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语〉选读》是语文出版社“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它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且按照主题编辑成15课,其中政治主张及实践包含第1-4课,修身第5-9课,学习与教育第10-13课,哲学思想第14-15课。每一课都集中体现了《论语》中孔子有关的言论和思想。这些经典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能让学生领略多少呢?

很多学生怕上《论语》,教师也怕教《论语》,有些人甚至抱怨,要上半个学期的《论语》,那简直是一种精神折磨。我在第一次教完整本《〈论语〉选读》之后问学生,你们觉得学习论语有什么用,有的人甚至说,老师,我就为了应付那高考的背诵和论语探究题;只有极少的学生说从里面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点启发引导的意味。虽然对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深刻领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这些回答还是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论语〉选读》教学。

没有反思,不能进步。一年的反思,第二次教《〈论语〉选读》,我从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活跃,有时也能迸出很多思想的火花,本人觉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第一,章节标注,让学生化繁为简

刚开始学《〈论语〉选读》的同学一定会被课本中众多的比如2.1,19.24等给弄糊涂了,到底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其实这是《论语》表示章节的序号。

为了称说和阅读的方便,《论语》的一些不同版本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等等在每章前面都是标有序号的,比如1.1(第一篇第一章)、2.2(第二篇第二章)等。作为教材的《〈论语〉选读》保留了这种序号,只是把它们移到了每章的末尾,并加上了括号。例如: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第一课《为政以德》)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些标明出处的序号应该怎么规范而简便地称说并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

那么,像这“2.3”该怎么读呢?该怎么处理呢?

按规范,“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后的(2.3)应该读成“第二篇第三章”或者“为政篇第三章”。大多数老师讲课的时候读喜欢读成二点三。其理由无非是因为“第×篇第×章”读起来麻烦,如“14.38”就要读成“第十四篇第三十八章”,非常费力,读成“×点×” 比较省事。这些老师认为这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其实,读法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是“二点三”一读全然破坏了《论语》意蕴和美感。

教师在教《〈论语〉选读》时,根据需要,一般不会逐条讲述,而会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进行拓展。比如教《高山仰止》一课的PPT,课件显示“阅读11.13、7.11、11.15、5.7、6.28章,看看子路是个怎样的人。”繁多杂乱的数字会使学生很费劲找这几章的位置。读成“第×篇第×章”很麻烦,读成“×点×”又很不规范,怎么办?因为教材是按照主题来编排的,我觉得有个再简单不过的方法――自编章节,进行标注也就是把每一课的各篇各章像传统的标课文段落那样,在每一章开头标号全文的几章节。比如《为政以德》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共十二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提挈某一章,同时,学生指向某一章,教师也能快速予以关注。

细微处见真功夫。教学时这样处理可以让学生化繁为简,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二,深情诵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些人物个性鲜明的篇章,课堂上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读,小组读,赛读。在读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求学生理解说话者的身份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比较,进行朗诵,读给同学听,或者轮换身份朗读,这样同学们往往很积极,能主动地融入角色,深情并茂地读起来。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学生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整体的感知,能仔细揣摩了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这比老师满堂灌的分析各个章节要好很多。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只要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点拨,补充就可以了。

比如在教《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时,人物的不同特点就很明显。我将课文分为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有人读出了孔子与三子对话中的坚定和无奈,有人读出了接舆的楚狂人的特色,有人读出了长沮、桀溺的言辞激烈,有人读出了荷丈人的讽刺意味,有人读出了孔子最后“凤鸟不至”的无可奈何。

在不断的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章的深意。

第三,运用评点,让学生自主徜徉其中

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评点法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它包括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教科书编者、读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等四个方面。评点法在论语教学中,主要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一)比照名家笔墨

不能只是翻译或解释,评点以揭示内涵为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品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法或感悟当然会随之不同。在起步阶段,关键是要学会抽象到一定的专门范畴;写法上以议论为主,可以讲究一点文采;可以结合历史和现实,讲讲孔子思想的可行性等等。

例如:子曰:“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1.5)

此说国家大事……敬事者,事为国事,敬为谨慎。信者诚信。为国者必须举事敬慎,与民诚信。财物出自民间,必须节用……此为理财之要。爱人者,知民之疾苦,爱养之也。使民以时者,农工商民各有忙时,不在其忙时使之也。敬事而信,则民悦服。节用物力则足食。爱人、使民以时,则足兵。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具此五者,方能治国。(李炳南《论语讲要》)

孔子为政以德,重在民。“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此言着重写出民之重,若望成为千乘之国,比得先获民心;若望获民心,比得先爱其民。使民以时,方可使民信,固国而安邦。(舒沛倩)

在与名家的比较中,我们不比文采光芒,就比我们真实的收获。

(二)链接背景资料。

在总体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背景资料。

例如:1.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3

2.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3.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4.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三)写下一课心得

学习后能及时地书写抒发内心感受的文章。

在学习第八课《周而不比》时,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朋友”这门课及其他》:或许朋友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两三个人走在一起,即使没有共同的话题,即使是沉默无声,也不会孤单――因为有她们在。在“朋友” 这门课程上,我们要学得还有很多。你是否有这样的境遇?昔日的朋友,从最初的彼此叫唤,到或点头或微笑即已彼此默契,到可以无话不谈,到最后或许“回归”为陌路人。很可怕的感觉,很难过的悲哀,很无奈的感伤。因为彼此有过不珍惜!珍惜现在,才最真实。休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要因为得不到而懊恼。我们年轻,没有什么梦不可以做。惟有真心不可以褪色。惟有真爱无疆。

第四,延伸课外,让学生拓展视野

在《〈论语〉选读》教学中,会涉及很多课外的东西,如果不给学生梳理补充,学生的理解也会是肤浅而片面的。比如,孔子的思想基本上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完成的。孔子学生的情况也应该由老师补充给学生。

总之,教《〈论语〉选读》不能单纯地采取满堂灌式地教学方式,要多途径,多手段的方法地尝试,让学生徜徉在《论语》的海洋中,沐浴她的雨露,获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让学生们感受国学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