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吴下阿蒙”的心性修炼 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下阿蒙”的心性修炼 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吴下阿蒙”的心性修炼

美玉要用石头打磨

哲理的故事

三国名将吕蒙年少时,私自跟随姐夫邓当从军。当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员,见16岁的吕蒙非常年幼,很轻视他,说:“打仗这种事情也是小孩能干的吗?拿肉喂老虎而已。”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吕蒙大怒,居然举刀杀掉了这位官员!闯下大祸,逃到同乡家里避难。事后几经周折,才又回到部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急躁易怒的“吴下阿蒙”,多年后却以能忍著称。“白衣渡江”、大败关羽还仅是吕蒙能忍的一例。后来吕蒙被提拔,有一次正要入朝时,被一位官员隔着门帘指着说:“你小子居然也能参政?”吕蒙假装没听见,而同行官员却非要弄清挑衅者的姓名,吕蒙坚决不同意。说:“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还不如不知道。”

看来“吴下阿蒙”的变化之大,远不止鲁肃所称赞的学识增长,还有心性的成熟。

故事的哲理

君子与君子之间互相谦让固然很好,但真正“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君子就必须与各色人等相磨乃至受欺。久而久之才能练出镇定自如、指挥若定的真功夫。

“闲逛”走出迷津

目标感过强反增迷惑

哲理的故事

心理学家托尔曼曾做过一个让白鼠学习走出迷宫的“迷津试验”。

试验者把白鼠分成了甲、乙、丙三组。对甲组,托尔曼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上了白鼠爱吃的食物。目的就是让白鼠有更强的动力走出迷津。

而对乙组,每天被放进迷宫的时间和甲组一样,但并不在出口放“美食”,只是任由它们在里面“闲逛”。

对于丙组,前10天和乙组一样,没有目标,也是整日胡跑乱窜,但从第11天起,也开始享受甲组的待遇。

试验结果显示:不断探索出口的甲组,平均用了14天可以准确无误地迅速找到出口。而乙和丙组在没有目标的时候,都没有迅速找到出口的能力。可是丙组特殊,虽然胡跑乱窜10天后开始有了目标,但平均只用了3天就可以迅速找到出口――比连续奋斗了14天的甲组还早了一天完成任务!

随着托尔曼研究的深入,发现同样的情形在人类中也是有共性的。其实放眼我们的生活,会发现类似这种“坑爹”的故事并不少见。

故事的哲理

漫无目的虽然目标感不强烈,但在游走中形成了对迷宫的“综合认知”,掌握了一个“面”。而总是紧盯目标,反而缺乏了整体感知,脑子里留下的往往是一条条难于梳理的“线”。虽然商场如战场,但面对商场这个“大迷宫”,求胜心之外,另外保持一颗放松而感性的心,至少同样重要。

赵无恤空手接班

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看到什么

哲理的故事

战国开启前夕,一个重要的立储事件正在进行中――晋国赵氏之主赵简子,正从儿子中选拔接班人。

一日,赵简子说:“我在常山藏了宝贝,你们去好好寻找。”于是,儿子们赶到常山,几乎要挖山三尺。

随后拿回来的收获中,有名贵药材,有珍惜动物,也有人在山上发现异石。但只有出身低微的儿子赵无恤两手空空,说道:“我找到的宝贝大得很,实在拿不了。”赵简子道:“愿闻其详。”赵无恤道:“常山临‘代’,‘代’可取也!”可是如何取得?赵无恤说:“占据常山,居高临下,四面出击,不停袭扰,待敌疲劳,聚而歼之。”

赵简子满意地点头,原来别人低头挖山寻宝时,只有赵无恤站在山顶,抬头遥望代国。继位后,赵无恤果然先取了代国,拿到老爹藏好的“宝贝”。

故事的哲理

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看到的会完全不同。管理者如能经常反思:“我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就是最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测验。

学英语的老人

没有条件,恰恰具备“最好”的条件

哲理的故事

清明节期间,我在路边突然遇到一位老人来问问题。这是一位特殊的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老式蓝色工作布衣服。意外的是,老人开口却问:“我想问您一个英语单词。”

随后,我一边回答,这位老人一边从兜里拿出一小沓纸片,开始认认真真地记录。更意外的是,老人写的英文竟然也是用汉字替代――把单词的汉字谐音仔仔细细地写了上去。

看到笔者有问必答,老人开始接连发问,记录了20个左右才心满意足。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老人已能熟练地背出200来个单词了!要知道,这可是一位最不可能学英语的人:按人们平常的认知,会认为这是一个没有英语学习条件的人,没有教材,没有底子,连汉语拼音也不会。但是毕竟,老人已经能熟练地说出他生活环境里的许多常用单词……

故事的哲理

《把情商当回事儿》作者曾莉认为中国管理者群体最突出的特点,是执行力弱。“因为中国管理者普遍爱论证。如果什么都要论证好才着手的话,那乔布斯的那些‘不是人做的产品’就不会诞生了!”其实,这位“最不具备”学英语条件的老人,比许多管理者都具备了一样重要素质:没有任何多余的论证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