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戒”不掉的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戒”不掉的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严亦宽: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数学系,大四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博连读。

上了高中以后,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也取得过一点小小的进步。如果让我谈一谈提高数学成绩的体会我也说不出来个一二三。理科嘛,就是人们常说的,“预习,复习,多做题”。如果坚持这么做,成绩的提高是不难的。但问题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数学成绩会有差异?因为有一部分人没有坚持这么做,不想这么做,更因为他们没有兴趣这么做。为什么没有兴趣――这就是根源。两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根源是什么。其实,只要兴趣问题一解决,一切都好办了。

如何培养兴趣?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小学和初中时,我对数学极反感,毫无兴趣,结果越学越差。早在小学五年级,我就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从那时起,我几乎放弃了学习数学,每一堂数学课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没想到,我给自己在思想上所上的这种枷锁统治了我数年。直到初三,由于中考的逼近,我不得已拾起那早已被我遗忘的数学,开始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

表面上,我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实质上数学的思想在我脑中依旧是一片空白。这样,中考数学的失败也不奇怪了。不过,初三一年是我对数学态度转折的关键一年。因为,当我费尽脑力做出一道难题时,我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兴奋是兴趣的载体,一次次的兴奋酝酿着兴趣,终于在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量变促成了质变,我学数学的兴趣迸发了。

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是轻松漫长的。有一天,我躺在床上百无聊赖地看着房间里的书橱。书橱上的书在我上小学时就摆在上面了,我也不知道那些书是哪里来的。我只感觉它们离我很远,因此从未碰过。书上布满了灰尘,有《严复诗词》《牛虻》《野草》等。忽然,我发现了一本《微积分解题》。在那之前,我只知道微积分是17世纪牛顿、莱布尼兹发明的(这还是历史课上背的),我感到好像很高深,于是便把它拿出来。我随手一翻,感觉完全是在看天书。不过,那些奇怪的符号倒是吸引了我,特别是“∫”和“!”。我太想知道这些怪玩意儿是什么意思了,可是书中又没有解释。我又翻到一本《高等数学》,咦,这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我好奇地翻开后,又看到了那些奇怪的“∫”和“!”,难道这里也讲微积分?我一页一页往前翻,想找到最初出现“∫”和“!”的地方,那里应该会有解释的。我心里“咚咚”地跳,如果能找到并能看懂的话,我岂不是能看懂天书了?我终于找到“∫”了,原来那是积分的符号。可惜我怎么也看不懂,因为又出现了一个符号“f(x)”,这又是什么东西?这下前面没解释了,我预感这一定在高中的书上。于是我一口气跑到哥哥家,借来他的高中代数书,在回家的路上就蹲在马路边上找了起来。我找到了,原来这也是函数的意思,我当时就跳着叫了起来。我飞奔回家,看看我是否懂得了积分的含义。可是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原函数”的概念我不理解,好像跟“导函数”有关。“导函数”又和“导数”有关,“导数”又跟“极限”有关,而“极限”则出现在高中的课本上。于是,我疯狂地读起高中课本来。大概花了一星期,我终于一一搞清了以上概念的含义。当我大概明白了“积分”是什么意思的那个时刻,那种激动,那种兴奋,那种快乐,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在那个假期里,我每天都要看高中的代数书和那本泛黄的《高等数学》。每看一点,我就多懂得一点知识,多找到一点兴奋,懂得越多就越想看。几乎每过一段时间我就要看一次,哪怕只看两行心里都是快活的,浑身仿佛也来了劲儿。如果超过一个小时不让我看的话,我便坐立不安(说起来倒有点像染上毒瘾了)。

从此,我是“戒”不掉数学了。就这样,我喜欢上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