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护理,化险为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护理,化险为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与死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两字之间有着怎样的惊心动魄,只有家属最能体会到。如何才能让亲人转危为安?作为家属,又能做些什么呢?科学护理是对病人最好的帮助。

家属接到病危通知书怎么办

住院病人在病情恶化、生命垂危时,医生就要下达病危通知书。这个时候,家属和亲友都会感到焦急、慌张和恐惧,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一位遇车祸受了重伤的病人被家人急忙送到医院,医生经过初步诊断,发现病人颅骨骨折,有生命危险,对病人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

家属知道情况后,情绪变得异常激动,拉着医生,一个劲儿地下跪磕头,要求医生尽力抢救病人,并不断地絮絮叨叨地说,他才三十岁,家里还有孩子,他不能死。

医生再三强调他们会尽力,但病人家属就是不放手,非要医生保证将病人治好。情绪激动的家属还一次一次地冲进抢救室,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抢救病人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场面,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时常遇到,很多家属一听说病人情况很危险,或是接到病危通知书,整个人就失去了控制,情绪特别激动,方寸大乱。殊不知,这样做只能给治疗带来阻碍,对病人看病毫无意义。遇到这种危机情况,病人家属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一、作好思想和物质准备

接到病人病危通知书后,家属要冷静、沉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方面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帮助病人树立转危为安的信心;另一方面要面对现实,做好最坏的准备。

一般情况下,医生不会把病危的消息直接告诉病人,所以家属要注意对病人保密,稳定病人的情绪,精神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发现病人已经知道病危时,应当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让他知道,医院有一套严密的抢救制度和措施,一定会全力以赴地抢救。

另外,家属还应做好物质准备,安排好家中事情及守护病人的准备工作,根据情况做些必要的后事准备和安排,以防措手不及。

二、积极配合抢救

医生下达病危通知后,就会制订出一套抢救治疗计划,整套计划包括必要的检查、会诊,选择必要的监护项目等等。这个时候,只要是抢救需要,家属和病人都不应该拒绝医院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也不能过多地从经济上考虑而影响了对病人的救治。

现在许多医院有重症监护病房,集中了医院精良的设备和医护骨干,还有心肺监护等项目,有利于对重危病人的抢救,但收费标准也较高,但这时不能因为收费高而拒绝进监护病房,也别过早地搬出监护病房。

家属不要直接或通过各种关系干预医生的救治工作。抢救工作通常都具有连续性,经常通宵达旦,不能休息,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家属要体谅医护人员的辛苦,不要太过于计较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问题,弄不好,往往还是病人吃苦头。

此外,如果病人病情恶化,家属亲友最好回避,不要在室内大声痛哭和喧哗。因为抢救工作十分紧张,无关人员在抢救室内,会造成室内拥挤,也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一些干扰,往往导致差错的发生。而亲属亲眼看到医生的抢救操作,对技术不理解,看到病人受那种折磨心情会更难受,甚至引起误解,情绪不易控制,对病人对家属都是不利的。

手术前的准备及营养

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有时难免要进行手术治疗,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是动刀呢?作为家属应该如何配合医生帮助病人度过“困难”呢?手术前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手术前准备是为了使病人尽可能地接近生理状态,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病人和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防病

手术前要注意防止感冒、发热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果一旦有这些情况发生,手术就应该推迟,等到体温、血压正常以后才能进行,这点病人和家属应注意,以免因此延误手术时机。

二、个人卫生

病人在手术前一天应洗澡、洗头和修剪指、趾甲,并换上干净的衣服,按第二天手术的要求剃去手术部位的毛发,清洗皮肤污垢,范围一般应包括手术区周围五至二十厘米,剃毛时不要损伤皮肤。一部分骨关节手术,无菌要求较严格,皮肤的准备应连续进行三天。手术前一天的晚上,主管医师会仔细检查皮肤准备情况,如发现切口附近皮肤有破损、毛囊炎,会推迟手术日期。

三、特殊锻炼

特别要提醒的是,长期吸烟的烟民住院后应立即戒烟。要求特殊下手术的病人,比如甲状腺手术,术中取头后仰、颈部过伸姿势,术前两至三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训练。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者,术前应先进行卧床大小便练习。不要小看了卧床大小便的练习,好多人手术后不习惯卧床大小便,最后没办法只有插管导尿。

四、饮食管理

中、小手术饮食一般不需严格限制,但必须在手术前十二小时禁食,手术前六小时禁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而误吸入肺。胃肠道的较大手术,术前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开始改成流质饮食,有慢性结肠梗阻者,手术前禁食的时间还要再提前。少数比较复杂的手术,比如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等,这些甚至要在术前三至五天开始进行深静脉营养代替饮食。

一些在手术前营养状况较差的病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设法改善。能口服者应尽量用口服方法进行所需营养的补充;食欲不振或摄入量过少,应同时采取肠外营养,使营养状况得以改善。下面的这些食物是术前最适合病人食用的:

1.高维生素。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促进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过程,减少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出血状况;B族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关系密切,缺乏时就会出现代谢障碍,伤口愈合和失血耐受力都会受到影响;维生素A能促进组织新生,加速伤口愈合。

2.高蛋白质。外科病人必需供给充足蛋白质。应防止病人因食欲差、摄入量少,蛋白质缺乏导致血浆蛋白下降,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这样对术后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不利。给予高蛋白饮食,可弥补因病程长引起的蛋白质过度消耗,减少术后并发症。

3.高碳水化合物。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供给充足的热能,减少人体内蛋白质消耗,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贮备,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保护肝细胞免受麻醉剂损害。除此以外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热能贮备,以满足术后进食不足时热能消耗的需求。

除上述最为普遍的三种营养供给以外,还有一些病情在手术前有着一些特殊情况的营养要求,病人和家属应仔细询问医生,为病人的康复提前做好准备。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会在不同程度上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尤其是在术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妥善认真的伤口管理,是帮助病人摆脱痛苦、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术之后,病人和家属一定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并掌握一些术后护理的基本常识。

一、保持术后的良好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会直接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就会被送到术后病室,也就是我们在医院常看到的监护室或观察室。

被实施全身麻醉的病人,这个时候还没有清醒,应该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

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部麻醉的病人,手术后要平卧六至十二小时,这样可以防止手术后头痛的发生。颈、胸、腹部在手术之后,多采取半坐或半卧位。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二、加强饮食调养

病人在手术后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一般的手术,术后马上就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等到肠蠕动恢复、感觉到放屁后,才可以进液状流食。

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该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可以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

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大多会出现短期消化功能减退,没有食欲,甚至恶心、呕吐,这时可以要求输液。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三、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果手术后病人自我感觉不适、出现发热和心跳加快等反应,这时应该向医生、护士报告。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手术后三至五天内,体温常在三十八摄氏度左右,是属于正常情况的,属于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病人和家属不必紧张。

四、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病人在经过手术后,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如果病人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立即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要是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立即告诉医生和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五、术后要早期活动

病人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前提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腹部手术,一般术后两至三天就应该适当下床活动或在床上做一些翻身活动,可以防止腹胀和肠粘连。痰多的病人,应多翻身,并用手压住伤口,协助咳嗽排痰,以防肺部感染。肥胖病人应多活动四肢,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六、掌握拆线的最佳时间

术后切口的拆线时间要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来决定。一般手术于术后五至七天拆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七至九天拆线;下腹部、会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四肢术后十至十二天拆线;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十二至十四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十四天拆线较为适宜;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七、其他注意事项

对手术后身上所带的各种导管,要注意保持其通畅,防止导管折叠、堵塞或脱落。手术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门诊手术的病人,术后要在门诊休息片刻,要向医生问明复诊、换药和拆线时间,按时去医院复诊并接受处置。出院后,如发现拆线后的伤口崩裂、出血或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

将病房变成温馨的家

危重病人需要在医院住上好一阵子,每天面对着白色的床单,看着冰冷的医疗器械,闻着刺鼻的消毒水……

病人的恐惧多一分,焦虑就多一分。我们知道,人自身的情绪对健康影响非常大。愉快的心情会给人以正面的刺激,有益于健康,但是苦恼消极的情绪会给人以负面影响,能诱发各种疾病,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那我们能不能让病房换个样子呢?让病房像家一样温馨呢?这样会不会有利于病人康复呢?北京的建工医院就考虑到病人的感受,将医院建成“彩色”的。

在建工医院的一楼门诊大厅,你可以看到颜色温馨的新潮沙发围成一个和酒店大堂很相似的安静小区,身穿绿色短裙、戴着绿色礼帽的“导医小姐”穿梭来往。输液中心还有可随意调节的米色沙发,在这里候诊的病人可以坐在多彩椅上观看电视。淡绿的墙壁,配上暖色调的窗帘、花床单、花枕套,使病房不再森严、冰冷,显得暖意融融,非常温馨。

这里的医生解释说,“彩色医院”除了能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畏惧外,还有引导的作用。在这里,和手术有关的科室一般是绿色的,非手术的科室主要是蓝色的,与门诊有关的一般都是紫色调的。能让人联想起疾病的白色,则完全地退出了病人的视野。

看了这样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亲切、自然、温馨的医院。虽然在我国“彩色医院”还不是很普遍,但是作为病人和家属同样可以让病房变得轻松、温馨。

如果白色的床单和被套让你觉得很压抑,你可以从家里带来自己平时喜欢的床单和被套,让病房的颜色也“暖和”起来,和你的心情一同步入春天。

如果床头柜只是放着一些冷冷的纸巾和杯子,你可以在柜子上方放一些鲜花或者是绿色植物,这样可以让你的视线接触到更多的生物。

如果窗台上只有透亮的玻璃和太阳射进少许冷冷的光芒,你也可以把窗台装扮一下,在上面放上布偶或鱼缸,这样就更温馨,更有家的感觉,活泼的金鱼会给你希望,给你快乐的心情。

当然,快乐并不仅仅建立在病房的环境上,配合好医生的工作也会让你感到快乐。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听说如何当好一名老师,如何当好一名医生,但是很少听说如何当好一名住院病人的。

其实,当好一名住院病人也是非常有“学问”的。同样是在一起住院的病人,有的乐观开朗,与医生、病友都能很好地和谐相处,病好得也快;也有一些人,每天都是一副情绪低落的样子,板着脸,还常常和病友、医生发生矛盾。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快乐的病人呢?

一、明白自己归谁领导

病人一住进医院,都会有一位自己的责任护士和主治医生。责任护士负责你的日常护理、卫生。主治医生主要负责你的日常医疗,其中包括对你每日病情的观察和记录,根据病情变化对治疗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医生反映你的病情。他们就好比是你住院期间的保护人,密切关注你的病情变化。

二、善于和主治医生进行交流

主治医生每天进行查房,目的是要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所以医生在查房时病人应该把自己的病情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准确及时地汇报给医生,医生通过对你的观察和询问,才能有效地把握病情进展。不要因为怕给医生添麻烦或者是怕医生再给自己检查出其他的病状,从而隐瞒自己的不适症状,否则会耽误你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三、不过度研究化验结果

病人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化验结果,所以很多病人都非常关注每天的化验单,甚至有的病人要求医生把每次的化验单都给自己复印一份,然后自己找来参考书反复“研读”。

这里并不是说病人不能这样做,但是过分关注每一个化验结果,有时候对病人是并没有好处的。因为病人不是学医学专业的,对一些医疗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这样就很容易对化验结果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会被化验结果吓出病来。

四、和病友和谐共处

生病了,大家心情往往都不好,尤其是慢性传染病人,如果病友之间大家能够互相安慰、互相鼓励,这样不仅情绪上能够得到改善,还可以交流防病、治病的一些个人经验,有助于疾病的好转。如果总是和病友处不好关系、产生摩擦,这无疑雪上加霜,于人于己都不利。(杨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