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及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语文课的主旋律,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更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朗诵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正确的朗诵方法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课堂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兴趣;情境;情感;技巧;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65-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对课文内容获得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总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下面我就谈一谈我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的点滴感想。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要点燃学生朗读兴趣的火种,使学生由害怕朗读转变为喜欢朗读,就要通过音响、灯光、画面,设置情景,渲染气氛,以增强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兴趣。此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摹拟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语调,创造理解情境。这种读法形象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特别强.处处都爱展现自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校每周都进行升旗仪式,活动的主持人都是中高年级的学生。看见大哥哥大姐在台上那自豪神气的模样,班里的学生又敬佩又羡慕,恨不得自己也上台朗诵升旗献词。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们好好练习,朗读水平高了,到三年级就可以去朗读升旗献词了。"我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预习并朗读课文。每天选出朗读优秀的学生在周五的班队会中,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学生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

在教《狮子和兔子》一文时,我让同学们在充分的朗读后,拿出头饰,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狮子和兔子。当大家看到可爱的头饰时,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争抢着到台前表演读。通过化妆表演,逼真再现,课堂气氛热烈,笑声不断,学生身临其境,课文的教育意义不言自明,学生的朗读兴趣大大加强。

就是这样,在朗读教学中,我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另外,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赛"、"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到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新课标明确地把读的能力放在四种能力之首,可见朗读的能力培养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2.1课前预习时要读,这里称为"预读"。学生在读课文时,不是简单的开口就念,而要与认、辨、疏的功夫相结合。认、辨、疏即注音、辨字、疏句,方法是拼音注在字头上;辨字与释词统一在一种常规格式里;疏通课文中有关句子,做到文章的意思能大致理解。在预读阶段,需要"发疑"。高明的语文教师,都把"导读"当作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课文的貌似无疑之处生疑、发疑。

2.2课上读。采用朱自清先生的方法,教师先范读,学生轻声读或默读,跟上教师的节奏、要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范读自己去读,去体会文章的思想。

2.3课文讲解之后读。学生独立进行,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诵读,对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有很大帮助。

2.4课后多读、反复读。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论化和感情化、艺术性与表演性的处理。课后读的对象,可以是课上的讲练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教师要争取做到把精彩的时文和中外名著有的放矢的介绍给学生去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为说话和写作服务。渐渐地,学生就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地读。

这样久之,学生的朗读兴趣有了,朗读能力也提高了。

3.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

要使朗读效果好,就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标准》中要求:低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语音特点,在教学时,特别重视普通话的培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果普通话基础不好,将影响学生一生。

语文教学中,每遇到平舌字音,都让学生在文中标注,反复朗读。并在黑板的一角,将本学期所有的平舌字一一写出,每天学生都进行朗读。在朗读课文时,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普通话就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的朗读还要注意细节。比如,朗读时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以及必要的停顿。表现激动、兴奋、慌张、愤怒、紧张等情绪时,声调较高,语速较快;反之,表现沉痛、悲哀、失望、悔恨等情绪时,声调较低。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要依靠教师精当的讲解和巧妙的点拨。如学《乌鸦喝水》一文第二段时,我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初步了解大意,接着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弄清了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接着点拨"乌鸦喝不着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不到处去找?""怎么办呢?"表明了什么?学生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到乌鸦为了找水,去了好多地方,不容易找。怎么办呢?说明乌鸦要想出喝到水的办法。这样学生在理解了内容之后,我做了进一步启发,"乌鸦在去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心情会怎样?为喝到水而认真想办法时的情形又会怎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把乌鸦看到有水时的高兴、喝不到水时的着急,继而想方设法喝到水,进行认真思考的心理过程读得淋漓尽致。由于教师的点拨,学生理解了课文,最后达到了有感情地朗读。

4.培养学生情境化的想象朗读

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在教学《瀑布》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两句时。我问:你听过海浪声吗?当你看到大海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看到大海时很高兴,心情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读出:这句话应该读得高兴一些。如此,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总之,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朗读就显得十分重要。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应用,采取正确的朗读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走进新课程》专辑 第25页

[3]《语文教学参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4]《当代中国教育文论》 刘京穗 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0年6月 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