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箫及古典音乐的演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箫及古典音乐的演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箫又称洞箫,属“吹孔气鸣乐器”单管,竖吹。历史悠久,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代。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从它的外形结构和发声原理与现在箫、笛作一比较,已经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可以认为骨哨应当就是箫笛的鼻祖。

箫的音色深沉、柔美,吹奏幽怨徐缓的音乐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的高音区:清丽、轻巧、细腻。中音区:甜润、柔美、和顺。低音区:饱满、充沛、醇厚。尤其在表现轻柔、细腻、典雅、清丽的江南丝竹乐时,箫经常是乐队的主角,担任独奏或领奏。并且在最古老的戏曲——昆曲中也被经常使用到。五千年来,箫在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一直是中国管乐组的常规乐器,并在合奏中担任主奏声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如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很多都有着对古琴的嗜好,美名曰:“抚琴”。他们有时是独奏,有时是伴奏歌唱,称名“琴歌”。再有的就是与箫一起合奏。千百年来,在中国音乐史上形成了一个很独特表演品种:琴箫合奏。那清亮、浑厚、庄严的古琴和典雅、温和、悠长的箫声合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典型的中国气派和古代气韵。因此,箫自然而然地成为古琴音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著名的古典作品《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琴与箫合作的默契程度已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成为了我国古典音乐中的精品。

箫如何表现中国古典音乐呢?

首先要掌握我国传统音乐的思想核心“中正平和”,《吕氏春秋·大乐》中说得很透澈:“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生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凡乐、天地之合、阴阳之调也。”音乐产生于宇宙大自然(生于度量、本于太一)本身就具备一阴一阳的特征。反映在音乐表现上《晏子》乐伦曾讲“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相济,就是要求音乐演奏者将上述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音乐现象及情绪进行相对的协调,达到主客合一,最后进入“中和之美”的妙境。

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学观点,和箫的个性特征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在我国所有的乐器中,用箫来表现“中和之美”是最适合的。大家知道,箫的音色圆润、深沉、稳重、含蓄、性格温和沉静,具有忠厚长者及君子之风,具有天生的古典气质。如果加上现代演奏者对古代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及想象,是不难掌握古典音乐演奏风格的。

当我们明了“中和”的美学原理之后,掌握所学的各种演奏技巧,就可以由浅入深地练习和品味中国古典音乐了。那么从箫演奏的特点出发,在美学角度上可以为箫概括四个方面,即:箫性、箫情、箫形和箫品。

一、清虚与淡远——箫性

我国古代文化,无一不受道家的影响,清虚淡远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精神境界。从字面上来理解,清是清静无为的意思,虚是虚无缥缈,具有一定的浪漫想象的色彩。淡是淡泊、清心寡欲,将酒色财气置身度外的意思。远是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隐居山林、寄情山水而恬然自得的意思。因此,清虚淡远即构成了我国古典音乐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渗透到箫曲中,对箫的演奏风格起到重大的影响。

《霓裳羽衣曲》在中国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霓裳衣”是指道家仙女穿的一种服装,具有云霓飘荡,羽毛飞升的道家含义,非常符合清虚淡远的意境,而箫曲《小霓裳》则恰如其氛地表现出这种浪漫色彩。

二、哀与慷慨——箫情

“洞箫清吹最关情”。箫虽然可以表达喜怒哀思悲恐惊等各种情绪的音乐,但从整体来说,表现喜悦欢乐方面显然不如笛子那样嘹亮自如,表现悲恸惊恐情绪时又远不如琵琶、古筝那样激烈。可是,具有内在、含蓄、人声美的箫在表现哀婉、慷慨的情绪时却比其它乐器更胜一筹,形成箫演奏的重要特色之一。

古曲《阳关三叠》表现了唐代诗人王维送友人元二去西北边陲从军时思绪万千,依依惜别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不合理的征兵制度的幽怨和愤懣。通过箫的演奏、我们会感受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恨和哀婉之情。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登建康(今南京市)赏心亭,曾写下了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他北望被金人侵占的半壁河山,壮怀激烈,嗟叹不巳。其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词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喟和叹息。当用箫来演奏这支曲子的时候,虽然无词,但依然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焦虑与波澜,无言的慨然之情溢于言表。

三、飘逸与凝重——箫形

箫不仅可以表达各种人物和天、地、山、水的运动和形态美,尤其在速度稍快的音乐中,叠、打、颤、赠等技巧都会给我们留下潇洒、飘逸的印象。在著名古曲《春江花月夜》中《渔舟唱晚》一段音乐,箫的独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渔夫站立船头,轻舟慢桨、引吭高歌,既充满了诙谐愉快的情趣,又刻画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在《水云深际》一段音乐,箫的演奏又发挥出其它管乐器所望尘莫及的,具有一定朦胧色彩的飘逸感。它既像泉水叮咚流向江河那样流畅,又似一群少女翩翩起舞时那样充满活力,充分的动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箫的飘逸感虽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却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概括力。前文曾讲过,箫具有的忠厚长者及君子之风,恰恰赋予它特有的总结能力和使人感到三日绕梁而不绝于耳的底蕴。试想:脍炙人口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各段音乐的结束句,如果不用箫来演奏而改成其它乐器如琵琶、二胡或是笛子来演奏,肯定会显得缺乏稳重感和概括力。因此箫的作用在此处显示出它的最大的价值和魅力。总之,箫对于表现端庄大方的风度,深沉醇厚的气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四、高风与亮节——箫品

我国古代对于乐器历来讲求一个“品”字,即所谓“乐品”。什么叫乐品呢?就是该乐器天生所具备基本品质。当然,这里也包括了它在音乐表现上的层次和品位。严格地说,箫的精神档次是很高的,文化底蕴是很深的。最说明这一点的是:中国人演奏箫这件乐器时一般不叫“吹箫”,而尊称为“品箫”,这个“品”字,请大家不要领会成品尝或品味之品,我们认为应该是品位之“品”,品德之“品”。因此,箫的品位高,关键还在于吹箫人在道德修养、气质情操方面要具备很高的水平。中国有句古语曰:“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古人拿竹节比喻人的气节的诗词是很多的,历代文人都认为竹制的箫也应该具有竹的不屈不挠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因此我们学习箫演奏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古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乐品极高的箫曲。自古以来,我国人民认为梅花由于寒冬腊月开放、具有抗严寒、不畏霜雪的特征,因此常借梅花来比喻高尚的情操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三弄,是指乐曲中的梅花主题出现过三次而言。箫轻吐弱奏和泛音技巧,在不同八度章程上奏出,表达了梅花的冷艳脱俗和美丽高洁。

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陶醉其中。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无疑能使诸君领略到质朴的美,返璞归真,松弛崩紧的神经,追求情绪中的安宁,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得到美的享受。而在昆曲演员的优美细腻表演中,融入一些洞箫的伴奏,更是让人有沁入心脾之感,生腾出沉静典雅的气韵,带给人无穷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