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就食品科学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经验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实施知识结构体系加能力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独具特色。也展示了应用型院校必须明确办学思想,合理定位。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构建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应用型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模式 实施措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核心,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明确办学的定位、方向以及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特色走创新型大学之路。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特色人才培养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龙头城市,已率先进入后工业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密集,此后工业化阶段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上人才的适应性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决策,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使中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空前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些城市的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习俗相似,商品相通,自古以来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我们要坚持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的原则,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要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最佳切入点,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模式等方面办出特色。把一些工程学院办成创新型的大学。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以科学发展观确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建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全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实际,坚持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发展观。为此,要坚持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根本方法是合理的定位及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根据自己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以满足区域经济需求和食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宗旨。体现“精理论、重创新、宽口径、强实践”的专业理念,形成“以生物技术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农业资源为对象,以精深加工为目标”的专业特色和“掌握原理、重在应用、顶岗实习、柔性就业”的专业_培养模式,着力于为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建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紧密结合经济区食品工业发展,服务区域农村经济,立足区域特色资源,推动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初步形成以食品工程、质量控制和食品生物技术三大专业方向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专业体系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必须对知识结构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能力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分分配,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掌握该专业知识技能之所需,又要充分考虑到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需求,构建“平台+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体系,使课程体系整合化、培养方式能力化、培养计划动态化。

1.构建“平台+模块”式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知识结构体系中搭建四个平台,分别是:公共基础与素质平台、专业基础素质平台、综合素质平台、专业核心与知识平台。

2.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体系。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以较为宽广的实践教学模块为支撑,经过深入研究,精心运作,构建独具特色的能力结构体系,并实现能力与知识的有机融合。能力结构体系必须服务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平台。注意能力结构体系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衔接,形成四个层次的能力结构体系:即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或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生产现场操作能力和创业实践综合能力。

第一层次: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主要依托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完成,面向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 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专业基础素质平台进行,是学生达到毕业的基本能力要求。第二层次: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或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主要依托专业实验室和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食品工程及食品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培养的是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质量控制专业方向的学生所培养的是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新产品技术开发能力或新产品检测技术开发能力主要专业选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进行,以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第三层次:生产现场操作能力。主要依托校外的实训基地完成 食品工程及食品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主要从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生产现场操作能力。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应对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质量控制专业方向所培养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食品企业的产品分析技能、企业中常用的实验设备使用、通过实验手段判定问题所在的能力。通过仿真模拟、现场实习、综合课程设计等方法实现对学生生产现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四层次:创业实践综合能力。通过开发综合性、实战性、多层次的综合创业实战训练平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促进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间的协作,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延伸能力,这也是前一个层次能力培养的综合检测,它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分析

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应用型院校承担着教育改革创新的重任,在举办专业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1.产业发展为专业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环境支撑。应用型院校要进一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必须实现转型,实现能级的提升,要在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而现代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然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企业对参与专业教育工作也允满了热情与期盼,愿意为专业教育提供物质、师资、基地等方面的支持。

2.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为专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些成功合作的案例使产学研联盟日益成为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一项“战略意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也在努力探索产学研联盟新模式,使学校的技术创新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结合。政策引导也对产学研联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3.应用型院校具有举办专业教育的独特优势。

首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好。他们具有多年举办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历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输送了大批各级各类企业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这些高校注重应用为先、专业精深和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强化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注重产学研结合,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应用研究、培养模式等无不体现了服务行业产业的宗旨,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其次,专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和企业实际工作背景并重的“双结构型”师资队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应用型院校坚持与产业共发展、同进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积极主动提供服务,与行业、企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特色师资队伍、合作开展科研项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支持,丰富了教育资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专业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第四,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应用性学科,应用性研究成果突出。一些应用型院校大多在其主体学科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本行业领域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五、应用型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

考虑到应用型院校在服务区域、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差异,可以选择在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具备条件的应用型院校进行某些类型、某些领域的专业教育。

1.设好准入条件。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定位于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功能定位于以教学为主,同时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研究,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为打造应用型院校培养专业教育的品牌并形成鲜明特色,应该对承担应用型院校的本科办学年限、管理运行机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条件、实践环节保障等方面设定明确要求,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2.把握好审批程序,建立质量保障、监控和激励机制。为保障应用型院校专业培养质量,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对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培养院校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办学条件,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规范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顺利实施。学校应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习实践等多个环节人手。努力探索开放、协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打造专业学位品牌,组织优秀生源,把好招生质量关。建立节点监控机制,加强校内评估体系和校外教学点建设,规范教学点管理。建立奖学金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辅助作用。

应用型院校的专业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学校培养质量的保证。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应通过合作培养,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校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有实力的应用型院校应抓住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机遇,先行先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构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为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使自己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掌握更强的技术能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彰显应用型人才的独特魅力。

总之,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和生物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生产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创新人才,其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合理,能力结构体系更加突出,也势必为社会所需要。

作者简介:冯成杰(1982-9出生)、男、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杭州)、现任浙江润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邮编:310012)技术部主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