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都是“笔名”惹的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都是“笔名”惹的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伪书”风波该讨伐的,是大众和媒体的趣味。如果读者趣味江河日下,是不是“码字”的人只能采欺世盗名之策了?

从今年2月开始,突然之间,一批曾经在市场上极其畅销的图书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伪书”一词成了图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问汇。有人公布了一份“伪书”名单,让业界大跌眼镜。一时间讨伐谴责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图书主管部门也搀和进来,举起行政干预的大旗,顷刻之间“伪书”之城灰飞烟灭。

如每一次此类事件一样,没有人劳神去深入探究此现象发生的根源,大家都捡软柿子捏,异口同声地指责书商,目标当然包括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那位前编辑小董,他炮制的《没有任何借口》把机械工业出版社深深地拖进了“伪书”的泥潭;或者批评编辑们过于惟利是图,丧失了道德自律。其实我们不用多想就知道,这些说法都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

说真的,的确到了该讨伐一下大众和媒体趣味的时候了。要是没有“伪书”风波,我们只会做原创书的出版人,也许还要在黑暗中默默地忍受“伪书”横行多年。其实,伪书不伪书的,其根源还在于我们浅薄的阅读趣味,其他的一概是次要原因。只要我们看看“伪书”在什么领域里出得最多,就大体可以找到答案了:励志和经管!Biogn!但问题是,我从没碰到有谁读了伪造的励志和经管畅销书而大赚的。恰恰相反,赚大钱的人都不读这类书。

我想说的是,抱着绝对实用的目的读书,促成了“伪书”的大肆泛滥。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读书原本只是为了消遣或益智,绝对不可有太多的实用目的。只要某人读书是为了快速地“自我改善”,就会越读越蠢,以至不但不能“自我改善”,反而会“自我恶化”。理由很简单,因为你已经丧失了自信,并且过于急功近利,还企图盲目捞稻草,再加上学习能力差,所以在运用那些所谓“法则”时,不可能取得好效果。

让我们再回到“伪书”上来。同样一本书,如果仅仅因为作者的名字叫“凯普”或者“托玛斯”你就会买,而如果叫“小董”或“小王”你就不买,那“伪书”的泛滥则属于活该,因为那说明读者尚不配读好书。事情掰开了说似乎就这么简单。我知道有人会说我不够厚道,但此事关乎“阅读”,如果用“厚道”来做标准,岂不是要误人子弟了?

所以,文章之事须由文章之人来断,你如果真是王朔或周国平的Fans,岂能轻易被彼“王朔”或彼“周国平”的文字蒙骗呢?倘若你真的买了彼“王朔”或彼“周国平”的书而不知,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或者他们写得与王朔或周国平一样精彩,或者你是王朔或周国平的假Pans。前者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如果真的如此,他们大可不必署他人之名了。过去我只知相反例子,诗人欧阳江河原名就叫江河,但因为已有诗人江河(为诗人于友泽之笔名)在先,于是只好忍痛改名,在前面加上”欧阳”复姓以示区别。此事足见过去诗人的自信与珍惜自家名誉。如果按今天的逻辑处理,决然不须更名改姓,除了有搭车之好处(毕竟江河出名在先),还可以据理争辩说,此“江河”是本人真名,而彼“江河”只是笔名矣。

其实“小董”们也可以据理力争说,我难道就不能起个外国笔名吗?你如果有能力判断物质商品,为什么没有能力判断精神商品?难道你就只是个“吃货”吗?

有人对图书市场做过详尽的研究,发现买书比买其他商品更盲目。买其他东西人们还能依据其功能进行直觉判断,但买书人们的脑子就不够用了。这好比在暗示人的肉体比头脑还要健全,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无怪乎王小波讨厌愚昧更甚于偏见,因为愚昧让你和动物没有多少区别。猛然间竟想到两个成语,一曰“江河日下”,一曰“欺世盗名”,都蕴含在上面的文字之中了。如果读者趣味江河日下,是不是“码字”的人只能采欺世盗名之策了?

至于行政干预,过去查禁图书往往成就盗版商的丰厚利润,但愿打击“伪书”不会给盗版商再添商机。不过真的是事与愿违啊。前天去超市买东西,门口的三个盗版书摊上都赫然摆着《没有任何借口》和《执行力》。我感到眼前一黑,只能急急走过,竟连头也不敢再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