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论一石家庄部分中学生易发或已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困扰

结论二女中学生在适应力方面优于男生;男中学生在情绪困扰和复原力

方面好于女生

结论三高中生的适应力最好,其次为初中生和职高生;在情绪困扰和复

原力方面,初中生表现最优

结论四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生的适应力有增强的趋势,情绪困扰也有

增高的倾向,复原力方面则存在波动

结论五走读生适应力最差,但情绪困扰最少,住校生拥有最佳的复原力,

而借宿生在情绪困扰、复原力两方面表现较差

结论六农村中学生具备较好的适应力和复原力,城市中学生的情绪困扰

最少,而郊区中学生在适应力、情绪困扰和复原力上均 表现最差

结论七处于完整家庭环境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以往已有研究表明,约10%至30%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1],需要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部门的关注。因此,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疑会对相应的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家庄市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开展较好的一个地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本研究是针对该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次全面普查,普查覆盖了石家庄市24县(市)区,是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心理普查工作。

二、 研究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石家庄市24县(市)区143所中学的198765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心理普查,回收有效问卷198208份。有效样本的年龄在10~23岁之间;男生90474人(45.6%),女生104744人(52.8%)(未填该信息者2990人);初中学生85757人(43.3%),普通高中98678人(49.8%),职业中学/中专学生13418人(6.8%)(未填该信息者355人);居住地分布:农村105507人(53.2%),城市81197人(41.0%),郊区9777人(4.9%),其它270人(0.1%)(未填该信息者1457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学生的人口社会学变量,第二部分为正式测量问卷。

1. 人口社会学变量

研究中收集的中学生的人口社会学信息包括:学校类型、年级、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就读方式、居住地、所属群体、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状况、重大生活事件经历、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身体健康状况、父/母亲职业等17个方面。

2. 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正式问卷采用高翔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量表包括适应、困扰与复原力三个分量表,12个维度,共55道题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点计分,研究表明三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

适应分量表主要测量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良好地适应,即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学校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该分量表包括学习、人际、青春期及问题行为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个体适应越好。

困扰量表主要测量中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绪困扰或某种神经症倾向,包括抑郁、焦虑、强迫与恐惧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情绪化困扰越严重。

复原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迅速恢复的能力,又称之为心理弹性。具体是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境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因之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复原力分量表包括自信、积极认知、自我调节及社会支持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其复原力越强。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采用纸笔集体施测的方式,测试过程中统一指导语,并至少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学生的答题卡填涂完毕后,由心理老师统一整理装袋。全市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收集上来的数据由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一)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

本研究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测查了石家庄市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其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本研究采用0.67和1.15个标准差作为衡量被试存在心理问题倾向的标准,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关注,他们可能易发或已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困扰。结果显示,最常见的倾向有心理问题的方面是学习适应(27.5%)和强迫困扰(27.4%);最突出的有心理问题的方面是青春期适应(16.8%)和恐惧困扰(16.7%)方面。各维度上的平均数、标准差及0.67、1.15个标准差之外的人数、百分比情况见表2。

(二)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本次调查所涵盖的中学生个人基本信息非常广泛,也试图通过全面的人口社会学变量来探究哪些条件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会呈现显著差异,本研究则选取了性别、学校类型、年级、就读方式、居住地、学生所属群体6个重要变量进行了差异分析。

1. 性别差异

对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结果发现,男生在“适应”和“困扰”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F(1,195216)=1444.29,p=0.000;F(1,195216)=229.77,p=0.000),在“复原力”分量表上的得分则显著高于女生(F(1,195216)=56.93,p=0.000)。说明女生在适应力方面优于男生;而男生则表现为更少的情绪困扰,在复原力方面也好于女生。

2.学校类型差异

对初中、高中和职高/中专学生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结果发现,三类学校在适应、困扰、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F(2,197850)=476.68,p=0.000;F(2,197850)=2367.49,p=0.000;F(2,197850)=297.97,p=0.000)。事后检验表明,在适应分量表上,高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职高生(69.27>68.34>67.65,p=0.000);在困扰分量表上,初中生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和职高生(39.0770.35,p=0.000)。说明高中生的适应力最好,其次为初中生和职高生;初中生表现为最少的情绪困扰和最优的复原力。

3.年级差异

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6个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结果发现,6个年级的学生在三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见表3)。事后检验表明,在适应分量表上,得分最高的是高三学生,最低的是初二学生,初一和高一没有显著差异;在困扰分量表上,得分最低的是初一学生,其次是初二、初三、高中,高中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复原力分量表上,得分最高的是初一学生,最低的是高一学生,其他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适应力有增强的趋势,但情绪困扰也有增高的倾向,复原力方面则存在波动。

4. 就读方式差异

本研究将就读方式分为住校、走读、借宿、其它四种类型,对其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就读方式的学生在适应、困扰、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F(3,197153)=658.52,p=0.000;F(3,197153)=327.16,p=0.000;F(3,197153)=54.97,p=0.000)。事后检验表明,在适应分量表上,走读学生显著低于住校生和借宿生(67.89

5. 居住地差异

本研究将居住地分为农村、城市、郊区三种类型,对其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居住地的学生在适应、困扰、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F(2,196478)=652.35,p=0.000;F(2,196478)=75.78,p=0.000;F(2,196478)=106.65,p=0.000)。事后检验表明,在适应分量表上,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显著高于郊区学生(69.32>68.25>67.22,p=0.000);在困扰分量表上,城市学生显著低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显著低于郊区学生(40.8970.94,p=0.000),而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农村学生具备较好的适应力和复原力,城市学生的情绪困扰最少,而郊区学生在适应力、情绪困扰和复原力上均表现最差。

6.所属群体差异

本研究将学生所属群体分为完整、离异、单亲、再婚、低保、流动、其他七种类型,对其在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在适应、困扰、复原力三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F(6,190793)=227.94,p=0.000;F(6,190793)=111.87,p=0.000;F(6,190793)=115.57,p=0.000)。事后检验表明,在适应分量表上,完整家庭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六种类型家庭的学生;在困扰分量表上,完整家庭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六种类型家庭的学生;在复原力分量表上,完整家庭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六种类型家庭的学生。说明处于完整家庭环境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

四、讨论

(一)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本研究是针对石家庄市中学生的一次大规模心理普查,样本包括初中、高中及职高各年级学生,并且涵盖了城市、农村以及郊区的学生,收集了广泛的人口社会学变量,因此研究结果对该市的心理教育工作具有科学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研究中采用0.67和1.15个标准差作为衡量被试倾向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标准。在0.67个标准差之外,最常见的倾向有心理问题的方面是学习适应和强迫困扰;在1.15个标准差之外,表现最突出的是青春期问题和恐惧困扰。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对一般中学生而言,学习压力是其最大的压力源,包括家长、老师、学生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同学之间学习的竞争,休闲时间过少,都可能造成心理困扰或导致强迫状态;另一方面,青春期对性的懵懂好奇而又羞于启齿所造成的压抑,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心理调控能力差、心理宣泄不畅等等,都可能使他们产生消极恐惧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家长及学校应针对以上情况,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加强青春期教育。

(二)石家庄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研究从17个人口社会学调查变量中抽取了其中6个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因为,这6个变量均为较客观的变量,参杂的主观因素较少,得到的研究结果将更为可靠。其次,性别、年级、居住地、家庭状况、就读方式这些变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是社会各界更为关心的问题,也更具参考价值。

从性别差异分析的结果来看,第一,女生适应力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女生较男生更重视学习,她们拥有更为亲密的同伴关系,在面对新环境或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女生更为开放,在平时生活中出现问题行为的情况也少于男生,而在具体维度上的差异分析,也证明女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问题行为方面都显著好于男生。第二,在情绪困扰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情绪困扰更严重,进一步对抑郁、焦虑、强迫、恐惧四个维度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女生的情绪困扰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和恐惧方面。这和以往一些使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分析其原因,女生进入青春期比男生早,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比男生多,同时考虑问题也比较细腻,比较在乎别人的评价,因此感受到的心理矛盾也较多,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较多[1、3、4、5]。第三,在复原力方面,进一步的维度分析发现,女生在寻求社会支持上优于男生,但在总体复原力上却显著低于男生,这要归结于男生在自信和自我调节方面的优势,这可能说明男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依靠自己,而女生则更倾向于依赖他人的帮助。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女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为情绪困扰,而男生则更多地表现在思维、行为方面,因此在学校心理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女生的青春期适应以及情绪控制方面的教育,而男生则应当注重在思维和行为规范上进行引导。

学校类型的差异检验发现,高中生的适应力最好,而初中生表现为更少的情绪困扰和最优的复原力。更具体的维度分析发现高中生适应力主要体现在行为问题上显著好于初中生,这可能跟初中生年龄小,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有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和深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辩证思维还没有发展成熟,在看问题时就难免偏激和过于主观,再加上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更多的情绪困扰。另外,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的维度分析发现,他们在学习、人际适应、问题行为、抑郁、焦虑、恐惧、自信、积极认知、自我调节和社会支持方面均是最差的,这提示我们在关注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关注职高及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年级差异分析发现,在适应分量表上,得分最高的是高三学生,说明学龄的增加有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而初二学生的适应能力最差可能是因为,从初二起学生才正式进入中学生的角色,真正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学业压力,外界对自身的要求提高了,但适应能力却还未跟上,导致了他们在适应方面的困扰;初一和高一学生的适应力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刚刚升学,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存在适应问题也在所难免。在困扰和复原力分量表上,最优的均是初一学生,究其原因,初一学生刚刚进入中学,还未完全脱离小学时无忧无虑的状态,再加上思维发展方面不及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建立的问题还未有突显出来,因而情绪困扰最少且拥有最佳的复原力。说明各年级学生学习任务和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

从就读方式的差异分析来看,住校生和借宿生的适应力显著好于走读生,这可能是因为住校生和借宿生离开了家庭的保护,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其适应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走读生的情绪困扰最少,这可能和他们得到的家庭关怀更多有关。住校生的复原力最强,可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集体之中,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伴交往对其复原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借宿生的情绪困扰最重,复原力最差,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仅离开了家庭的保护,又不及住校生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寄人篱下的感觉,情感交流的不畅都可能造成他们的情绪困扰和较低的复原力。

在居住地差异分析上,农村学生具备较好的适应力和复原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存条件相对艰苦,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也不及城市学生,而导致他们生活更为独立,从而培养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而城市学生在各方面可能都占据着更好的条件,学校心理辅导、家庭关怀都有可能起到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困扰、树立良好自我意识的作用。郊区学生不论在适应能力、情绪困扰和复原力上均是三者中最差的,这可能是因为居住在郊区,社会资源比较匮乏,接触和了解的事物有限,他们既不像农村学生那样主要依靠自身努力成长,也不像城市学生拥有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从而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学生所属群体的差异分析发现,不论是在适应力、情绪困扰还是复原力上,完整家庭的学生均显著好于其它家庭状况的学生,说明家庭状况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最好,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6]。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有趣的是完整家庭和低保家庭在学习适应、强迫、恐惧、自我调节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学生仍能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学习适应。这也许说明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较经济状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2]高翔,郑日昌,刘视湘.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3):32~36.

[3]郑占杰,王冠军.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6):420~422.

[4]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228.

[5]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南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65~567.

[6]刘恒,张建新.社会支持在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9,12(9):7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