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劳动力转移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劳动力转移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立“普惠性”转移就业体系 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

广东省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后,广东建立完善了“普惠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政策体系。省直有关部门紧扣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21项综合配套政策措施,实现了政策由零散化、单项化向普惠化、系统化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建立起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普惠制度。21个地级以上市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

为了使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政策能够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发出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放到1000多万农户手中,编印1000万份“服务农民工的政策指引”。让普惠性政策家喻户晓,使惠民政策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另外,广东省还首创“上不封顶”的公共财政投入新机制。省财政2008~2012年每年大手笔安排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按照1400元/人的补贴标准专项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2008年省财政已安排资金近4.6亿元,在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民生建设投入上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广东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普惠制度的实施,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从“洗脚上田”粗放式就业,向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的转变。在实施“双转移”过程中,广东省构建起“立体式(全覆盖)”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网络。技工院校发挥了技能培训主阵地、引导示范作用。探索出校企合作、校镇合作、订单培训、送教进厂、送教下乡、送教入户等培训新模式,充分利用休息日、寒暑假开展“全天候”式培训,形成了“技工学校不休假,天天培训农民工”的新机制,起到了试验田作用。

此外,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带动开展各类培训365.4万人。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培训手段。新建成开通省级远程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平台,开发首批远程培训课件28个,使农村劳动力“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免费技能和创业培训。充分依托地方支柱、主导产业开展特色培训。云浮市充分发挥石材支柱产业优势,大力开展石材行业从业人员技术工人技能培训;湛江根据当地水产养殖业发达现状,开设虾养殖、鱼类养殖、珍珠养殖等特色培训班;中山、东莞、佛山、惠州、江门、阳江、茂名等地也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各类特色培训。

有些地方创新培训模式,探索推行送“教”进厂、校镇结合、对口招生、假期组织培训等模式。梅州市大埔县结合当地“东茶、西果、南瓷、北烟、中蔬菜”的产业布局,先后培训180名茶叶初级工、400多名陶瓷工艺技工,被聘到相应的行业就业。

通过实施“双转移”,广东初步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企业用工本土化提高、广大农民普遍受惠的新局面,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结构明显优化。人力资源区域配置明显优化。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珠三角等地出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企业正规就业向社区灵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转变的新变化。如东莞市积极推广“村民车间”模式。中山市在村居设立“大嫂工作坊”、“社区工作坊”、“企业社区车间”,有效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规划与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规划同步研究,同步实施。

探索实践劳动力转移脱贫的“双零”模式

广东省从2006年开始推行“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珠三角地区的中职学校招收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中职学业并就业,初步实现了“培养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2008年,广东省开展“双零”模式的试点学校迅速增加到178所,招生2万人,在校生达4万人,为全省农村困难家庭解决学杂费3亿多元。

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是首批5所“双零”模式试点校之一。每年秋季开学前,顺德的5所中职学校面向省内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家庭招收一定数量的初中毕业生,并且拿出最好的专业,如机电、模具专业等,供这些学生选择。“这些学生入学时不需缴纳学费和生活费,上学后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将来用他们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报酬来分批支付学费及部分生活费。”校长黄瑞兴说,“这些学生在校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训交替进行。”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对原有的学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对此,顺德积极探索出学校与企业协调共同进行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的机制。以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采取的办法是:学校先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共同研制学生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同时,学校还建立起“学校―教师―企业班组长―学生干部―学生”的管理网络。

学校带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厂全程参与管理,边学习边工作,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企业的实战经历,让这些学生练就了一身真本领。2009年首批毕业的近千名“双零”班毕业生100%就业,不少学生就职于科隆、康宝、美的、格兰仕、中国移动等知名大企业。

“双零”模式是一种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和就业的新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政府不出一分钱,学生不交一分钱,学校收费不减一分钱,企业不额外增加开支一分钱”,却达到了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四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