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的临床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的临床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疗效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左旋精氨酸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数是由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导致血管内膜下基质胶原暴露[1],凝血酶形成、聚集和激活、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供养心肌的缺血、缺氧坏死。20世纪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已经进入了再灌注治疗时代[2]。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最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3]。为了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现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4],心电图ST段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或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mV。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49.3±6.2)岁;其中发病距就诊时间

1.2 方 法 对照组:在溶栓前首先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尿激酶100万U~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30min内静脉输注完毕。在尿激酶输注完毕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2次/d,连用3d。溶栓后前3d内阿司匹林口服量为300mg/d,3d后调整为100mg/d。根据个体差异性,给予ACEI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调整血脂类药物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连续3d给予左旋精氨酸200mg/kg,1次/d。

1.3 观察指标及数据统计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48h及1个月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肌梗死复发率、死亡人数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完全阻塞20min后,心内膜下层的心肌细胞最早出现坏死[5],随着堵塞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坏死由心内膜下层逐渐向心外膜下蔓延,这时心电图呈典型的ST段抬高型改变[6]。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后,易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发症,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了部分心肌细胞[7]。左旋精氨酸是由NO合成特异性化学前体,具有增加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8],从而保护心肌,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临床效果比较,采用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代荣.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811-813.

[2] 赵计兰,薛建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例[J].临床医药实践,2003,12(5):113-115.

[3] 沈新平,张敬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83

[4] 周维东.县级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3):18-20.

[5] 吴琼.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56-62.

[6] 薛民.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08,14(5):151-153.

[7] 董晓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13(2):83-84.

[8] 侯文明,郭兰敏,范全心,等.体外循环中应用L-精氨酸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2):66-68.