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中国人都上译言阅读互联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中国人都上译言阅读互联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毫无疑问,译言网是目前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它的用户1/3是学生,另外一部分是白领、媒体,网罗尽了最高端的互联网用户。但创始人赵嘉敏认为,他依旧在等待一个真正可以让译言生存和壮大的机会。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经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网民。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报告,在互联网这座知识宝库里,英文信息占了80%,中文信息所占百分比微不足道。

赵嘉敏也看过上面这份数据,一个创业构思在他头脑中萌芽:让更多人能够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于是,译言网在2D06年诞生了,两年过去,尽管还没有收获商业上的成果,但译言依靠众多志愿者的参与,已经成了中文互联网上日更新量最大的翻译网站,人们可以从这里读到最新的《经济学人》中文版,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奥巴马的竞选演说。

这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创业

1月中旬,冬天的中关村科技园显得有点冷清,不是特别容易找到一个人问路。联想全球裁员2500人的消息在不久前曾让这里热闹过一阵,一些记者堵在不远的路口处希望碰到一些可以打听消息的线人。

相信这比较困难。大部分没有接到裁员通知书的IT人士依然过着没黑没白的日子,至少译言网的创始人赵嘉敏这几天还是在加班。将近10年的经济高增长让这个园区里的创业者们习惯于这种忙碌的生活。

译言网的办公室就在创业园2号院里,去年春天为了进入这个有着众多优惠政策的园区,赵嘉敏还写了一份关于开源翻译模式的报告,把译言网的模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的理念经常会通过电子邮件发到译言的用户那里,上面写着:发现翻译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事实上,赵嘉敏从接到电话决定要创业到现在,都没有考虑过他的创业会给中外翻译事业带来什么伟大的元素。

最终译言搬进了一个115.67平米的小屋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公司的全部。这里不像凌志军形容的那样是一个大开间,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正规的大门。赵嘉敏的办公桌就在开门后大厅的最里面一个,那是他写作、翻译和写日记的地方。

赵嘉敏有一个好习惯,在他创业的过程中,他把一些重要的经历写成日记,放到译言网上,其中也夹杂了不少创业的体会。

对于创业,赵嘉敏早在美国时就有认知。译言网的第一篇译文就是《做一个天使投资者》,而赵嘉敏在译言网上的第一篇译文是《白手起家的艺术》。

赵嘉敏说,这是他第一次创业,也将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中年创业的心理困境

对于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赵嘉敏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什么时候接到张雷的电话(译言另一个创始人),什么时候决定回国,什么时候重回译言网。

在译言日记里,赵嘉敏把创业的开端描述成一个电影的开头:“2006年7月8日,早晨,湾区(即洛杉矶),天气很好。我正在往大货车上搬东西,准备迁到伊利诺伊州南部靠近圣路易斯的一个小镇。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张雷打来的。”

那一个电话引出了赵嘉敏后来的人生转折――辞了一份年薪十万美元的工作,放弃了拿美国绿卡的机会。后来他才知道,他是部门中最后一个离开甲骨文的中国人。

赵嘉敏自嘲说,幸好当时没有等下去,要不然拿到绿卡了,反而不知道要不要回国了。

赵嘉敏是本世纪初在硅谷创业比较晚的科技人员,也是回国创业比较晚的海归。对于这次回国,赵嘉敏的决策基于两个判断:第一,译言网起步阶段的主要需求来自中国,因为信息不对称对中国读者来说更强烈一些;第二,如果第一点成立,创始人中必须有人回国开展业务。

这样的执著,让赵嘉敏的决定在同事面前显得毅然。

跟很多创业者一样,赵嘉敏目前在译言网是不拿工资的,虽然是一个公司的负责人,但他戏言自己是靠老婆养着的。

从美国回来以后,赵嘉敏没有马上到译言网,而是到了一个朋友的创业公司做工程师。为的是先养家糊口一阵子。对于一个有家有口、有妻有儿的而立青年,一下子收入从年薪十万美金到零,“至少从心理上要有一个台阶”。

同样,对于这样年龄的创业者,激情只会越来越少。创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赵嘉敏的激情表现得相当平静,不像很多国内创业者有如奥巴马竞选那样激情澎湃地演说。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回国后的头十个月,中国创业者们的过度的激情还是让赵嘉敏有点不太适应。不过置身这样的环境又不得不去适应。

生存是第一位的

这天中午,赵嘉敏一前同事回国寻找创业的机会。席间,同事问赵嘉敏:你周末有什么活动?赵嘉敏笑了笑说:加班。这让前同事很是惊讶,虽然同为大企业的工程师,但他经常在周末组织球队打比赛。

急躁,这是赵嘉敏对国内创业者的第一个判断。在美国,一周上五天班,可能紧张的工作时间只有两天,但都是有效工作。在中国,一周上七天班,其中有六天是白忙的。

“目前中国的企业状态,混乱比秩序要多一些。”这是赵嘉敏回国后十个月的打工经历总结出来的。国内还有一些被创业者们奉为原则的经验。

比如说整合资源,比如说先搭一个大框架,然后往里填东西。这两个原则都是企业在高速成长时常用的,就像上市公司的收购战略。跟股市上的资本家一样,这都是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的。

赵嘉敏则更信奉事情一点点做的原则:“很多创业企业并不是缺资源,但这些资源不能转化成现金流,还是虚的。”

在所有的经验里,赵嘉敏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创业企业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

在回国前,赵嘉敏给自己的期限是两年,要在两年内把译言网做起来。到了这个冬天,赵嘉敏给自己的打分是:还差一点。

差的这一点是:“年底做到当月持平”。这是2008年4月,赵嘉敏重回译言时提出的经营目标。同时,他在内容上提出了“三个一”的目标:“出一本书,引入一家外文媒体,开设一个专栏”。

无奈的无偿翻译

最早的一本跟译言有关的书叫《长尾理论》,可能你没看过,但你应该听过。这书最早的中译版出现在2006年8月中旬的网络上,由张雷和赵嘉敏合作翻译。那年的12月,中信出版社才引入国内。后来,译言出了很多书,Inside Facebook、《创业者圣经》,而且很受网友欢迎。

其实,对于译言而言,出书并不怎么赚钱。赵嘉敏更希望通过引入境外媒体的方式在国内确立商业模式――让译言成为一些海外媒体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译言从中收取服务费用。英国的老字号《卫报》在去年年初就已经跟译言有合作。但目前译言还不能把这个资源变成现金流,经济危机让英国人捂紧了钱包,近一年以来,译言网上的译者一直是无偿服务。

译言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网站,也就是在去年年中。汶川地震发生后,译言团队把美国国家紧急救援局网站上的《地震搜救手册》放在译言网上,很多人下载了。不过,这也纯粹是公益事业。

目前译言网的用户有三分之一是学生,还有一些外企白领、媒体和翻译界人士。总体比较高端,因为流量还没上来,广告收入无从谈起。

去年年底,赵嘉敏的压力比较大,并不是因为经济危机,事实上经济危机之前译言网就没什么现金流。赵嘉敏不得不从事一些副业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其中包括给一些公司做翻译,帮一些企业建立网站。

现在,译言网可以从腾讯等门户网站得到一些来自内容分发的收入,赵嘉敏希望把这方面的收入规模化――这是2009年的目标之一。如果这样的转变能完成,那译言的工作人员就不用做副业了。

赵嘉敏在译言日记中写道,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译言生存和壮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