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形式,注重运用,“用教材”教语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形式,注重运用,“用教材”教语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运用”一词成为修订版课标的关键词之一。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的阅读课,只重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试图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带动语文能力的培养,走的是“带着学生感悟课文”的路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感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关注文本言语形式,教给学生学习语言之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一、 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教材教学价值

一篇文章选入教材,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即从读者角度感悟到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等,从中获得教益与启迪,这就是课文原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需要靠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的。教学中,大多数教者都能抓住文中那些值得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语言文字,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而含蓄的词句、段落,揣摩、推敲与品味,获得独特阅读感受,实现文本的阅读价值。

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生发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事关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的语文知识,即从教者角度所要传达给学生的有关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包括语言知识和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在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阅读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文本的教学价值,寻找文本语言的图式,教给学生学习文本语言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提升语言的成活率。

如黄亢美老师执教《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在引导学生了解全文及段落大概内容的时候,教给学生“不看头,就看尾”寻找中心内容的方法,在理解文句的时候要求学生运用“于无字处读出字来”的品读方法,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图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力。

二、 借助文本言语形式,有机进行迁移运用训练

语文学科教什么,实际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王尚文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当下,很多语文课往往关注教的内容,很少关注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少关注和研究作者是怎么组织表达的,是“怎么说”的,而专门在“说什么”上兜圈子,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独当之任”,造成语文教学的低效。

因此,我们要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句式、段落、结构、各种修辞手法等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及时进行迁移性的运用练习,学语言用语言。

如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对啊!作者既写自己在园子的生活,还借园子里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这就叫——借物抒情。请你借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参照课文倒数第二段,自己学着写一写。要会借,借用课文别的写法,句式要有点变化更好。

这样,教者抓住这种新鲜的、独到的、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细细品读、积累、借鉴、运用,对催生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大有裨益。

三、 巧妙化用文本内容,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心理学家把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把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各种语文实践运用的场景,化用文本的语言,让学生的语言在实践运用中实现迁移,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

如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哪吒闹海》一课时,就巧妙地采用概述、复述、转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借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把课文内容转化为学生口头语言。课始他告诉学生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为何闹海?如何闹海?闹了又如何?学生抓住了要点,很容易就将一篇长长的文章读成了简明扼要的一句话。

课尾薛老师变换叙述方式,分别让学生站在龙王、李靖、哪吒的立场,来讲述同一件事。

师:假如你是龙王,找到了哪吒的父亲李靖,你会怎样?

师: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会怎么做?

师:同样一件“哪吒闹海”的事,龙王和哪吒都在李靖面前讲述了一遍,这样的讲述都是对原来这件事情的转述。龙王和哪吒两个讲的一样吗?

让学生变换角色尝试挑战,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想象也更大胆了,这样的教学真是妙趣横生,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老师教得轻松自在。

四、 适当挖掘文本空白,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既能“还原”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如魏星老师在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刚才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两个字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这两个字就是两个画面!——哪两个字?

生:一个是“锁”,一个是“啄”。

师:这个沉重的铁链是怎么锁在悬崖绝壁上的?鹫鹰是怎么啄食他的肝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想象,谁能来讲述一下?

…………

师:我们不忍心读,但我们读了;我们不忍心讲,但还是讲了。这是一种残忍无比的折磨,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折磨,这是一种永无尽头的折磨,抗争,呐喊,此时此刻,你听到普罗米修斯心底发出的声音了吗?(配音乐画面,全场肃然)——你,就是普罗米修斯,谁来说一说?

这样的训练,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总之,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关注文本言语形式,注重表达运用,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学课文”向“学语文”的华丽转身,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