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九大行星”的终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九大行星”的终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天文学界多年争论尘埃落定,冥王星被逐出行星家族,太阳系只剩行星。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布拉格通过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决定冥王星将不再被定义为行星。这样,太阳系家族只剩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术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名“传统”成员。

一、天、海、冥三星的发现

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开启了现代天文学时代。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注意到了双子座中的一个天体,最终确认它是一颗行星。它以希腊神话中天空之神乌刺诺斯命名,中文称为天王星。

发现天王星后不久,人们就计算出了它的轨道,却发现观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的总有差异,英国利学家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分别提出,这可能是因为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它的引力导致天王星轨道出现偏差。他们还计算出了未知行星应该在什么地方。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在预测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新行星。这颗行星的颜色好像海水,因而以海洋之神尼普顿命名,中文称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引力部分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误差,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天文学家相信海王星轨道之外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

但这颗神秘行星太远太暗了,经过几代人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它才干1930年2月18日出现在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的视野里。这颗远离太阳光辉的星星被赋予了地狱之神普卢托的名字,中文称为冥王星。至此,“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格局形成。

二、柯伊伯带天体的挑战

然而冥王星是一个异类。它个头太小,轨道太扁,而且轨道平面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有很大的倾斜,而不像其他行星轨道基本上与地球轨道位于同一平面中。这些特征使其行星地位相当不稳定,总是有人认为应该把它开除出行星家族。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许多柯伊伯带天体,使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化。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一个区域,那里有许多小天体绕太阳运行,可能是太阳系早期物质形成行星之后的剩余材料。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于1992年被发现,现在其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几百个。

从2000年起,柯伊伯带天体直径最大记录不断被刷新。2005年7月,昵称齐娜的“2003UB313”被介绍给公众,它是70多年来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这是推动行星概念被重新定义的决定性发现: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三、提出新的行星概念

在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行星定义委员会提出了新的行星概念,意在解决近年来新的天文发现和传统概念之间的矛盾。他们提出的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构成行星物质的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在这个概念下,不仅“九大行星”保持了自己的地位,新的天体“2003UB313”也获得了行星的称号,甚至原先被定义为小行星的谷神星和被定义为冥王星卫星的“卡戎”也“荣升”为行星。行星定义委员会说.如果以后还发现新的符合标准的天体,那它们也可以被定为行星。

四、新定义增加了争论

这个概念似乎是“皆大欢喜”,但天文学界并不完全信服。曾发现“2003UB313”的布朗在个人网站上就提出,所谓“800公里直径”的标准只是对石质天体而言,在柯伊伯带还有许多冰雪构成、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它们只要有400公里直径就足以维持圆球外形,如果按照新的行星标准,那么太阳系就会至少有53颗行星。

五、决议草案最终版本

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8月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义决议草案的最终版本。最新的草案将行星定义范围限制在太阳系之内。

最终版本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术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六、最后的表决

根据会议安排,大会于8月24日当地时间14时列行星定义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投票通过,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遭到“降级”。从此,冥王星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向日葵工作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