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整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的整合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典型问题驱动教学,通过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采用举例、类比、推理等方法,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建立“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概念,并对本节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0–004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提出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其内涵并灵活运用该物理量进行计算是中学生必备的化学能力。但初学者常感到这一概念出现得很突然、很抽象,甚至难以琢磨。因此,做好该部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教师对此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摸索,形成了多种教学方案。有的先介绍常见的基本物理量,然后直接给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课堂效率貌似很高,但学生往往因“被填鸭”而“一知半解”[1,2];有的利用化学方程式,从宏观质量和微观数量两个角度对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引出“桥梁”——“物质的量”,从旧知到新知,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但接下来的学习依然困难重重[3,4];有的从故事或生活中数数出发,化抽象为具体,巧妙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很好地联系“摩尔”与“摩尔质量”的学习[5,6]。

基于此,笔者以典型问题驱动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整个过程由浅入深,逻辑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并不超出教学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理念。

2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简单换算技能。

(2)通过类比分析,体验“摩尔”、“物质的量”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养成演绎、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形成严谨、认真的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会“物质的量”桥梁作用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

3 教学过程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见表1。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紧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以问题驱动教学。具体来说,先通过复习初中学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采用举例、推理的方法对算式进行变形,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然后,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标准,建立“团”的概念,进而学习“摩尔”、“摩尔质量”的含义;最后通过对“相对原子质量”意义的分析,类比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内容呈现次序,巧妙地降低了对“摩尔质量”理解的难度。整个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探究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此外,这节课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感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思想,有效地调动和保持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热情,较好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然而,本节课中计算量偏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如果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概念不太清楚,学习起来仍会有较大困难。另一方面,学生计算和讨论耗时较多,致使课堂时间紧张。不过,从学生现场的表现、课后访谈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形成较清晰的认识,整体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贾文俊.类比思维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8,(21):53.

[2]朱书平.“摩尔”一节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6):16.

[3]吴中英.品味“物质的量”教学[J].化学教育,2004,(8):36~37.

[4]曹玉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节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5):13~14.

[5]杜德生.初、高中教学衔接背景下“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2,(8):37~39.

[6]洪艳艳,王维,谢跃生.知识背后的智慧——“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