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也是环境问题中较为严重和普遍的现象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种植水体富营养化影响

关键词:农业种植;水体富营养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增重。水体富营养化也是环境问题中较为严重和普遍的现象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加速了水体淤积,使得水体蓄水能力降低,从而直接危害水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严重影响农业、渔业的生产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1 农业面源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原因氮、磷营养物质进入缓流水体,从而引起大量的藻类或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进而引起水质恶化。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使作物是生长正常一般会施用氮磷肥,但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而过度的施用氮磷肥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会造成周围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农业面源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间接推手。

现代学者认为农业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主要原因包含:①气候、土壤和水文都促使养分从土地向水体转移;②作物种植面积在流域总面积中占有最大的比例;③化学肥料投入越来越大,作物的无法吸收的剩余肥料流入水体。

2 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氮磷肥料,使得土壤中富含氮磷元素。在这样的前提下,农业种植主要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为:在雨水的冲刷下或者自流入水体中。然而对于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分析,不同的学者因为研究方法不同,数据结果更是千差万别,很难做出一个可靠的结论。这里简要根据土壤中营养的物质转移基本原理,来分析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2.1 农业种植中氮元素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分析

氮元素是土体中移动性和转换性较强的元素,也是作物生长的必要元素,农业种植中需要大量使用氮肥来保证作物对它的需求。以太湖流域为例来说,太湖流域现有耕地面积越有一万五千平方千米,按照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的标准来计算,单位面积一年的施氮量约在300 kg/hm2,那么全年太湖流域的施氮量约在40吨左右,径流损失的氮元素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来计算,如若这些氮元素全部进入太湖流域的水体,那么由农田排放的氮元素含量就在2万吨左右。根据研究数据的每年流入太湖流域的总氮量约在8万吨计算,那么农田种植所流入太湖流域水体的氮元素占总氮元素的25%。太湖主要给苕溪和南溪两大水系补给水量,约占太湖水量的七成左右,其中没有计算太湖流域径流过程中的截流部分,实际上,在水田中,会通过侧漏损失一些农田氮素,氮素太湖流域垂直必将小,测参数量有限,大约在3%左右。

2.2 农业种植中磷元素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分析

现代农业种植中对磷肥的施用用量也比较大,但是由于磷元素在土壤中的溶出率很低,移动性能也比较差,容易在土壤中沉积,所以,土壤中的磷元素很难朝水体中转移,数量有限。但是因为磷元素容易沉积,会使得农田产生水土流失,而土壤中富含大量的磷元素,大量土壤颗粒进入水体,,进一步沉积到湖底变为淤泥。水体本身含有的水体淤泥中就含有一定量的磷元素,而水土流失沉积下的农田土壤颗粒会进一步提高湖底淤泥的含量,进而造成整个水体的磷元素含量过高,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

3 防治方法

农业种植对水体产生影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能够采取一系列防治办法将污染影响降低到最小。

首先,对于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学术研究,要规范研究方法,对于污染源的量化要尽量一致。这是因为在农田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实验、研究,使得研究结果会有很大的出入,因而无法得出一个系统的、确定的结论。从而也无法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给确定水体污染防治方法带来了许多决策性上的困难。

其次,不能盲目减少农业种植化肥用量来降低对所在流域的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有关于农业种植对水体污染的具体程度界定还不是十分清楚,盲目的降低化肥用量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到粮食生产与农户的经济效益。

再次,需要规范肥料用量。农业种植是会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降低农业种植可能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是一种手段上的规避。因而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土壤养分指标研究,给予农户一定的技术支持,给予一个规范的肥料用量参考给农户,在施肥方面尽量保持在不影响生产作物的生长前提条件下,降低肥料的使用。

最后,还需要做到良好的水体的综合防治工作。自然水体存在在食物链,水体富营养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生物链系统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因此,想要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仅是降低农田营养盐的排放,同时需要保证水体的生物系统平衡以及注意要保证疏堵结合,才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3] 钟秀明,武雪萍.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