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以我国2005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两部门划分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特征分析,计算得出描述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的指标-偏离度,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对这些部门如何调整才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投入产出;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两部门划分法;偏离度

一、引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一般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经济总量的增长要依赖于合理的产业结构,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又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联系。然而,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很多问题,速度优先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和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的最大瓶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例如,郭菊娥从投入产出特征分析入手,以全国、陕西和宝鸡1987年投入产出价值表为基础,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六大部门测算调整产业结构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郭克莎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三次产业产出结构的变动为基础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及优化问题;吉彩红等以1992-2000年我国四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应用特征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农业、能源化工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四个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协调程度且研究了各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方向。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点问题:一是研究的细致性不够,即大多数学者将我国产业分为四大部门或六大部门来进行研究,这样显得过于粗糙不利于观察各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合理性;二是时效性问题,即学者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研究都是以2000年或以前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经济发展及资源限制等各方面的问题,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会发生改变。鉴于以上所述的两点问题,本文以2005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应用李国平在《产业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中提出的描述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的度量指标-偏离度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问题的部门及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二、两部门划分法投入产出特征分析简介

(一)两部门划分法

两部门划分法投入产出特征分析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旨在单独考察某产业部门的结构特征,采取的方式是将此产业部门独立出来,与其余产业部门之和相并列,从而使全部产业分为两部门,即该产业部门与非该产业部门,这种划分法称为两部门划分法,在包括多个产业的投入产出表上,对所有产业逐个地作两部门划分,并分析其结构特征,综合起来后,便是对整体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运用两部门划分法既解决了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使用矩阵废品废料列向量和公共管理行向量为零的问题,又有利于进行二维向量的分析。

(二)经济结构向量

我们在这里只针对两部门情况加以研究。从水平方向来看,各部门产品在总使用量与总产出量上,存在平衡关系:中间使用量+最终使用量=总产出量。数学表达式为:

Xij+Yi=Ti(i=1,2)

用rk表示第k个部门的最终产品率,即rk=,其中Yk表示第K个部门的最终产品量(Yk=Yk1+Yk2)、 Tk表示第k个部门的总产出(Tk=Tk1+Tk2);称tk=(tk1,tk2)为社会生产结构向量,其中tk1=表示第k部门现实的产值比例,tk2=;称A=a11 a21a21 a22为技术经济结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其中aij=。

(三)偏离度的提出

第k部门的技术经济结构Ak的特征根为λk1、λk2,其中λk1为主特征根λk2为副特征根,容易知道当λk1、λk2都不为零的情况下都对应唯一的结构化特征向量,记主特征向量R1为(γk11,γk12)、副特征向量R2为(γk21,γk22),其中γk11表示理想条件下第k部门的产值比例。由弗氏定理可以知道主特征向量一定位于第一象限,副特征向量位于第二或者第四象限。

假设废品废料部门和行政管理和支出部门产值比例是真实的理想产值比例,则记α(0

Rk1=

称Rk1为特征比例,是更真实的理想产值比例。至此,我们就可以引出偏离度的概念,用Pk表示偏离度,定义:

Pk= -1

显然,若Pk=0,意味着显示比例与特征比例完全吻合;若Pk>0,表明现实比例低于特征比例;若Pk

(四)现实比例和特征比例的比较

对于所有部门来说,现实比例与特征比例的关系不外乎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形,然而两者完全相等的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常见的是近似相等,出于对现实情况的描述需要,有必要对p的值域做新的界定。我们可以对p的值分三种情况讨论:

-0.2

P>0.2②

P

当p值满足①时,大致认为现实比例等于特征比例;当p值满足②时,认为现实比例低于特征比例;当p值满足③时,认为现实比例高于特征比例。但是,对属于同一种情形的产业进行比例调整,经济效果却有不同,这同时要依据副特征向量所在象限而决定。根据p值和副特征根所在象限可以组合下面五种情形。

1、满足①式的情形。现实生产结构向量与主特征向量一致或者近似一致,此类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不需调整。

2、理想产值比例γk11大于现实产值比例tk1且满足②式,副特征向量R2位于第四象限。属于此情形的产业,现实比例都低于特征比例。因此应当增加其产业比例,才能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对于开放的经济系统而言,所谓增加产值比例,可以是指增加自身产量,也可以是增加调入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理想产值比例γk11大于现实产值比例tK1且满足②式,副特征向量R2位于第二象限,属于这类情形的产业,其现实比例也低于特征比例,要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似乎应增加其现实比例,但其实是当tk1增加时最终产品率将会降低。

4、理想产值比例γk11小于现实产值比例tk1且满足③式,副特征向量R2位于第四象限,属于这类情形的产业,其现实比例高于特征比例。看起来好像是只有压缩这类产业的产值比例,才能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实际上,如果增大现实比例最终产品率将呈降低趋势。

5、理想产值比例γk11小于现实产值比例tk1且满足③式,副特征向量R2位于第二象限,属于这类情形的产业,其现实比例高于特征比例。这些产业的调整方向,应是压缩其现实产值比例,与第四种情况不同的是当压缩现实产值比例时,最终产品率将会提高。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实践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对所有具有一定偏离度的产业同时进行调整。一是因为政府不具备那样大的承受能力;二是因为特征比例本身是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部分产业的比例改变,技术结构特征将发生变化。只有让多数产业的比例保持不变,形成一个稳定的参考系,而调整少数重点产业或比例极不合理的产业,这样的调整才有意义,才可能把握住总的发展趋势。

怎样确定调整的对象呢?第一种情形的产业显然是无须调整的。而调整属于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的产业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虽然可使结构向量与主特征向量一致,但却将引起最终产品率的降低,如此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将是一种自我循环发展,而无助于提高国计民生水平的结构。不难理解,在五种情形中,只有第二种和第五种情形下的产业,才宜于作为调整的对象。

三、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本文以我国2005年投入产出流量表为基础,运用两部门划分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所得偏离度及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在第一种情况产业结构合理不需调整的部门有农业、纺织业、金融保险业等13个部门产业,其中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这一状况与以往的分析结果有了很大不同,例如,吉彩红等在对1992-2000年我国四份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农业协调度较低,需大力发展农业相关产业的结论。这说明近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农业投入快速增长。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这8个部门基本属于我国传统的制造业,我国制造业经过50年发展制造业已形成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并且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金融保险业等4个部门属于服务业,说明近年来我国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的基础上,第三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部分部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第二种情况现实比例小于理想比例,产业结构不合理应当提高现实比例的产业部门只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这两个产业属于资源型产业,有其共同的特殊性,现实比例偏低可能是由于前些年过度开采所导致的如今的稀缺或者是我国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政策限制。

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无法调整的产业部门包括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教育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6个产业部门。这些产业基本上都属于加工业、服务业和教育业,这些产业不需调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业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第五种情况现实比例大于理想比例产业结构不合理应当压缩现实比例的产业部门包括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建筑业等10个部门。烟草业的生产其实就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压缩该类产业是情理之中的;其中也包括部分制造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些产业应当压缩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对于这些产业投入过多,从而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建筑业是近年来发展过于迅猛,1978年以来,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近年来房地产的过热和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导致的,过快的建筑业的发展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故应当压缩其现实比例。

四、结论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业、部分制造业部门和部分服务业部门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要想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努力。本文就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保持目前产业结构合理部门的产出比例,加大科技投入,缩小中间消耗率,提高产出率。尤其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产业化力度,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部门,使其逐渐趋于合理。对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重要产业,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提高使用效率而提高其产出率,努力使其循环使用。第三,对于由于产业自身原因而无法调整的更应当通过加大科技在使用中的作用,争取用有限的中间使用获得最大的产出。服务业在以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当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郭菊娥.利用投入产出特征分析研究我国产业结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1(2).

2、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5).

3、吉彩红,佟仁城,张媛媛.基于投入产出特征法的我国产业结构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9).

4、李国平.产业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92(9).

(作者单位:杨志慧,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南士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洪波,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