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入认识和做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入认识和做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03-02

摘要:高校学子是国家的栋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本文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作用进行分析后,着重阐明了高校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把握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 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成功走向社会,科学把握未来!这是高职高专及所有高校学子的美好愿景,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报效国家社会,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彰显着新时期高校学子的风采。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于高校学子而言,既是新的历史机遇,又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它给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特别是“就业”仍然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也给学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是否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从容面对职场、微笑走向社会,无疑成为每个学子即将面对或正在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解答这一课题的重要途经,就是需要广大学子认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把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它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职业规划、等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地制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既是一项理论工作,又是一项实践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高校学生做好这一工作,不论是高职高专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应紧紧围绕高职高专学生生涯发展的特点、需求、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帮助大学生们了解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从而明确求职的人生方向和职业目标,了解自我性格兴趣、职业倾向,明确职业目标,掌握求职技能,引导学生在求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踏实。

2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2.1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成功必备的技能。经历了几年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9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很少有人会真正想过职场是什么样子,即将面对的环境将会如何。不少大学生在入职初期因为对职场存有一定的新鲜感尚能坚持一段时间,可一旦这个蜜月期度过后,接踵而至的就是盲目试错与跳槽。

不久前,麦可思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211”院校是22%,非“211”本科院校是33%。2006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 “211”院校为 1.7个,非 “211”本科院校为 1.9个,平均每人换过将近两次工作。其中,俗称 “跳槽 ”的主动离职竟占到了 88%。而北京市曾对 96家用人单位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 3年内跳槽率高达 70%。

为何当前应届生就业后难过 “三年之痒 ”《 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当下毕业生跳槽更为前途而非 “钱途”。在对主动离职的原因分析中, “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居首位,占 31%;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占 25%;第三位为 “想改变职业或行业”,占 13%。可见,随着社会总体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长远发展,跳槽本来就是一个趋利避害、不断进取的选择。跳槽现象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下是正常的,但如果整个行业跳槽太过于频繁,这个行业恐怕也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些毕业生找工作时抱着 “先找一个、委曲求全”的想法,于是选择从低做起,以期望将来弥补缺乏实践经验这一弱点,然后再跳到较好的单位和岗位。另一方面,企业除了能看到学生的表面情况(如文凭、考试成绩)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也缺乏了解。有些公司发展前景不明确,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和培训,这让很多新员工看不到未来,这也是造成学生频繁跳槽的重要原因。

上述事实再一次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成功的先导;企业和个人都应作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就将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2.2 清晰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保证个人发展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包括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能力倾向以及外在的竞争力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需求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适合的位置上,并且合理规划发展,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不同的人,想法不同,价值观不同,需求不同,职业规划的目的也会不同。所以,职业规划不能仅仅以成功论,而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现实情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清晰科学的职业规划绝对是可以帮助自己少走弯路,从而找到现实中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和发展路径。缺乏目标,走一步算一步的职业生涯靠的是自己的运气,但是谁能保证自己一定有这样的运气,或者有一辈子的运气呢?

据有关机构对上海、北京等全国一线城市职业群体的研究分析,那些职场精英往往是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规划的人,他们很早就为自己制定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并长期坚持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最终成为顶尖的成功人士,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可见,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个人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3 当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把好几个重要环节

3.1 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指的是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人认识自我。具体包括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个人的特长、优缺点、学历和能力、实践的经验,还有智商、情商、性格、生理情况等方面。 高校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必须首先要提高自我认知度。一是认知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查表明,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充分地展现个人才华。因此兴趣特别是职业兴趣也就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认识自我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因素,应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认知自己的价值观念。 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稳定性和忠诚感的来源。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只从个人功利主义、实惠性主义出发的思想,以及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作风。因此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三是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个人职业能力即自己能做什么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来源。目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有如下现象:一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却眼高手低;另一种却是自信心不强,低估了自己的水平;第三种情况是高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忽视了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以上所举的现象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要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特长、优缺点、技能外,必要的实践的经验还是必不可少,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成功就业作好准备工作。

3.2 深入了解社会。了解社会是指通过与亲友、老师、同学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期望,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大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对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家庭的期望、社会的需求、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政策法律的影响;微观环境-企业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等。为此,一是深入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引人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大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因此,大学生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深入发解对企业和岗位。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用人要求、工作风格是否与自己所拥有的或所期待的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以缩短适应期,在社会的大坐标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毕竟对应聘者某些品质和能力上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都共通的。

3.3 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一是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二是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三是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四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3.4 确定职业目标。确定职业目标是指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实现目标所拥有优势和可能面临的困难。主要涉及下几个方面:设定该目标的原因;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及教育;达到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达到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况,即目标过分高于自身能力和目标过分低于自身能力。在此只把目前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高期望值”的现象及原因作一分析。造成近几年来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相对过剩。如在就业地区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在单位类型方面,毕业生们仍然期望进人大企业工作;而在工资待遇方面,仅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底薪。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怪圈,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对目前形势的错误估计,高学历和高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取得学历只是取得了某种就业的资格,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如何,要视宏观环境、个人的才能等方面而定。

3.5 制定目标路径。制定目标路径就是制定实现目标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在先前已设定的职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长远职业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落实目标措施方面主要包括:教育、训练的安排;获得发展的安排;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考察要达到目标所需的要素特征及自身优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计划。

3.6 采取具体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采取行动是指在确定职业目标并完成对实现职业目标的措施设计后,落实所决定的行动方案,或写简历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国深造,或进行职业培训等一些活动。要制定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高校学生要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要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其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3.7 生涯规划评估。生涯规划评估是指引导大学生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反馈)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修正。职业决策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循环,可能每次的循环所达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进步,可能是倒退。因此在生涯评估的过程中心态要平稳,明确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沉迷于一次循环的悲与喜、失与得之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总之,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只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基础,而用人单位绝非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提供有价值劳动的重要平台,要踏踏实实地在满足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