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教材“活”出滋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教材“活”出滋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

[关键词] 教材 生活 教师

新课程改革如滚滚巨浪推动着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实验教材如一副多彩的画卷给课堂带来蓬勃的朝气。如何将教材教“活”,让教材“活”出滋味,让学生学出兴趣,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

一、变静止为活动,激发思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占主导。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内容《认识路线图》一课时,从第一站到第五站经过了几站路,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很难理解从第一站到第五站是经过了几站路,往往是把几个站数一数,如第一站到第五站是经过了五站路,因为她是有几个站就数几个站。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这一知识,我精心的自做了一个磁铁汽车的教具,用磁铁带动汽车卡片,师在背面粘着磁铁的卡片下用线拉动磁铁,小汽车自然运行起来,学生随着汽车的开动数出经过了几站路,知道第一站不是经过的,因此,到了第二个站点,小汽车才经过2站路,依次数下去,就知道从第一站到第五站是经过了四站路。这一静一动的改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就更加透彻了。

二、变抽象为直观,激发探究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三、变生活为素材,关注体验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中,我注意了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二十四时记时法”时,学生对零时没有任何感受,因为零时她们都在睡觉,那如何让学生建立零时的表象?让她们亲身去感受零时到第二天早晨经过的这段时间呢?教学时我把窗帘拉严让学生都趴下,形成睡眠状态,伴着师的解说,大公鸡喔喔叫天快亮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和发展数学。

如教学“认识线段”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知识,我创造性地对这一教学情境进行加工处理,把单纯的观察变为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教学片断如下:

师(出示绳子):同学们,绳子你在哪儿见过?

生:拔河比赛,跳绳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根绳子,我想让它变直,你有办法吗?

学生活动:把桌面上一根弯的绳子用力捏住两头,并拉直。

这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了茫然、失望、喜悦、满足等情感体验,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情感世界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