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儿童报纸新闻版的内容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儿童报纸新闻版的内容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儿童报纸新闻版引导儿童关心国事、关注社会、关。自身以加快其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本文以《中国少年报》1版为研究对象,希望为如何拓展我国儿童报纸新闻版的生存空间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儿童报纸 新闻版 《中国少年报》1版

报纸的内容和版面形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报纸内容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它对版面形式起支配和制约的作用。《中国少年报》1版作为我国目前历史最长的国家级综合性儿童报纸新闻版面,创办56年来,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本文以《中国少年报》1版为研究对象,希望为如何拓展我国儿童报纸新闻版的生存空间提出一些启示。

关注儿童时事,追踪兴趣焦点

儿童报纸新闻版引导儿童关心国事、关注社会以加快其社会化进程,优秀的儿童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有宣传教育作用,有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国少年报》1版当然也不例外。

不让小伙伴身边的焦点悄悄溜走。儿童新闻理应关注儿童生活、报道儿童生活。围绕儿童生活主题而作的儿童新闻,能够使得栏目定位明确、风格轻松。因为根据接近性原则,儿童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最感兴趣。这一点在严三九的关于上海《少年日报》读者的调查报告中得到证实。《中国少年报》1版将最能体现儿童生活和学习的校园新闻放在备选题材的首位。这些校园新闻仅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和孩子们息息相关的。例如,“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作业”系列报道:《可爱的作业(上)》(2006年4月19日)、《可爱的作业(中)》(2006年4月26日)、《可爱的作业(下)》(2006年5月3日)。

拓宽领域,放眼世界。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让儿童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是儿童报纸新闻版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儿童类报纸完全不涉及或少涉及国外新闻,只提供儿童身边的新闻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不利于开阔视野、开阔胸襟。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正式发动了针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2003年3月26日的《中国少年报》1版刊登了《生命不能承受战争》的报道。报道让孩子们了解了伊拉克战争不仅让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让美国人的明媚清晨也随着隆隆的爆炸声而破碎。

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不仅肆虐中国,而且引起了世界的恐慌。各种媒体都对这一世界级焦点新闻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长期报道。《中国少年报》1版当然不会游离于该焦点之外。对非典进行了连续报道。包括《解答非典型肺炎》(2003年4月9日)、《你会洗手吗?》(4月23日)、《爱在非典蔓延时》(5月7日)、《我哭了,但我不害怕》(5月14日)、《一所小学的六星级厕所》(5月21日)、《放假在家的日子》(5月28日)等。报道不仅解决了孩子们“什么是非典”、“非典可怕吗”的疑问,而且还从洗手、上厕所等具体实际的小事情上着手,解决了孩子们的实际问题,更从人性化的角度报道了《爱在非典蔓延时》(5月7日1、《我哭了,但我不害怕》(5月14日),对安慰和鼓励孩子们起了重要的作用。

童趣语言精彩,新闻视角独特

充满童趣的语言。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语言必须形象化。从形式上看,儿童化语言中单句多、短句多、疑问句多、感叹句多,语言带有感彩,多用象声词、重叠词和语气助词。《中国少年报》1版在新闻报道中不仅注意使用儿童语言,而且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侃口吻的使用充满了幽默感。例如:

小猪:看啥呢?穿得跟红肠儿似的,你以为你是奥特曼呢!

小狗:落伍了吧,《中国少年报寒假合刊》就要出锅了,咱也红红火火整两本!

小猪:啥内容呢?

小狗:就不告诉你,让你“头大如斗”!

2006年12月20日

这则导语巧用东北方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两个属相在岁末年初的对话充满了幽默和调侃的味道。

2 使用网络语言吸引儿童注意力。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速度是成年人所不能比的,任何新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网络语言由于幽默好玩,深受学生的喜爱。例如:

从“撒野角”往里走没多远,墙上又出现了几个大字“想写就写、想画就画”,这又是什么东东?

2005年9月21日

3 使用俗语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例如:

你说你是少年陈景润,他说他是未来华罗庚,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究竟谁是强中手……

2004年3月24日

4 使用口语让小读者感觉亲切。儿童新闻中多用口语,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通俗易懂,让小朋友们感觉《中国少年报》1版在和他们面对面说话一样,唤起他们的亲切感。例如:

走进位于巍巍钟山脚下、清清月牙湖畔的中山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歪歪扭扭、五颜六色的大字:“想滚就滚,想爬就爬!”哇塞!乖乖!奇怪!别的学校都把校训放在最明显的地方,难道这就是中山小学的校训不成?记者一头雾水!

2005年9月21日

“哇塞”、“乖乖”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容易从心里接受的“嘴边话”,用口语来说儿童新闻会起到严肃新闻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5 使用修辞手法。这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借用辞格能令作品锦上添花,生色增辉。例如:

老师让我把“神六”发射的过程拍下来带回去跟大家分享,同学们还等着我绘声绘色的解说,“死党”还等着“瓜分”我从航天城带来的纪念品……(比喻)

2005年10月19日

6 适当使用常见外国语。例如:

在江苏南京市有这样一所小学。自从实行“开心教育”以来,校园摇身一变,成了同学们的开心乐园,大家上学就像去开大panv,上课就像做游戏,开心极了,幸福极了!

2005年11月2日

但是,在使用以上诸多手法给儿童新闻语言“上彩”的同时,要注意度的把握,给孩子们以正确使用语言的引导,避免成为学生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老师”。

精心选择的新闻视角。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成人更渴望求新求异,因此儿童新闻的报道角度就需要记者编辑在选择新闻视角上下足工夫,寻求与普通新闻的差异性。《中国少年报》1版在新闻角度的选择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例如,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正式发动了针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多数媒体在客观报道该战争的同时采取的角度几乎都是谴责美国的。《中国少年报》1版在2003年3月26日刊登了以《生命不能承受战争》为主题的新闻报道。该报道没有简单地仅从同情伊拉克、谴责美英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报道角度是通过两张照片来体现的:一张照片上是在战争中受伤的伊拉克儿童,无辜的眼神传达出“我想回家”的愿望:另一张照片上则是一位美国儿童,手里拿着在战争中丧生的父亲的照片,忧伤的眼神告诉读者“爸爸死了”。《中国少年报》1版对美伊战争的独特报道角度不仅体现了新闻的接近性,而且由于角度选择恰如其分,使孩子们在了解了新闻事实的同时,不会把对战争的痛恨聚集在某个个体之上。

表现形式丰富,栏目设置稳定

新闻表现形式丰富。《中国少年报》1版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在把握体裁特点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能够更准确地表现新闻内容。《中国少年报》1版不仅重视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的消息,并且还善于运用深度报道和评论。

栏目设置板具稳定性。《中国少年报》1版非常有特色栏目意识。该版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点设置了一两个颇具特色的栏目进行重点经营,这样做有利于吸引受众注意力,养成阅读定式,从而培养一批忠实读者。

研究样本中出现过的栏目共7个。有3个栏目出现的次数在10次以下,其余栏目出现的次数均为10次以上。例如“小灵通报道”,该栏目自建立以来,期期见报,从不间断,小读者只要阅读《中国少年报》1版,必能见到这个风雨无阻的好朋友。

当然,《中国少年报》1版栏目设置有坚持也有随意的。例如“小灵通讨论台”、“情报星星”等栏目仅仅刊登了3期,这些栏目匆匆走过,再未出现。但是这些一闪而过的栏目却为版面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情趣。在新鲜中同样能够吸引小读者的注意。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