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输、配电线路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线路施工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施工时间短、技术含量和危险性都比较高的野外工作,同时还要受到地质条件、天气状况等的严重制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安全,注意细节,努力提高工程质量。输电线路的施工复测是整个线路工程施工的关键点,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是本文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平面的控制

1.1准确找到线路的起点和终点

(1)根据设计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线路测量起点一般从终端塔开始与终端相联的有两侧,一侧为线路侧,另一侧为龙门架,线路终端塔中心桩的坐标是否与变电站龙门架的坐标同一坐标系,如是同一坐标系,我们可以正确找到塔位与龙门架的相对位置。如不同一个坐标系,我们必须还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及时修正,避免线路先建,变电站后建时出现终端塔对不上龙门架的现象,当变电站先建而线路后建时,龙门架是一个可靠的参照物,终端塔的定位就非常容易简单了。

(2)误差的修正,当线路按设计的挡距和转角向前测至止点(终端塔)时,该点的位置与设计要求的坐标位置会出现偏差,线路越长偏差就越大,我们要及时纠正。造成偏差的原因有:仪器误差,天气对仪器的影响,操作误差,传统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均会出现误差现象,在实际测量角度和水平距离中,除了按测量规定每次在左盘、右盘分别读数和记录外,测到一定长度后,必须就近找到同一坐标系的坐标点进行闭合,找出该点与标准坐标点的相差值,以便验证该段测量成果的准确性,使产生的误差得到及时更正。

(3)对于一条线路,分成二个或多个组同时复测时,一般均以耐张段(塔)作为分界点,也作为起点,由于各个组测量方法、仪器不一定统一,往往有三种情况:

①两组段各自的测量起点不同,顺着同一方向测量,乙组的起点就是甲组的终点,因此甲组完成本段的复测后,必须衔接乙组的起点,乙组的终点衔接丙组的起点。

②两组起点相同,背向前进,此时,必须把交界点(中心桩)的坐标从标准坐标引入,误减少起点误差,这样同一个起点各自到达另外一个终点。

③两个组测量起点不同,但是测量到最后同一个终点,这个终点是两个测量组复测的共同目标,因此必须准确无误的“对号入座”,当两组会合剩下最后一个耐张杆塔位(点)时,如发现有偏差可以及时纠正,实现两段线路的准确衔接,当甲组测量先完成,乙组也可将甲组最终定位中心桩作为最终目标,最终把线路联通。

1.2特殊点的控制和利用

线路施工图在跨越江河、湖泊、公路、铁路、以及其他设施的每个塔位均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标注,这一类桩点称为线路的特殊点,在一般情况下,这一类杆塔位是不能任意改动的,任意改动任意造成对跨越物的距离不够,或杆塔受力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于特殊点的复测时,可按下面方法进行:

(1)尽可能找到同一坐标系的最近坐标控制点,核对施工图要求标志出的位置是否与现场桩位一致。出现偏差时,必须及时核对,偏差量较大时,必须会同监理方,设计方现场重新进行定位,定好的桩位应采用多个控制点(桩),以便中心桩丢失时容易找回。

(2)特殊点经过核实,准确无误后,也可以作为复测的起点,或者是测量的终点,把握好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充分用好线路的特殊点可以节省大量测量时间。

1.3杆塔位的调整

在线路复测,分坑过程中,往往发现有些直线桩位施工图给出的位置并不理想,往往出现杆塔落在坟堆、水沟、隐蔽在地下光缆,或鱼塘边沿,溶洞上方,农村民房建筑用地等,这一类问题在施工时常有出现,一旦设计施工图定型后,在复测时不及时更正往往造成施工过程中引起民事问题,费用的增加,而且对施工,运行安全也不利。对于杆位不合理的情况,可以前后进行一定范围的移位。本文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处理方法:

(1)在塔位两侧挡距相差较大时,塔位向挡距较大侧方向移,可以缩小两档距的差距。

(2)在塔位两侧挡距相差较小时,塔位向施工方便,地质条件较好的方向移。

(3)有跨越物时,向有跨越物方向移,弧垂变小,可增加导线对跨越物的安全距离。

有穿越高压线时,向远离被穿越物方向移,弧垂变大,增加该线路与上方高压线的安全距离。

以上说的塔位移动,必须是满足原设计的所有条件而言的,至于朝哪个方向移动,还必须根据塔位的前后实际情况而移动,移动的结果必须同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程规定的要求,移动较多或超出原设计范围时,还必须征求设计方的意见,经验算合格后才能移动。

1.4参照物的利用

距离塔位较近的同一坐标系的坐标点,临近固定的建筑物(包括房屋、围墙、铁塔、电杆、水准点,以及其他设施)都可以作为检验复测成果是否正确的参照物,掌握参照物所处位置的坐标,能直观感反映出新塔位的和参照物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好的判断该塔位是否正确,参照物越多,就越有把握。如何利用参照物,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城区和居民区,新建的和改建的高压线线路走廊是十分讲究的,一般的线路均建在人行道和道路的边沿,除了城市规划部门给出的路径外,塔位可调的空间非常小,所以塔位的中心桩如果定位不准就会影响其他设施的建设,如落在街道边的高压线,一侧要考虑对房屋的安全距离,另一侧又要考虑塔位不能落在街道的人行道里,妨碍交通。因此房屋和街边的沿石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把塔位放在最佳的位置以后,再校核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当导线风偏摆动时引起对房屋安全距离不够时,可以采取很多的技术手段,如改变塔头尺寸、调节挡距,调节弧垂等方法。

(2)新的开发工业园区,一般的高压配电线路均由规划部门做规划,设计部门会根据规划部门指定路线进行设计,当施工定位时,我们不仅要根据设计给出的坐标进行定位,同时开发区的三通一平建成后,道路中心线,街沿石、花圃等固定的建筑设施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很容易判断自己定位的准确性,如发现有偏差,很快就可以得以纠正。

对于复测定位时,要选的参照物还很多,如邻近的高压线、烟囱,大建筑物等等,只要找到线路经过该区域的真正位置,利用多个现有的参照物进行校验,从而判断自身定位是否正确,减少失误。

复测和定位是线路施工的第一步,也是施工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高程控制

施工复测定位除掌握控制好塔位的平面位置,还要控制好杆塔位置所在的高程,我国的高程是以海平面作为参照物。在所有的城市建设、工厂、企业、建筑、公路、铁路等设施,与高程紧密联系。高压线路复测定位也一样,必须严格掌握控制塔位的高程。下面就线路复测定位时,如何有效的控制高程的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线路起始点高程的确定

(1)根据设计,线路的复测第一基杆塔定位的高程,一般以靠近该杆塔位附近的水准点作为引点直接引到,当水准点太远不方便引入时,也可利用周边可靠的参照物,如大螟石,发电厂、变电站中有记录水准点作为参照物,在地形条件不是太复杂的条件下是可以利用的,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复测到一定距离后,都应该进行高程闭合,以检验我们再测量过程中是否出错。原则上每测量2km就进行一次高程闭合检验。

(2)目前我国的测量已经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复测定位,该设备不但功效高、方便、准确,但该仪器还易受天气、不同地段信号的影响,所以GPS定位仪使用时,更需要及时与固定水准点进行高程参照,做到胸有成竹。

2.2对特殊跨越和跨越或穿越高压线段的高程控制

(1)跨越高压线时,设计者在选择塔高时作了考虑,并适当留有裕度,当裕度预留不大时,塔位的高程必须讲究了,当跨越塔落在高低不平的山坡山时,一般设计者是以中心桩作为基面高程进行校核对跨越物的距离的,从理论上是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旋工过程中,不良的地质、塌方、测量误差、施工偏差等因素,构成了连锁反应。经过降基处理后,如仍按基础高度和有效埋深进行施工,往往会造成架空线导线对跨越物的距离不够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基础的基面降基施工后,施工基面低于原来中心桩高度,尽管这一数值不是很大,但对于铁塔根开较大或塔位地形高差较大的情况,误差就比较明显了。一般我们是从中心桩引出一个高程控制点,该点的高程为:最高塔腿高程>控制点>中心桩高程,用引出的控制点控制基面高程,保证其基面高度。对于跨越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河流等,当设计者的设计对跨越物安全距离留出的裕度不充足时,这个量就非常珍贵了,在不影响违背设计原则,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就高不就低”在实际施工中是很实际的。

(2)穿越高压线时,由于新建线路在后,架线时上方地线(或导线)对旧线路下方导线的安全距离,设计者在设计时已做了充分的考虑,但实际施工中也会上述类似的情况,此时我们要求在保证新建导线对地及其他跨越物安全距离的条件下,基础面的控制高程为:中心桩高程>控制点高程>最低塔腿高程,称为“就低不就高”。

2.3对城区及新开发高程的控制

在城区或开发区架设高压线,必须严格按城市规划给出的高程进行控制,最终是达到安全,美观的效果。基础面控制不好,基础外露时,影响交通,且埋深不够影响安全;基础面过低时,直接影响导线的高度,塔脚板和地脚螺栓处积水,影响杆塔使用寿命,危及安全,所以在城区和新开发区建设高压线,基础的基面高程控制有两种情况必须注意:

(1)当线路先建,路网后建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按规划部门指定的高程进行控制,在城市的路面或者设施的高程形成后,基础要比它们高出10cm为宜,以便排水。

(2)当路网和其他设施已建成,此时的高程控制就简单了,路面标高就是最简单可靠的参照物。

3、结语

复测定位时的两个控制,是在线路施工中最关键,晟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做好了,为基础施工,杆塔施工,架线施工等各个工序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施工单位掌握整个设计的实质,减少施工变更和民事纠纷。更加有利于线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芮静康.供配电系统的施工、运行和维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戴泌.配电线路施工.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