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徽省“双向流通”连锁经营阶段性发展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徽省“双向流通”连锁经营阶段性发展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流通模式,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安徽省部分地区已开始逐步推行“双向流通连锁经营,但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农村流通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双向流通”的含义,并构建了“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阶段性发展模型。

关键词:双向流通;连锁经营;阶段性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安徽省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27%左右,因此在合理配置流通业资源、改善流通业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农村实际、满足现代流通发展需要的商品双向流通体系,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安徽省应在继续解决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问题的同时,积极发展以城乡双向互动为特点的“双向流通”连锁经营,提高农村物资流通效率。

一、安徽省农村流通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安徽农村流通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流通渠道不断拓宽,连锁、配送等新型经营业态开始进入农资、农产品流通领域,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截至2008年,全省累计建设29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7000个连锁乡村农家店、50个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30个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4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培育5个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家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但从整体上看,安徽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在流通渠道建设、信息共享、品牌构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冗杂、中间环节多

目前,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有国有经济渠道、集体经济渠道、股份制经济渠道、个体私营经济渠道、农村流通合作社等。诸多的流通渠道造成商品流通中间环节效率低下,费用过高。

(二)市场信息与生产脱节

农村商品交易信息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使得一方面是农民盲目生产,另一方面是零售企业被动的销售,这就容易导致产品的供不应求或是供过于求。此外,由于农民获取信息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农民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农副产品产量时多时少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忽略了农副产品的品牌价值

品牌不仅能为产品提供质量保证,还能为企业增加附加价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农副产品如果缺乏品牌的支撑,不仅价格波动大,而且容易导致农副产品特别是特色农副产品价值被低估、被贱卖。

(四)废旧物品回收效率低、处理不规范

目前,安徽省农村市场的废旧物品大都是由社会个体以低价回收,对废旧物的处理不当造成了利用效率低和二次污染。此外,由企业专门组织回收利用的废旧物主要局限于有色金属和电子产品,其他如农资产品外包装等低利润的废旧物并未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二、“双向流通”涵义

“双向流通”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上看,“双向流通”是指实现物流过程中的“双向”流动,主要解决农副产品的流通、销售问题。这里的“双向”是指零售连锁企业,利用自身的物流通路介入农副产品的流通,在往农村连锁网点配送工业品、农资等产品之后的返程中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回城市,配送到城市的连锁店。这样既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的需求指导农民生产畅销的农副产品,也可以培训或引导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品质。

从广义上看,“双向流通”的范围可以衍生到品牌建设与回收物流。

首先,“双向流通”可看作是品牌经营的“双向”渗透,主要解决销售的稳定性问题。这里的“双向”是指零售连锁企业,凭借完善的经营管理和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在进行工业品、农资等产品经营的同时选择部分特色农副产品作为自有品牌商品在自己系统内进行销售,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销售。其次,“双向流通”可以指废旧物品的回收物流。这里的“双向”是指零售连锁企业,在进行工业品、农资等产品经营的同时,回收相关的废旧物品(如农药的包装物),交由上游的生产商进行加工处理再利用。

三、“双向流通”连锁经营阶段性发展模型

“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综合考虑目前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政府支持力度、企业发展趋势等因素,笔者将“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设定为以下4个阶段:

(一)流程改进,打造双向流通渠道

在“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初期,零售连锁企业另起炉灶横跨城乡进行“双向流通”是非常困难的。但现行农村市场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特别是供销社资源。供销社不仅在农村市场的工业品经营和农副产品收购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而且在把企业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那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又该如何打造“双向流通”连锁经营渠道呢?

首先,零售连锁企业应联合政府、供销社等对现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改进,剔除冗余环节,寻找共同流通节点,为实现“双向流通”奠定基础。其次,选择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运营模式。借鉴部分地区如合肥官亭、河南南阳等地成功案例,可以采用以下3种形式。一是契约合作,分享经营利润的联盟形式。零售连锁企业与供销系统的基层社、龙头加工企业、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合作,通过契约的形式形成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即企业委托这些机构指导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待农副产品收获后,再由这些机构按照合同代为收购农民已经进行初级加工的产品。专业质检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查,贴上商标后就可配送到城市社区的各个超市销售。二是建立综合服务中心,聘用专业人员,参与农技服务和产品生产管理。该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农副产品与日用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的统一。三是与上游的生产厂商合作,实现部分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

该阶段“双向流通”连锁经营运营模式如图1所示:

(二)功能整合阶段

整合地方资源和企业固有资源,实现功能互补,保证农产品收购正常高效运行,是“双向流通”连锁经营在该发展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

连锁经营企业原有业务是工业品单程配送、销售,对农副产品的收购、配送、销售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农产品的季节性、保鲜性、不易储存性等还不能及时应对。这就需要连锁经营企业与当地的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机构进行联盟合作,特别是基层的供销社,然而合作双方因业务、功能、组织结构等具有较大差别。因而连锁企业在合作初期就要与其他的农产品生产、收购等机构进行交流,整合资源、功能互补,并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农副产品及相关废旧品收购与品牌输出中心。

(三)品牌整合阶段

连锁企业实现“双向流通”是为了企业自身和农民的双赢互利,农产品价格低廉、销售不稳定将有损于双方的切身利益。农产品要获得稳定的销售量和价格,必须要有品牌支撑,这也是“双向流通”发展的必经之路。

品牌建设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就是进行品牌整合。品牌整合有“单品牌”与“双品牌”两种整合模式。以农副产品为例,“单品牌”整合模式有两层涵义:一是知名企业委托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农副产品,并利用知名企业的品牌把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即贴牌生产;二是把各地农产品生产企业自有的区域小品牌产品的物流范围进行整合,借助双向物流网络扩大销售。“双品牌”整合模式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品牌整合方式,即知名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委托具有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资质的企业生产,生产企业在不放弃自有品牌的同时,共享知名企业大品牌的无形资产。

(四)双向农业供应链管理阶段

“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经过以上各阶段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此时,各种实体和信息将构成以连锁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双向农业供应链。这里的双向是指围绕连锁零售企业为核心,将工业品从生产地,经过销售网络流入农村消费市场,同时农副产品从生产地,经过相同的流通网络逆向流入城市消费市场,各环节的供应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双向功能网链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对农业生产相关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农业产前、产后物流的科学管理,使产前、产中、产后与市场之间形成循环系统。

理论上,双向农业供应链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农业供应链管理下的各方组成的循环网络结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是一种动态的联盟。二是双向供应链管理中各个节点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是共享的。

四、对政府支持引导“双向流通”连锁经营发展的建议

“双向流通”连锁经营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地支持引导其向前发展。首先,应发挥政府的监督引导功能。政府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导权,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导向性文件,并发动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可以引导区域内零售连锁企业投身于“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建设中来。同时,政府应监督“双向流通”市场建设,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以免企业走弯路。其次,要发挥政府财政支持的作用。政府可以给予“双向流通”零售连锁企业必要的税收优待,并应设有专项资金来支持和鼓励“双向流通”连锁企业到农村中心集镇设立连锁网点,对这些将城市的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的连锁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林素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南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8(13).

2、高青松.连锁零售企业城乡市场“双向流通”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9(2).

3、阳征保,高青松,肖淑葵.以双向物流与品牌整合方式构建湖南农村新的流通局面[J].中国集体经济,2008(9).

4、林素娟.构建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商业研究,2006(24).

5、王耀球,施先亮.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本文为安徽大学第三批创新实验室(基地)研究项目“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新网工程’背景下安徽农村试点村镇物流模式的探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30022。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