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与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偿献血初筛血型错误原因与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通过对30 299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中的16例定型结果错误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保证血型初筛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7年新乡市街头无偿献血者30 299人次血型进行初检与复检,并在实验室严格按操作规程用另一试剂做正定型及自制红细胞做反定型。结果 街头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30 299例次,发现初筛血型误判16例。结论 初检血型错误分析原因有: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短,抗原较弱,气候温度,人为因素。要明确影响血型检验的各种因素,规范操作规程,以保证血型初筛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型错误;预防

街头无偿献血逐渐成为公民无偿献血的主要形式,血型鉴定是献血前的必查项目。由于街头献血受室外工作环境、温度、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初筛血型错误时有发生,笔者对2007年30 299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进行统计发现,16例定型结果错误,现对其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新乡市街头无偿献血者30 299人次。

1.2 试剂与仪器 单克隆抗体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自制试剂红细胞(A型和B型红细胞,取3~5份用生理盐水洗涤配制。)RSP全自动加样系统,Thermostar振荡仪,Labofuge平版离心机。

1.3 血型检测方法 初检:用玻璃毛细管采集献血者无名指末梢血,纸板法检验。复检:剪血袋留样,并在实验室严格按操作规程用另一试剂做正定型及自制红细胞做反定型。

2 结果

2007年1~12月,本站在街头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30 299例次。发现初筛血型误判16例。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16例初检血型错误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短 由于献血者较多,检验时间长,献血者急于离开,此时,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短,不完全,结果错判2例。预防措施:确保实验反应时间,合理安排工作程序,适当控制车上体检人数,做到忙而不乱。采血量较大时,适当增加采血车工作人员,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

3.2 抗原较弱 初检未检出弱B、弱亚血型4例。常见A、B和AB血型。纸板法用玻璃管混匀3次左右,即可见到3+~4+的凝集块,结果判定清楚,但B3、A2亚型凝集非常弱。纸板法反应时间常在3 min以上。用玻璃管混匀4~5次才隐约见到细小凝集物,使结果判定不清楚。预防措施:反应时间不低于3 min,过了3 min后须再次晃动血型板,并仔细观察结果。对于正定型鉴定,抗原较弱的血型,反定型鉴定尤为重要。如B3、A2正定型结果不明显,而反定型结果清楚。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做正、反定型的原因。

3.3 气候温度 冬天室温过低,常有冷凝聚素,造成冷凝聚素错误2例。夏天操作温度过高,抗A或抗B效价降低导致错误1例。预防措施:需要在25℃左右温度环境下进行实验,试剂用完后及时放回冰箱。

3.4 人为因素 采集末梢血时,由于过度挤压局部使红细胞量少,血浆量多造成错误1例;实验时血样污染混淆错判1例;末梢血过少者2例;抗A抗B交叉滴错者2例;由于操作者不仔细,滴加血型试剂时,有飞泡现象发生,飞泡落到另一区域,则造成抗A,抗B混合试剂,错判1例。预防措施:应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初筛血型鉴定错误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做初筛时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价的标准血清,初筛现场要做好献血人群的合理安排,保证血液初筛各项目的有序进行,血型鉴定要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标准血清不用时立即冷藏保存。初筛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保证初筛血型的准确性。同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做好正反定型的确定汇总工作。正反定型最好由不同人操作,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适当长期固定人员,反定型最好用完全抗凝血,消除纤维蛋白的影响(不同血样)。当判定结果出来以后,打出原始记录与微板结果、血样一一核对。当发现问题时按常规的检测追查分析原因,正反不合时,首先肯定红细胞血型做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1],以排除抗-A、抗-B不凝集的Am、Ael及Bm等弱亚型,其次是血型物质的测定[2],中心实验室应及时纠正初筛血型错误,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胡开瑞.ABO血型鉴定//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494-515.

[2] 吴国光,赵桐茂•红细胞血型//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7-68.

[3] ,张莉尼,王雪明.国内ABO血型缺乏14例文献综合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1,14(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