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学思想的评价

1.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看课堂教学组织者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具体讲,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具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充分空间;学生是否有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课堂环境;是否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上,看是否体现了创新性原则。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因此在评价中要关注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时间与空间、教学的手段等的质量与效度。

3. 在教学活动的层面上,看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换言之,就是看课堂教学是否充分体现各个层面学生的均衡发展及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是看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面向每名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4. 在教学活动的时间比例分配上,看是否体现主体性原则。在时间与空间上学生是否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宰是否得到有效遏制。

5. 在教学活动的质量上,看否体现实效性原则。这方面表现在:(1)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2)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否体现自主、灵活、科学,(3)学生获取到的知识是否体现创造思维发展的结晶,是否体现创新个性作用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的评价

1. 是否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学生思维发展的连续性体现在:(1)是否体现学生从低级到高级的思维发展过程,(2)是否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3)是否体现从再造想象思维到创造想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2. 是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能否积极地发现问题、认真地分析总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为。

3. 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实效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体现在:(1)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过程是否科学、合理,(2)学生的个性品质形成是否鲜明,(3)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4. 是否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过程应是从“教”到“不教”、从“学会”到“会学”的发展过程。基于这种发展过程评价课堂教学,不但要看教师“教”是否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智能转化。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就是看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等。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

1. 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常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信息收集、贮存、整理的能力。对于学生发现问题的价值取向,要看:(1)发现问题的亮度(是否是知识的问题症结所在),(2)发现问题的难度(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3)发现问题的强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思维的发展)。

2. 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取向:首先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性,即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人的认识规律,是否合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否合乎逻辑规律;其次,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刻性,即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问题的本质属性;另外,还要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向性,即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刻地发展。

3. 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1)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即思维敏捷性,(2)思维的变通性,即思维灵活性,(3)思维的精密性,即思维的严谨、缜密、细致、全面等。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价值取向:看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标新立异水平,看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可包含实践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

四、课堂教学手段的评价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手段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教学手段的智能性,即看教学手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2)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即保证教学手段持久高效地使用,(3)教学手段的系统性,即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