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150-02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这三个基准点。首先解读剖析新课标,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其目标与精神,融合于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特点以及运用新教材的能力,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再从教学出发,如何将新课标、新理念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做了简单阐述,贯彻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理念;新课程;观念;积累

新的教学改革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 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关系

现在有种倾向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完全对立起来。实际上,与其将两者看成是互相冲突的,还不如视其为相互补益的关系。从一种理念向另一种理念的转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取长补短的过程,相对来说,传统教学理念强调的“合理有序”的那套办法相对成熟,作为一种“适用技术”,对我们目前教学改革有相当的借鉴作用。而现代教育理念更是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和探索的目标,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实和实践。

1、传统的课程观是只注重教学,只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忽视了课程中人的因素,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教学民主,忽略了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人的情感、态度的价值观,新的课程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目标下,注重实现人的发展,又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唯物辩证观点等方面的培养。

2、新课程强调,要有以往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了什么转向更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不是教师计划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而是学生真正得到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体验。课程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以往课程总是聚焦于学习的结果,要注重学习寻求结论的过程,因为它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知识,并没有看到学生作为一个很鲜活的个体存在,强调的英语知识落实了没有。课程强调整体划一,规模效应,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差异性。有一句话说:“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还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新课程越来越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就是树立基础教育为社会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主动性”,只有有了主动性才能形成创造性。

二、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力求七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合过程”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1、课程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以往教师对课程和教学二者的理解是狭隘的,甚至会将它们分割对立起来,认为课程内容规定了“教什么”,教学活动则是“怎样教”,“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改课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将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才能使教学改革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

2、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经常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样的观念在我们大部分教师思想中都有。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优化”都变成了一种奢谈。新课程理念中,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新课程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3、书本与经验交融互补。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以书本为唯一的蓝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许多的读书“高手”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新课程理念更主张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新课程内容的转变,要求加强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课程内容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课程具有时代精神,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更注意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知识对素质的促进转化、整体发展。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学发展”。所以,新课程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时,必须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的关系。

三、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历程上的积累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大部分教师知晓教材内容,而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无关的内容一说就茫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是很难适应的,因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选择的课题不是老师规定的,探究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可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关系。同时,教师作为研究者要不断的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在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上不断提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和技能,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探索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应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