近些年时事在发展、学术界在关注研究的地理事物。高三地理复习只需要关注与中学地理教学有密切关联又与现实比较密切的学术研究新成果,不需过全,不需过深,我们中学地理教师主要关注研究者观察、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引导学生用这些新的视角和方法学习内容。世界经济全球化、生态危机全球化、信息全球化、21世纪中国地理学综合研究13个主要领域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干旱化过程与北方人地关系演变、风成过程与凤风成环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湿地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城市化过程和区域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灾害形成机制与综合风险管理、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等不仅在2010--2013年,在今后若干年的新课改高考地理主观题业必将大量的多视角考查。

(4)高三地理复习要加强解题方法指导

解题方法平时常讲,一旦置身考场,考生常犯。2013年新课标主观题许多考生认为不难,但实际得分不多。各地理主观题平均分(含0分)/平均分(不含0分)/应得分,黑龙江省考区统计分别为: 36题(1)小题 3.47分/3.91分/6分; (2)小题 2.48分/4.29分/10分; (3)小题 3.04分/3.62分/6分; 37题(1)小题 1.67分 /2.85分/6分; (2)小题 5.56分/6.12分/8分 (3)小题 2.65分/3.08分/6分 (4)小题 1.18分/2.24分/6分; 42题 2.94分/3.91分/10分 43题 4.91分/5.03分/10分 44题 4.4分/4.62分/10分;主观题总体 24.13分/30.63分/58分。除知识缺陷智能受限,大部分考生都是审题、理解设问意图、答题上的失误,错答乱答,其次是措词文字方面的混乱含糊与失误。

地理学科解题方法,包括阅读材料的方法、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的方法、分析设问的方法、组织答案的方法等。其中,掌握分析设问的方法,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要有一些基本理论素养,因而难度略大。在分析设问的过程中,注意设问中的时间地点事件是基础,明确设问中的主要词语,尤其主要动词的内涵才是关键。一是因为,这些词语蕴含着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二是因为,这些词语还蕴含着回答问题的方向和语言表述的要求。以37题(3)简述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树发展造纸业的原因(6分)为例。通读浏览该题文字材料、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a、b两个图示材料、四个小题,“速生桉树的种植与环境”应是该题所围绕的中心问题。在(1)(2)小题已明确原环境“稳定”“种植桉树后当地其他植被”已“变化”基础上,在(3)小题“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一句设问中,限制指向语关键词应分主次先后依次应是: ①“引种速生桉” ②“西南地区” ③“发展造纸业”,关键动词排序应是“引种”“发展”,所以对应答案为“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造纸原料,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未从“桉树适应环境(强快造纸原料)”角度答题,只从“环境适应桉树(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技术政策如何好)”回答,即属错误理解题意,是一个原因但远离题意所指原因,远离标准答案。要准确把握设问含义,就要分解语句、辨析词义、因果分析、逆向分析、系统分析或定性定量分析,离析出地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细致地寻找能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万事谋于先,组织答案,先规范语言,后规范层次,先形成准确严谨系统清晰有条理有学术语“地理味”浓的腹稿,后工整书写,一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