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宇宙 雪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宇宙 雪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上有很多酷爱雪花摄影的人,当然,远没有拍摄鸟类、拍摄昆虫植物的爱好者多。毕竟拍摄雪花是一件门槛很高的技术。19世纪初,照相术发明不久,显微照相术更是刚刚起步,一个美国农民本特利居然开始用这种方法来拍摄雪花。如今当我再看当年本特利的工作,依然有一种泰山仰止的感觉。黄铜镀金的显微摄影镜头,大画幅相机,拍出的黑白照片丝毫毕现。据说他用一辈子时间拍摄了几千枚雪花,最后死在雪地之中。而他的作品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绝对是上乘之作。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中谷宇吉郎,算得上是一位落魄的核物理专家。在几乎半年会降雪的日本北海道大学,他的核物理完全没有用武之地,继而改行从事低温物理,开始研究冰雪结晶。后来的中谷宇吉郎,成为日本一代物理学大师,而他在雪花摄影方面的造诣也颇为出色,最大的成就在于,他谱写了雪花的家族表,这个表在后来二十多年中由他的同事们几经修改,成了现在世界上雪花分类最为详尽的体系,而北海道也建立了雪花博物馆。如今北海道依然是拍摄雪花人喜欢去的地方,据说在那里还特产一种针状的雪花,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

21世纪初,人们在网络上看到许多美妙如水晶般的雪花照片,这些照片出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凯尼斯之手。他独特的照明设备为雪花附着上清新淡雅的色彩,拍摄雪花的人习惯称其为“大师”。后来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喜欢研究雪花的人,甚至于雪花摄影师,很多都有天文物理或者数学背景。比如在历史上系统观测雪花形态的第一人应属天文学家开普勒,而第一个发现雪花特殊形态的,又是数学家笛卡尔。由此看来,作为研究天体物理的我来说,被雪花迷住并不是偶然的事情。也正是在天文台,在漫天飞雪而无法进行天文观测的时候,我们开始了拍摄雪花的历程。

2006年元旦那场山上的大雪可以算得上是我第一次拍摄雪花。简陋的设备,只有一台借来的相机和两枚镜头。普通的相机镜头难以拍摄出雪花微小而精巧的结构,无奈之余,只能尝试两枚镜头的相互组合,也就是将两个镜头拼接成一个镜头来使用。一个镜头充当放大镜,而另一个镜头充当成像元件。两个镜头的组合让我拥有了两倍的放大倍率,然而兴隆的雪花并不大,临时拼凑的设备也难以使用。在宿舍前冻了四个小时,拍到的雪花也不过五枚。倘若放大来看,成像恶劣,模模糊糊,最多只能看到雪花一些粗糙的花纹。看来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差得很远。

天文台的落雪

2006年12月31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小张,要不要吃个饺子?”助手小郭打开电火锅的盖子,瞬间热气腾出,我眼镜上结了一层雾。电视里郭靖正在向黄药师滔滔不绝地背诵九阴真经,瞬间有了点过节的感觉。窗外大雪纷飞。这将是我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过的第一个元旦。

按理说,我该恨死这样的天气。兴隆观测站是远东最大的观测台址,台站上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光学望远镜。这次上山,我有五天的观测时间,能分配到用这些望远镜观测天体的时间非常不容易,我期盼优质的观测数据,或许还暗藏着一些不期而遇的小惊喜,当然,这一切都基于完美的晴天。而从昨天起,兴隆的雪就没有停,五天的观测,起码有三天泡汤了。更要命的是大雪封山,只能在山上过这个元旦。不过,我有自己的打算。

气温,白天最高零下5℃,夜间若是下雪,温度在零下10℃左右,若是天晴就会降到零下二十多度。这是拍摄雪花极佳的气象条件。喜欢天文的人大多酷爱摄影技术,我更是喜欢一个特殊的摄影技法,比如显微摄影。在冬天,显微摄影有最为独特的题材——雪花摄影。这是一个让人沉迷的题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世界上有好几十个雪花家族,我们完全不可预计,究竟什么样的雪花会飘落在我的镜头下。拍摄雪花,与其说是一种摄影,不如说是一次寻宝,甚至于探险。

受气温影响的雪花

午夜1点,屋子里安静无声。

我和我的观测助手正坐在电脑前犯懒。屏幕上重复着我们拍摄的目标—现代望远镜的观测很自动化,只要望远镜运转正常,我们只需要简单操作处理,就可以进行观测。不过遇到突发事件就麻烦——屏幕上的目标突然消失!观测助手一下子警觉起来,跑到外面看看望远镜出了什么问题,刚出门就大叫:“下雪了!下雪了!关望远镜!快!”

突如其来的降雪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不过这种天气,对于观测助手来说也不错,可以回去好好睡觉。而我又按捺不住好奇,试图再次尝试雪花拍摄。这次我动用了显微镜,在零下15℃折腾一晚,天亮时雪停了。这晚上我利用显微镜拍到了几枚雪花,充分相信了显微镜的实力—在高放大倍率下,雪花的细节丝毫毕现,不过兴隆这场雪的雪花仍然相对单一。

雪花之所以让人产生收集的欲望,是因为它包含了两种意义上的美:规则之美,随机之美。这两种美正来自于物理世界最基本的原理。然而人们也发现,雪花的美丽确实也有规律可循。在雪花生长的时候,温度和湿度是决定其类型的最主要因素。温度低于零下25℃时,雪花以六棱柱形态出现。而在零下15℃附近,雪花成星状。在零下5℃附近,雪花呈扇形和六边形。在同一温度下,湿度不同也会造成雪花形状差异,比如在零下15度附近,湿度低的环境下雪花呈六边形,而湿度大时则呈松树枝桠般的六星状。也就是说水汽越充沛,雪花越复杂。在兴隆拍到的这些雪花,大多没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可见大气状况,整体上还是比较干燥的。不过,能够用显微镜拍到几枚雪花,已经让我兴奋异常。

北京久违的冬雪

雪花拍摄兴隆山成功之后,我和我夫人开始在每个冬天等待着上天赐予的雪花。不过上天往往难以随人愿,北京的降雪往往要到开春,才有所规模。于是每次拍摄雪花,如何精确利用气象条件成了最大的技术难题。

雪花的拍摄对于环境要求很高。降雪时空气温度通常较高,这是拍摄雪花的大敌。在高于零下5℃的环境中,雪花落在显微镜上很容易融化。而倘若环境温度低于零下15度,接在显微镜上的相机工作就会出问题。于是我们将显微镜改造为冷光源,并购买了冰柜,让显微镜可以充分冷却。而对于相机,我们只好给相机穿上衣服,让其可以正常工作。

虽然北京的降雪稀少,但每次下雪都会带来一点惊喜。

2010年元旦后,北京突降大雪,由于当时的气象条件复杂,落下的雪花形态极其多样。其中有直径两毫米左右的六边形雪花,在显微镜下如同刀工精雕的水晶盘子,还有形似蕨类植物叶子一样的雪花,也有形似船舵的复合型雪花。在一场雪中,我们拍到了至少50枚样本,也如愿拍到了线轴状的低温类型雪花。

2012年,北京在冬天只下了三场小雪,每次降雪都是从后半夜开始,持续到早晨。不过那三次降雪的雪花个头非常之大,最大的如同拇指指甲盖,仿佛可以用绳子穿起来当做饰品。奇怪的是这三场降雪都只有北京地区降雪,而附近的河北乃至天津都没有任何降雪迹象,后来才知道是冷空气从太行山翻过,和渤海水汽相遇才造就的降雪,能在北京降下真是足够幸运。

至今感到最离奇的一场雪也是在北京,2011年春天,北京迎来了久违的降雪,从天而降的不是六角形雪花,而是各种奇怪造型的冰晶。甚至有的冰晶敢于“违反”物理学定律,呈现出方头方脑的样子。后来我们查阅文献发现,这类雪花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记录,在南极地区发现过类似的雪花,不过这类雪花如何形成,即使现在也尚未得知。能够抓到非常稀有的形状,也算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点回报。

为了到更多地方拍摄雪花,我们制作了便携式雪花摄影设备,开始背着到东北追雪。东北较冷的气候条件使得拍摄雪花相对容易,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如冰糖沙粒般的雪,也见到了更多纷繁复杂的结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美丽的雪花,现在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从伊犁河谷到戈壁

新疆是拍摄雪花的绝佳地点,但由于拍摄设备沉重巨大,我们无法将设备带到新疆进行拍摄,只能使用小型显微镜头作为替代。不过正是在新疆,我们见识了雪花的多样性。2010年冬天,我和我夫人来到新疆伊犁拍摄雪花,当时只携带了一枚便携的显微镜头。这个镜头个头小巧,放大率非常高,而且有良好的成像,接在单反相机上拍摄效果很好。然而到了伊犁却发现,那里的冬天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

初到伊犁州首府伊宁市的村落,仿佛进入了一个雪的世界。小屋和院墙之上的积雪犹如堆砌了厚厚的奶油,看上去秀色可餐。当时的温度为零下10℃,很适合拍摄雪花,可没过几天,温度升到了零度附近,天上飘落的雪如同鸭鹅的绒毛,用手套接住测量其直径,有五厘米左右,由上百枚雪花组成,这些雪花大多呈星状或针状,相互勾连形成雪片。不过这些雪落地便成了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水汽和泥土的芳香。

这样的环境自然无法拍摄。望着鹅毛大雪中的银白杨,还有道路上站在马车上赶车的维吾尔人,我试图解开心中的谜团——为何伊犁州的雪如此之大,却温度如此之高?为何上百朵雪花会在这里接连成雪片,如蓬松的鹅绒毛般落下,为何此景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这种气候条件在中国绝无仅有—北大西洋的暖湿气团赐予欧洲丰沛的降水,而到了东边的伊犁州,在南北两道天山的夹击下,挤出了最后一滴眼泪,造就了雨雪丰沛的伊犁河谷。而这里蓬松如鹅毛般的降雪,也要归功于星状和针状的高温类型雪花。正因温度较高而湿润,才形成了这种如同鹅绒毛的雪片。

离开伊犁州,我们乘车从果子沟赛里木湖去往奎屯。不料这种温暖而多雪的气候有时也很麻烦。路上积雪蓬松而深厚,推雪的机器在雪墙间开路,而雪化之后路面更是泥泞不堪,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融雪性洪水。本来八个小时的路程走了16个小时。长途车一过赛里木湖便进入到荒漠戈壁地带,虽然也是白雪覆盖,可那里的雪却是另一个样子。走下车,一不小心便摔了个屁墩,虽然摔在雪地上,可雪地又冷又硬,比摔在水泥地上还难受。这里的雪花又细又小,随着风在天上飞舞着。我们找机会开始拍摄,发现雪花形态简单,但大多不相互粘连—一道天山,两边的雪截然不同。

一次,我在克拉玛依拍摄雪花的朋友给我一张照片,黑色的地面上零散着几枚雪花,而它们的样子颇为奇怪—居然有12个花瓣。虽然我偶尔也见过12瓣的雪花,但从未见过如此多的12瓣雪花聚集在一起。克拉玛依本来也是戈壁滩,按说水汽条件也并不丰沛,可这么多12瓣雪花是怎么来的呢?新疆的雪,真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