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留点时空让孩子们去“发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留点时空让孩子们去“发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有人说,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同样,“改错”原本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包办代替、揠苗助长。留给小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改错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智慧的窗户,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更加灵动精彩,师生平等和谐,才更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拒绝改错;单元测试;生问师答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秉持新课标理念,学校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不仅要展示“优秀生”的特长和优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学困生”的错误,即:数学学习当中遇到的思维障碍。以此为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坚决反对以学生成绩、性别和外貌来区分学生。把学生的错误当做“资源”,挖掘其中蕴藏的“闪光点”,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没有个性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走出标准件式的“师问生答”的教育模式,走向多样的个性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自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到今天的高考制度,考试作为“传统教学”主要的评价手段,已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教育体制当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已成为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学校的教学工作离开了考试就无法开展。因为,考试可以用来了解阶段教学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所以就有了课堂小测验、单元测验、月考、期中检测、期末统考……十年的课程改革,丝毫没有动摇考试在教学中的地位,这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思。

剖析一下传统“阅卷”流程: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试卷;教师按照标准答案进行阅卷,习惯上用“√和×”来判断正误;考后,教师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错,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看,“师问生答”的经典画面。这样的“评卷”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获取教学信息的最佳路径,但对学生而言,由于缺乏激励性,“学困生”面对鲜红的“×”,内心充满挫败感,学习数学的兴趣陡然下降,听不进老师的讲解,产生了畏难情绪,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拒绝改错”的现象……

一位心理学家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如何避免“拒绝改错”现象的发生以及“学困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课改以来,我大胆实践,反复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学会等待。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破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用“?”代替“×”,在时间上“留白”,推迟考试评价,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小学生思考和交流,淡化“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凸显“评价的形成性”功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耐心地等待……

以单元测试为例,分准备、实施和档案袋评价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有三个环节,首先是命题和考试,其次是阅卷和统计,最后是利用Excel表格分析、获取考试信息。

二、实施阶段

以学生活动为主,由个人改错、小组协作和班级汇报三个环节组成。在班级汇报上,教师适时开通“知心信箱”,用来回答、点拨小学生合作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

三、档案袋评价阶段

教师填写总成绩和以激励评价为主的“教师寄语”,学生自己编写的“错题集”入档,附家长建议。

教师充当的角色:

准备阶段:命题时,选择“常模参照测验”,了解每名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阅卷时,摈弃“×和√”,用“?”代替“×”,在问题处加注“点拨性话语”,在亮点处添加“激励性语句”;统计时,把“总成绩栏”空下来,只统计试卷中各大题的分数,利用Excel表格制成柱形统计图,登记出每个大题的“优胜者”予以公示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这样做,可以留给每个学生思索、探讨和交流的空间,改正“错误”的机会,避免“学困生”产生厌学和畏难的情绪,激发他们向自己的“错误”挑战,探究“错误”形成的原因,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数学活动:

首先个人“改错”,面对测试卷当中的“?”——数学学习当中存在的“困难”,可以翻书、查资料进行纠正。如果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则可以进入下一环节“小组协作改错”,向该大题的“优胜者”寻求帮助。这种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的被动局面,对焕发小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在班级汇报上,教师通过“知心信箱”和小学生交朋友,每名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学困生”讲通过改错感受到的点滴进步,“优胜者”谈成功思考后带来的快乐体会,生生、师生互动交流,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彼此分享着“改错活动”带来的幸福与欢乐……

数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宣布单元最终成绩:每名小学生经过自己努力改错后,得100分。——在课程改革的大屏幕上,定格着一幅美丽的轻松、愉快、师生和谐“生问师答”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崭新画面”!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深刻,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只有让学生思索错误,探究错误形成的原因,才会形成问题意识,产生解决问题的智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小学生无所畏惧,勇敢地投入下一轮数学探究活动当中去……热爱数学,学会数学,最终会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学问题……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给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勤于积累、敢于创新的教师,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交流、掌握数学、学会创造,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勤奋,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宽容,选择了终身学习,选择了承担点燃学生智慧的责任,选择了一切服务学生的事业!留心学生犯错误时生成的资源,学会等待,多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智慧地去发现“问题”吧!播撒下创造的种子,“创新”的芳香将扑面而至!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告诉我们:习惯决定命运。儿时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作者单位 尧都区刘村联校七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